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彦挺;杜光勇;王晓溪;夏志强;张伟;李涛

关键词:颅脑损伤, 亚低温, 骨瓣, 减压,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超低位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9月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后1、3、5、7d,观察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7d,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低予对照组(P<0.05);在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CS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5.81%)(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缓解炎症反应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氡温泉水疗对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在氡温泉浸浴水疗前后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方法 将80名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随机分为氡温泉组和热水组,分别给予氡温泉浸浴或普通热水浸浴水疗,每日下午30 min,疗程10 d,比较两组水疗前后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 同组内干预前后对比,氡温泉组水疗后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水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热水浴组在水疗前后收缩压有显著降低(P<0.05),但舒张压和静息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间组间对比,水疗后氡温泉组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热水浴组(P<0.05).结论 氡温泉浸浴能降低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的静息心率、血压,对于恢复和促进高海拔地区疗养官兵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晓鹏;莫东平;陈长宇;廖忠友;夏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3组.C组采取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B组给予匹维溴铵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和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 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72.88%)(P<0.05),而B组总有效率(72.88%)又显著高于C组(54.84%)(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目的 研究急诊接诊军事训练伤伤员病情特点及与时间、训练科目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2015年急诊收治的384例军事训练伤员伤情、损伤部位、就诊时间、训练科目及状态-特质焦虑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诊训练伤人数、各统计疾病类型发病高峰均出现在7~10月,其中各项峰值数据集中于7月;越野跑是容易导致训练伤发生的训练科目;急诊接诊军事训练伤中,关节伤、头面部伤和手外伤高发.结论 军事训练伤发生部位、损伤程度与时间、训练科目显著相关.伤员状态-特质焦虑也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作者:任婷婷;苟仲勇;米伟;余佳芯;王晓红;周龙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医学科研激励因素需求特点研究

    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受制于地区经济水平、医院规模、人才技术、综合实力等影响,普遍存在科研底子薄弱、科研条件不足、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水平较差等现状[1].目前,国内外涉及军队中小型医院的科研激励理论、机制和措施,相关研究不多,少有文献报道的成熟案例.本研究旨在总结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激励因素需求程度的差异特点,并提出改进激励方式、提升激励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作者:焦成元;杨人懿;王振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RF联合珊瑚骨粉在前牙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对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美学区前牙因外伤及炎症等原因需拔除牙齿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A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处理后植入珊瑚骨粉,表面覆盖制备好的PRF膜关闭创口做位点保存;B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内仅仅充填PRF;C组:拔牙后常规清理牙槽窝,缝合或压迫止血.分别于拔牙前及拔牙后1和3个月,取患者的口腔石膏模型,并行X线及CT检查,对比观察3组前牙美学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前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拔牙1个月及3个月后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拔牙1个月后,A、B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间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的骨密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3个月后,A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和C组(P<0.05),3组间的骨密度仍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F联合珊瑚骨粉进行前牙美学区的拔牙位点牙槽骨保存,保护残余牙槽骨骨量、恢复牙龈外形及促进新骨形成效果明显,为后期美学区修复提供了有利的硬软组织条件.而单独使用PRF时,临床效果有限.

    作者:柳锋;雷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是一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现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如下.病例资料 女,59岁,因“胸骨后疼痛2月余”入院.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隐痛,持续1h余,自行缓解,无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心慌心悸等症状,自认为“胃炎”,自行服药后未见改善(具体用药不详).

    作者:胡小三;倪阵;汤善宏;曾冬梅;曾建梅;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 考察自主设计合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压缩气流冲击的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胰腺创伤模型,以造模24h后动物的生存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评价指标,以加贝酯为阳性对照药,评价胰腺创伤后1h给予ZCL-8腹腔注射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ZCL-8可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U/L vs (5300.4±802.1)U/L和脂肪酶活性(345.9±50.5) U/L vs(703.4± 114.7) U/L,同时减轻了胰腺组织损伤,增加了大鼠的生存率(70% vs 40%);相比加贝酯,ZCL-8提高大鼠生存率的活性更强(70% vs 50%),降低血清淀粉酶(2466.7±733.5) U/L vs(3708.4±777.6) U/L和脂肪酶的作用更强(345.9±50.5)U/Lvs(470.8±49.4)U/L.结论 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谭娅;向珂;田伏洲;任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医院-家庭营养管理体会

    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吸收不良、肠蠕动失常和屏障障碍.肠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1].目前对营养支持的研究重点在住院期间,而经常疏忽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医院-家庭营养管理模式进行营养支持,有效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彭婷婷;李硕;于学军;冯怀志;黄鹏;陈琼;李春瑶;刘颖;张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连接镇痛泵镇痛处理,根据不同镇痛药物将其分为羟考酮组与吗啡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镇痛后1 h(T0)、6 h(T1)、12 h(T2)、24 h(T3)、48 h(T4)]静息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及血清IL-6、IL-10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羟考酮组T1、T2时Ramse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T2、T3、T4时IL-10、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吗啡组(均P< 0.05);羟考酮组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5.0%、5.0%,显著低于吗啡组的35.0%、20.o%(P< 0.05).结论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吗啡类似,但前者能明显减少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且能有效调节IL-6、IL-10水平,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凌;肖少华;曹明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4~48 h)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C反应蛋白、K+、Na+等血清电解质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存活率等.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BUN、Scr和Ccr指标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6个月存活率为91.33%.结论 应用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BUN、Scr和Ccr及电解质水平等状况,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张虹;苏小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AECOPD合并SIR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12 h加用30万U乌司他丁.所有患者均治疗7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占FVC的比例(FEV1/FVC),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89.58%)和总有效率(95.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8%和83.33%)(P<0.05);两组治疗7d后,FEV1、FVC、FEV1/FVC、TNF-α、IL-1β、IL-6、IL-8、hs-CRP都较其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莹;马壮;朱天怡;张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及其成效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疗效,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1],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合理应用势在必行[4-5].2012年我国卫计委制定了《2012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大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自2012年8月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了强化管理.实施3年来成效显著,现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方案及其成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坤;罗晓明;肖军;梁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VATS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VAT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VATS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淋巴结清扫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部、腹部淋巴结及淋巴结清扫总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出院前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在生理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理方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VAT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勇;张小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病例 男,41岁,主因“发热1 w,腹痛1d”入院.1 w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39℃)、头痛、腹痛,以右上腹部为主,呈隐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无关,不瀡体位改变而疼痛改变,伴有乏力、纳差.外院就诊查肝功异常,腹部CT提示:肝右叶体积增大(10 cm×9.8 cm×10 cm)、密度改变,考虑肝癌可能大,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肾区无叩击痛,墨菲斯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程双平;汤善宏;曾维政;张勇;吴晓玲;陈易华;张明;蒋明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PD-L1、B7-H3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PD-L1、B7-H3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92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为观察组,另取其中30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D-L1、B7-H3表达水平,采用卡氏(Karnofsky)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下肿瘤组织PD-L1、B7-H3的表达差异.结果 观察组PD-L1阳性率为66.30%,B7-H3阳性率为70.65%,对照组二者的阳性率均为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观察组,肿瘤直径>5 cm者与≤5 cm者比较,肠型、弥漫型及混合型肿瘤者比较,PD-L1及B7-H3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TNM分期Ⅲ~Ⅳ期者的PD-L1及B7-H3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者(P<0.05),肿瘤低分化者高于高分化者及中分化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P<0.05),有脉管癌栓者高于无脉管癌栓者(P<0.05);肿瘤浸润肌层、浆膜层者PD-L1阳性率较浸润黏膜及黏膜下者高(P<0.05),肿瘤浸润浆膜层者B7-H3阳性率较浸润肌层、黏膜及黏膜下者高(P<0.05).观察组在平均KPS评分上,PD-L1阳性者和B7-H3阳性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PD-L1、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组织的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卓静;时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局部冷敷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局部冷敷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骨折后采用常规处理,并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研究组在常规处理后,采用奥克兰冷敷治疗器进行局部冷敷治疗,保持皮肤温度在10~15℃,持续冷敷36 h.分别在骨折后12、24、48 h,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骨折后1、2、3d,分别测量患者内踝尖水平周径;记录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骨折后12、24、48 h,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在骨折后1、2、3d,研究组内踝尖水平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前等待时间为(4.2±2.2)d,较对照组的(8.6±2.8)d明显缩短(P< 0.05).结论 局部冷敷能有效缓解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疼痛,有助于踝关节快速消肿,并能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作者:李世峰;赵灏;关江;赵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实施后的术前访视对骨科手术患者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飞跃发展,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1].手术室工作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大力推进人文关怀护理理念[2],既能满足手术患者的心理需要,又能保证手术患者躯体的舒适.手术对于每一位患者而言,不仅使其身体陷于危机状态,其精神上也会备受打击[3],加上陌生的环境,这些都将影响手术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信任和配合.骨科患者伤口疼痛度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手术患者,为保证其能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及时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应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尽大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的术前访视工作更能全面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缓解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让手术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保证手术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积极主动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作者:何艳;周文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的生存期将其分为≥5年组和<5年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转移、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鼻炎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均P< 0.01).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生存期作为因变量Y(1=生存期<5年,0=生存期≥5年),结果提示年龄(OR=5.76)、临床分期(OR=19.69)、转移(OR=11.25)均为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OR=0.002)、治疗方案(OR=0.013)均为保护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变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联合治疗和早期明确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预防措施.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海拔4500 m高原地区选取200例急性眼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良组A、B、C、D,各40例,对常规组参照平原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4个改良组除常规治疗外,另给予以下处置:A组给予自制的医用敷料遮盖患眼;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眼睑+结膜囊;C、D组则将冲洗液分别换为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氯霉素滴眼液.观察比较5组治疗后的效果,4个改良组治疗后细菌培养情况及3个给予冲洗处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效比较,改良组C和D>改良组B>改良组A>常规组(P<0.05);改良组细菌培养阳性率A>B>C、D(P< 0.05);治疗后改良组B未发现不良反应,D组有1例出现轻微的结膜刺激症状,而C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B、D两组(P<0.05).结论 以氯霉素滴眼液进行眼睑+结膜囊冲洗,配合无菌纱布覆盖患眼软保护,对野外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龑;魏富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注射联合扩张对早期食管癌ESD后狭窄的评价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联合探条扩张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45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患者分组研究,试验组行探条扩张联合地塞米松黏膜下注射,对照组仅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再次发生狭窄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再发吞咽困难(Stooler评分1级)的中位时间为49.00 d,对照组为28.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Stooler评分3级的中位时间,试验组为64.00 d,对照组为39.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联合探条扩张对早期食管癌ESD后狭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延缓再发狭窄的时间.

    作者:邵亮;李春田;张平;牛婷婷;马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