王凌;肖少华;曹明香
医院安全是医院管理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在采取一些管理手段和措施后虽有明显提高,但有关数据表明,医院安全事件的发生仍有增高的趋势[1].军队医院受本身职能特点影响,同时具备军队和社会双重属性,其安全管理更为复杂[2],仅仅依靠管理手段和措施的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加强安全培训等方式,改变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待安全的意识、态度和价值取向.
作者:苏锐;杨人懿;王延安;王振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3组.C组采取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B组给予匹维溴铵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和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 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72.88%)(P<0.05),而B组总有效率(72.88%)又显著高于C组(54.84%)(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规范化眼部按摩护理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患者术后滤过泡与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46眼)青光眼患者作为未按摩组,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均未给予规范化眼部按摩;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44眼)青光眼患者作为按摩组,术后早期给予规范化眼部按摩.比较两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的控制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均明显下降(P<0.05);且按摩组术后3、6个月的眼压均较未按摩组低(P<0.05);未按摩组和按摩组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分别为69.6%、90.9%,按摩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未按摩组(P<0.05);按摩组术后6个月的眼压控制率及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2%、86.4%,均显著高于未按摩组(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规范化眼部按摩护理十分重要,不仅能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还能有效的控制眼压,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越来越高,也是肝炎的主要类型[1].当前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存在疗效不稳定、耐药性高、疗程长等缺点,使得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预后.为此,对患者院外治疗的监管也提出了较高要求[2],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达成共同意愿,自发组成一个的小团体,以共同参与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或达成某一目的[3].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能使护理人员更有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了运用品管圈提高肝炎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王利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AECOPD合并SIR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12 h加用30万U乌司他丁.所有患者均治疗7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占FVC的比例(FEV1/FVC),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89.58%)和总有效率(95.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8%和83.33%)(P<0.05);两组治疗7d后,FEV1、FVC、FEV1/FVC、TNF-α、IL-1β、IL-6、IL-8、hs-CRP都较其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莹;马壮;朱天怡;张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联合探条扩张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45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患者分组研究,试验组行探条扩张联合地塞米松黏膜下注射,对照组仅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再次发生狭窄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再发吞咽困难(Stooler评分1级)的中位时间为49.00 d,对照组为28.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Stooler评分3级的中位时间,试验组为64.00 d,对照组为39.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联合探条扩张对早期食管癌ESD后狭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延缓再发狭窄的时间.
作者:邵亮;李春田;张平;牛婷婷;马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病例 男,41岁,主因“发热1 w,腹痛1d”入院.1 w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39℃)、头痛、腹痛,以右上腹部为主,呈隐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无关,不瀡体位改变而疼痛改变,伴有乏力、纳差.外院就诊查肝功异常,腹部CT提示:肝右叶体积增大(10 cm×9.8 cm×10 cm)、密度改变,考虑肝癌可能大,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肾区无叩击痛,墨菲斯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程双平;汤善宏;曾维政;张勇;吴晓玲;陈易华;张明;蒋明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4~48 h)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C反应蛋白、K+、Na+等血清电解质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存活率等.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BUN、Scr和Ccr指标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6个月存活率为91.33%.结论 应用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BUN、Scr和Ccr及电解质水平等状况,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张虹;苏小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制备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和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凝胶的方法,为后续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7种离心方法制备兔PRF凝胶,16种离心方法制备兔A-PRF凝胶,通过光镜观察,与人标准方法制备的PRF、A-PRF对比分析,筛选与人PRF、A-PRF镜下微观结构接近的兔PRF、A-PRF制备方法.结果 各组离心产物表现不一,凝块结构分层、活细胞数量范围、纤维蛋白排列各不相同.其中3250 r/min离心10 min制备的兔PRF,2000 r/min离心24 min制备的兔A-PRF分别与人PRF、A-PRF镜下微观组织学结构为接近.结论 3250 r/min离心10 min和2000 r/min离心24 min分别可作为制备兔PRF和A-PRF的佳条件.
作者:毛俊丽;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对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美学区前牙因外伤及炎症等原因需拔除牙齿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A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处理后植入珊瑚骨粉,表面覆盖制备好的PRF膜关闭创口做位点保存;B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内仅仅充填PRF;C组:拔牙后常规清理牙槽窝,缝合或压迫止血.分别于拔牙前及拔牙后1和3个月,取患者的口腔石膏模型,并行X线及CT检查,对比观察3组前牙美学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前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拔牙1个月及3个月后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拔牙1个月后,A、B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间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的骨密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3个月后,A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和C组(P<0.05),3组间的骨密度仍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F联合珊瑚骨粉进行前牙美学区的拔牙位点牙槽骨保存,保护残余牙槽骨骨量、恢复牙龈外形及促进新骨形成效果明显,为后期美学区修复提供了有利的硬软组织条件.而单独使用PRF时,临床效果有限.
作者:柳锋;雷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包括特殊性的神经病理和生理改变,并在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临床特征.本病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之一,我国新生儿HIE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3‰~6‰,HIE活产儿中,20% ~30%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严重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影响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如果能及时通过干预手段抑制或阻断神经细胞凋亡过程,可有效防止神经细胞发生迟发型坏死,就有可能减轻缺氧缺血对患儿的脑损伤[2].目前治疗HIE的方法很多,尽管如此,但HIE患儿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较为关注疾病本身,而忽略了患儿自身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本科室自2013年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对HIS患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患儿的疾病康复取得了显著效果,也进一步丰富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春秋;宁雪梅;刘学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连接镇痛泵镇痛处理,根据不同镇痛药物将其分为羟考酮组与吗啡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镇痛后1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息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及血清IL-6、IL-10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羟考酮组T1、T2时Ramse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T2、T3、T4时IL-10、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吗啡组(均P< 0.05);羟考酮组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5.0%、5.0%,显著低于吗啡组的35.0%、20.o%(P< 0.05).结论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吗啡类似,但前者能明显减少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且能有效调节IL-6、IL-10水平,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凌;肖少华;曹明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产后下肢(DVT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CDT治疗,观察组接受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主要治疗指标、凝血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疼痛、下肢肿胀、行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患/健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有助于缓解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唐莉鸿;张爱华;袁洪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吸收不良、肠蠕动失常和屏障障碍.肠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1].目前对营养支持的研究重点在住院期间,而经常疏忽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医院-家庭营养管理模式进行营养支持,有效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彭婷婷;李硕;于学军;冯怀志;黄鹏;陈琼;李春瑶;刘颖;张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的生存期将其分为≥5年组和<5年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转移、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鼻炎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均P< 0.01).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生存期作为因变量Y(1=生存期<5年,0=生存期≥5年),结果提示年龄(OR=5.76)、临床分期(OR=19.69)、转移(OR=11.25)均为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OR=0.002)、治疗方案(OR=0.013)均为保护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变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联合治疗和早期明确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预防措施.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自主设计合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压缩气流冲击的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胰腺创伤模型,以造模24h后动物的生存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评价指标,以加贝酯为阳性对照药,评价胰腺创伤后1h给予ZCL-8腹腔注射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ZCL-8可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U/L vs (5300.4±802.1)U/L和脂肪酶活性(345.9±50.5) U/L vs(703.4± 114.7) U/L,同时减轻了胰腺组织损伤,增加了大鼠的生存率(70% vs 40%);相比加贝酯,ZCL-8提高大鼠生存率的活性更强(70% vs 50%),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 U/L vs(3708.4±777.6) U/L和脂肪酶的作用更强(345.9±50.5)U/Lvs(470.8±49.4)U/L.结论 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谭娅;向珂;田伏洲;任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主要发病机制为妊娠期间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或胰岛素抵抗[1].GDM可导致妊高征、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及产后糖尿病的发生,对母婴危害巨大.在当前优生、优育重视母婴健康的情况下,GDM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越来越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关注.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的干预方法,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遵医行为[1].我院产科2015年1~3月对75例GDM患者加强院外的认知行为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霞;朱红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指在心肌正常组织中,出现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表现的心肌疾病[1-2].MF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终会引起心肌重构、心室重塑,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CHF)、肥厚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有紧密的关系,并且MF也是心源性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MF主要病理过程为心肌的僵硬度增加,使得心肌收缩能力下降,进而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终可导致心源性猝死[3-4].在MF的发病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氧化应激、细胞内钙离子、炎性因子、调控性细胞因子、内皮功能障碍等,通过各个传导通路影响着MF的发生发展[5-6].在MF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尤为重要.
作者:林梦娇;魏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和不同时期使用乌司他丁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大鼠模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8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重症胰腺炎(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生理盐水灌洗组(SL)、静脉乌司他丁组(IU)、早期乌司他丁灌洗组(EUL)和晚期乌司他丁灌洗组(LUL),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术后12h的生存时间,计算中位生存期.在术后3h,采集大鼠尾静脉血标本,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UR)、肌钙蛋白T(TnT)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SL组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变化;IU组和LUL组虽有一定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UL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显著长于其他各组(P<0.05).EUL的各生化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说明早期乌司他丁灌洗对SAP的治疗效果佳.其他各组间的比较,总体而言,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早期乌司他丁腹腔灌洗可纠正SAP模型大鼠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期.
作者:虞洋生;丁浩平;付堂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200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剖宫产术后的浅表伤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白砂糖治疗,比较两组浅表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 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出现浅表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使用白砂糖治疗能有效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红;雷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