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伶俐;刘晓莺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指在心肌正常组织中,出现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表现的心肌疾病[1-2].MF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终会引起心肌重构、心室重塑,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CHF)、肥厚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有紧密的关系,并且MF也是心源性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MF主要病理过程为心肌的僵硬度增加,使得心肌收缩能力下降,进而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终可导致心源性猝死[3-4].在MF的发病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氧化应激、细胞内钙离子、炎性因子、调控性细胞因子、内皮功能障碍等,通过各个传导通路影响着MF的发生发展[5-6].在MF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尤为重要.
作者:林梦娇;魏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Rathke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Rathke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19例.A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治疗,B组则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均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患者末次随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62.63±5.84)min显著短于B组(72.47±6.66)min(P< 0.05),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多尿多饮、耳鸣等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低于B组(47.37%)(P<0.05);A组末次随访SF-36量表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无一例复发,B组有2例复发.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Rathke囊肿,术野清晰,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洪良春;吉健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移居不同海拔不同时间高原移居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变化特点,为高原移居者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对移居海拔5070 m 1个月、4300 m 4个月、3700 m 1年的移居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左室收缩末前后径(LVS)、左房前后径(LA)、每搏心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右室前后径(RV)、右房左右径(RA)、肺动脉内径(PA)、肺动脉流速(PAV)及肺动脉收缩压(PAP).结果 移居5070 m组的LVD、LVS、SV显著低于4300 m组及3700 m组(P<0.05或P<0.01),其LA显著低于3700 m组(P<0.01),EF显著高于3700 m组(P<0.05).5070 m组及3700 m组RA、RV均显著高于4300 m组(P<0.05或P< 0.01),而5070 m组与3700 m组的RA、RV、PA、P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对移居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均产生影响,海拔高度和移居时间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移居海拔5070 m 1个月与移居3700 m 1年所造成的右心系统损伤程度相似.
作者:李年华;张一新;哈振德;阳盛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连接镇痛泵镇痛处理,根据不同镇痛药物将其分为羟考酮组与吗啡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镇痛后1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息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及血清IL-6、IL-10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羟考酮组T1、T2时Ramse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T2、T3、T4时IL-10、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吗啡组(均P< 0.05);羟考酮组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5.0%、5.0%,显著低于吗啡组的35.0%、20.o%(P< 0.05).结论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吗啡类似,但前者能明显减少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且能有效调节IL-6、IL-10水平,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凌;肖少华;曹明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三甲医院图书馆人力资源主要指联络员、学科馆员及查新员(简称三员),“三员”是医学科研情报跟踪服务链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要素.笔者从三级甲等医院医学图书馆“三员”的基本素养、专业素养、职责要求及服务模式方面,探讨其在医学科研情报跟踪服务中的作用及配置,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海生;李刚;张新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4~48 h)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C反应蛋白、K+、Na+等血清电解质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存活率等.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BUN、Scr和Ccr指标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6个月存活率为91.33%.结论 应用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BUN、Scr和Ccr及电解质水平等状况,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张虹;苏小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5年8月我院的80例交叉配血不合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与处理办法.结果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中,人为因素导致的配血不合8例,占10.00%;血型鉴定困难导致的配血不合72例,占90.00%.对21例由于不规则抗体而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清样本进行血清学特点分析,结果显示,Rh血型抗体所致的交叉配血不合共15例,占71.43%,远高于其他血型系统(P<0.05).72例血型鉴定困难患者中,白血病患者占29.17%,肿瘤患者占20.83%,IgA肾病患者占18.01%,这3种疾病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对于此类患者应当使用洗涤红细胞再次进行交叉配血.结论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不规则抗体及疾病影响.根据交叉配血不合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输血方案的确定及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苗伶俐;刘晓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吸收不良、肠蠕动失常和屏障障碍.肠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1].目前对营养支持的研究重点在住院期间,而经常疏忽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医院-家庭营养管理模式进行营养支持,有效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彭婷婷;李硕;于学军;冯怀志;黄鹏;陈琼;李春瑶;刘颖;张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越来越高,也是肝炎的主要类型[1].当前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存在疗效不稳定、耐药性高、疗程长等缺点,使得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预后.为此,对患者院外治疗的监管也提出了较高要求[2],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达成共同意愿,自发组成一个的小团体,以共同参与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或达成某一目的[3].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能使护理人员更有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了运用品管圈提高肝炎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王利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包括特殊性的神经病理和生理改变,并在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临床特征.本病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之一,我国新生儿HIE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3‰~6‰,HIE活产儿中,20% ~30%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严重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影响患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如果能及时通过干预手段抑制或阻断神经细胞凋亡过程,可有效防止神经细胞发生迟发型坏死,就有可能减轻缺氧缺血对患儿的脑损伤[2].目前治疗HIE的方法很多,尽管如此,但HIE患儿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较为关注疾病本身,而忽略了患儿自身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本科室自2013年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对HIS患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患儿的疾病康复取得了显著效果,也进一步丰富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春秋;宁雪梅;刘学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和不同时期使用乌司他丁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大鼠模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8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重症胰腺炎(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生理盐水灌洗组(SL)、静脉乌司他丁组(IU)、早期乌司他丁灌洗组(EUL)和晚期乌司他丁灌洗组(LUL),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术后12h的生存时间,计算中位生存期.在术后3h,采集大鼠尾静脉血标本,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UR)、肌钙蛋白T(TnT)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SL组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变化;IU组和LUL组虽有一定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UL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显著长于其他各组(P<0.05).EUL的各生化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说明早期乌司他丁灌洗对SAP的治疗效果佳.其他各组间的比较,总体而言,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早期乌司他丁腹腔灌洗可纠正SAP模型大鼠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期.
作者:虞洋生;丁浩平;付堂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胶原膜(BME-10X)的复合膜、单纯PRF膜、胶原膜(BME-10X)3种膜在兔颅顶骨骨缺损修复中,不同时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兔24只,在兔颅顶骨建立3个骨缺损区,称为A、B、C区,A区填入PRF+胶原膜(复合膜组)修复,B区填入PRF膜(PRF组)修复,C区填入胶原膜(胶原膜组)修复,在术后2、4、8、12w时,通过X射线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区的组织修复再生状况.结果 术后2、4、8、12 w,复合膜组的成骨能力优于PRF组和胶原膜组(P<0.05),而PRF组与胶原膜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合膜的引导骨再生能力优于单纯的PRF膜或胶原膜.
作者:吴倩倩;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产后下肢(DVT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CDT治疗,观察组接受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主要治疗指标、凝血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疼痛、下肢肿胀、行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患/健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扩张辅助CDT治疗有助于缓解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唐莉鸿;张爱华;袁洪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患者入院48~72 h情况平稳后,A组接受全肠外营养(TPN),B组接受肠内营养(EN),C组同时接受TPN+EN治疗,观察比较3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学、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4 d后,营养学指标:3组体质指数(BMI)均获改善(P<0.05);C组白蛋白(ALB)高,而A组低(P<0.05);A组前白蛋白(PAB)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肠屏障功能指标:3组血液内毒素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均显著降低,且均以C组降低程度高,A组低(P< 0.01);L/M比值降低,且以C组降低程度高(P<0.05).免疫学指标:治疗后,IgA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A组升高程度低(P<0.05);IgM水平显著升高,且C组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在TPN的基础上阶段性实施EN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促进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绪兰;罗莉;余友敏;赵小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病例 男,41岁,主因“发热1 w,腹痛1d”入院.1 w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39℃)、头痛、腹痛,以右上腹部为主,呈隐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无关,不瀡体位改变而疼痛改变,伴有乏力、纳差.外院就诊查肝功异常,腹部CT提示:肝右叶体积增大(10 cm×9.8 cm×10 cm)、密度改变,考虑肝癌可能大,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肾区无叩击痛,墨菲斯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程双平;汤善宏;曾维政;张勇;吴晓玲;陈易华;张明;蒋明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疗效,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1],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合理应用势在必行[4-5].2012年我国卫计委制定了《2012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大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自2012年8月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了强化管理.实施3年来成效显著,现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方案及其成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坤;罗晓明;肖军;梁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观察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固定义齿修复,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完成手术治疗后2w,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价义齿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完成手术治疗后1 w,分别检测两组义齿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 观察组均种植修复成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P< 0.05).观察组义齿的平均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义齿的平均PLI、GI、S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牙列缺损临床治疗上,口腔种植修复效果较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义齿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且能更好地维护牙周健康.
作者:黎孔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分化潜能,为骨组织工程(BTE)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抽取兔骨髓(BM),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兔B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第3代(P3)BMSCs表面抗原CD44、CD45.随机将BMSCs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行成骨诱导培养,对照组行常规培养.实验组诱导3w后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对照组常规培养后染色.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获得BMSCs,流式细胞术显示BMSCs高表达CD44(96.8%),低表达CD45(0.8%).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改变,茜素红染色可观察到矿化结节;ALP染色见细胞出现深蓝色钙化结节影.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较好的分离培养兔BMSCs.BMSCs经成骨诱导后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作为BTE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罗世君;吴倩倩;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超低位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9月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后1、3、5、7d,观察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7d,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低予对照组(P<0.05);在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5.81%)(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缓解炎症反应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杜彦挺;杜光勇;王晓溪;夏志强;张伟;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受制于地区经济水平、医院规模、人才技术、综合实力等影响,普遍存在科研底子薄弱、科研条件不足、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水平较差等现状[1].目前,国内外涉及军队中小型医院的科研激励理论、机制和措施,相关研究不多,少有文献报道的成熟案例.本研究旨在总结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激励因素需求程度的差异特点,并提出改进激励方式、提升激励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作者:焦成元;杨人懿;王振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