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周文琦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疗效,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1],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3].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合理应用势在必行[4-5].2012年我国卫计委制定了《2012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大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自2012年8月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了强化管理.实施3年来成效显著,现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方案及其成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坤;罗晓明;肖军;梁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3组.C组采取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B组给予匹维溴铵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和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 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72.88%)(P<0.05),而B组总有效率(72.88%)又显著高于C组(54.84%)(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多塞平及匹维溴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AECOPD合并SIR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12 h加用30万U乌司他丁.所有患者均治疗7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占FVC的比例(FEV1/FVC),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89.58%)和总有效率(95.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8%和83.33%)(P<0.05);两组治疗7d后,FEV1、FVC、FEV1/FVC、TNF-α、IL-1β、IL-6、IL-8、hs-CRP都较其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莹;马壮;朱天怡;张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院安全是医院管理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在采取一些管理手段和措施后虽有明显提高,但有关数据表明,医院安全事件的发生仍有增高的趋势[1].军队医院受本身职能特点影响,同时具备军队和社会双重属性,其安全管理更为复杂[2],仅仅依靠管理手段和措施的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加强安全培训等方式,改变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待安全的意识、态度和价值取向.
作者:苏锐;杨人懿;王延安;王振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指在心肌正常组织中,出现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表现的心肌疾病[1-2].MF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终会引起心肌重构、心室重塑,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CHF)、肥厚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有紧密的关系,并且MF也是心源性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MF主要病理过程为心肌的僵硬度增加,使得心肌收缩能力下降,进而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终可导致心源性猝死[3-4].在MF的发病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氧化应激、细胞内钙离子、炎性因子、调控性细胞因子、内皮功能障碍等,通过各个传导通路影响着MF的发生发展[5-6].在MF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尤为重要.
作者:林梦娇;魏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根据患者的生存期将其分为≥5年组和<5年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转移、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鼻炎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均P< 0.01).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生存期作为因变量Y(1=生存期<5年,0=生存期≥5年),结果提示年龄(OR=5.76)、临床分期(OR=19.69)、转移(OR=11.25)均为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OR=0.002)、治疗方案(OR=0.013)均为保护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变转移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联合治疗和早期明确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预防措施.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病理制片过程中,硬脂酸作为一种替代二甲苯的透明剂,具有使用经济方便、对人体无危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病理科接受.但使用硬脂酸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有的问题,易导致制片质量差,甚至无法制片的情况.我科自1993年开始用硬脂酸替代二甲苯透明,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使用硬脂酸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汪兆亮;魏永敬;邱文鹏;陈雪;刘亚;杨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联黎维和部队中国医院门诊皮肤疾病谱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2011年11月1日~2015年2月28日联黎中国医院门诊皮肤病患者2057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逐年皮肤疾病就诊情况、患者类型、疾病谱的变化.结果 从2007~2011年皮肤疾病门诊量逐年上升,2012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全体患者和军人患者中,真菌性皮肤病、皮炎和湿疹为主要就诊疾病;当地人员中,真菌性皮肤病为主要就诊疾病;黎巴嫩、印度、坦桑尼亚、尼泊尔、萨尔瓦多患者以真菌性皮肤病高发;中国患者以真菌性皮肤病、皮炎和湿疹高发;西班牙、塞尔维亚、印度尼西亚患者以皮炎和湿疹高发.结论 皮肤病就诊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真菌性皮肤病、皮炎和湿疹为高发疾病,不同人群具有其特殊的疾病特点.
作者:陶熹;李健;付小明;李晓青;谭翔;张明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5年8月我院的80例交叉配血不合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与处理办法.结果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中,人为因素导致的配血不合8例,占10.00%;血型鉴定困难导致的配血不合72例,占90.00%.对21例由于不规则抗体而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清样本进行血清学特点分析,结果显示,Rh血型抗体所致的交叉配血不合共15例,占71.43%,远高于其他血型系统(P<0.05).72例血型鉴定困难患者中,白血病患者占29.17%,肿瘤患者占20.83%,IgA肾病患者占18.01%,这3种疾病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对于此类患者应当使用洗涤红细胞再次进行交叉配血.结论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不规则抗体及疾病影响.根据交叉配血不合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输血方案的确定及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苗伶俐;刘晓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Rathke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Rathke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19例.A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治疗,B组则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均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患者末次随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62.63±5.84)min显著短于B组(72.47±6.66)min(P< 0.05),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多尿多饮、耳鸣等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低于B组(47.37%)(P<0.05);A组末次随访SF-36量表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无一例复发,B组有2例复发.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Rathke囊肿,术野清晰,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洪良春;吉健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病例 男,41岁,主因“发热1 w,腹痛1d”入院.1 w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39℃)、头痛、腹痛,以右上腹部为主,呈隐痛,无明显规律,与饮食无关,不瀡体位改变而疼痛改变,伴有乏力、纳差.外院就诊查肝功异常,腹部CT提示:肝右叶体积增大(10 cm×9.8 cm×10 cm)、密度改变,考虑肝癌可能大,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肾区无叩击痛,墨菲斯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程双平;汤善宏;曾维政;张勇;吴晓玲;陈易华;张明;蒋明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胶原膜(BME-10X)的复合膜、单纯PRF膜、胶原膜(BME-10X)3种膜在兔颅顶骨骨缺损修复中,不同时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兔24只,在兔颅顶骨建立3个骨缺损区,称为A、B、C区,A区填入PRF+胶原膜(复合膜组)修复,B区填入PRF膜(PRF组)修复,C区填入胶原膜(胶原膜组)修复,在术后2、4、8、12w时,通过X射线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区的组织修复再生状况.结果 术后2、4、8、12 w,复合膜组的成骨能力优于PRF组和胶原膜组(P<0.05),而PRF组与胶原膜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合膜的引导骨再生能力优于单纯的PRF膜或胶原膜.
作者:吴倩倩;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观察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固定义齿修复,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完成手术治疗后2w,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价义齿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完成手术治疗后1 w,分别检测两组义齿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 观察组均种植修复成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P< 0.05).观察组义齿的平均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义齿的平均PLI、GI、S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牙列缺损临床治疗上,口腔种植修复效果较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义齿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及美观度,且能更好地维护牙周健康.
作者:黎孔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局部冷敷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骨折后采用常规处理,并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研究组在常规处理后,采用奥克兰冷敷治疗器进行局部冷敷治疗,保持皮肤温度在10~15℃,持续冷敷36 h.分别在骨折后12、24、48 h,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骨折后1、2、3d,分别测量患者内踝尖水平周径;记录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骨折后12、24、48 h,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在骨折后1、2、3d,研究组内踝尖水平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前等待时间为(4.2±2.2)d,较对照组的(8.6±2.8)d明显缩短(P< 0.05).结论 局部冷敷能有效缓解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疼痛,有助于踝关节快速消肿,并能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作者:李世峰;赵灏;关江;赵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制备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和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凝胶的方法,为后续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7种离心方法制备兔PRF凝胶,16种离心方法制备兔A-PRF凝胶,通过光镜观察,与人标准方法制备的PRF、A-PRF对比分析,筛选与人PRF、A-PRF镜下微观结构接近的兔PRF、A-PRF制备方法.结果 各组离心产物表现不一,凝块结构分层、活细胞数量范围、纤维蛋白排列各不相同.其中3250 r/min离心10 min制备的兔PRF,2000 r/min离心24 min制备的兔A-PRF分别与人PRF、A-PRF镜下微观组织学结构为接近.结论 3250 r/min离心10 min和2000 r/min离心24 min分别可作为制备兔PRF和A-PRF的佳条件.
作者:毛俊丽;孙勇;赵峰;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对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美学区前牙因外伤及炎症等原因需拔除牙齿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A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处理后植入珊瑚骨粉,表面覆盖制备好的PRF膜关闭创口做位点保存;B组:微创拔牙后,牙槽窝内仅仅充填PRF;C组:拔牙后常规清理牙槽窝,缝合或压迫止血.分别于拔牙前及拔牙后1和3个月,取患者的口腔石膏模型,并行X线及CT检查,对比观察3组前牙美学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各组治疗前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拔牙1个月及3个月后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拔牙1个月后,A、B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间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的骨密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3个月后,A组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恢复情况显著优于B和C组(P<0.05),3组间的骨密度仍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F联合珊瑚骨粉进行前牙美学区的拔牙位点牙槽骨保存,保护残余牙槽骨骨量、恢复牙龈外形及促进新骨形成效果明显,为后期美学区修复提供了有利的硬软组织条件.而单独使用PRF时,临床效果有限.
作者:柳锋;雷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法与Kodama法淋巴结清扫的利弊.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uchincloss组75例和Kodama组75例,Auchincloss组术中采用Auchincloss法行淋巴结清扫,Kodama组术中采用Kodama法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Kodam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uchincloss组(P<0.05).术后6个月,Kodama组上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胸大肌萎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uchincloss组(P<0.05).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皮瓣坏死、淋巴瘘、皮下积液、患肢水肿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dama组5年生存率为72.5%,Auchincloss组为7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dama法能够取得满意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能够保留胸大肌功能神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伟;王冰涛;尚宏清;白月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橄榄苦苷(oleuropein)是橄榄属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裂环烯醚萜苷类多酚化合物,为橄榄叶中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其中以油橄榄叶中含量高,其结构中含有6个羟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备受关注.笔者从橄榄苦苷对心脏、脑、神经、肝、肾、皮肤的保护作用以及抗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综述了近3年来国内外对橄榄苦苷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橄榄苦苷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天亮;王玲洁;宋宗辉;于波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吸收不良、肠蠕动失常和屏障障碍.肠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1].目前对营养支持的研究重点在住院期间,而经常疏忽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医院-家庭营养管理模式进行营养支持,有效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彭婷婷;李硕;于学军;冯怀志;黄鹏;陈琼;李春瑶;刘颖;张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受制于地区经济水平、医院规模、人才技术、综合实力等影响,普遍存在科研底子薄弱、科研条件不足、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水平较差等现状[1].目前,国内外涉及军队中小型医院的科研激励理论、机制和措施,相关研究不多,少有文献报道的成熟案例.本研究旨在总结西南地区军队中小型医院激励因素需求程度的差异特点,并提出改进激励方式、提升激励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作者:焦成元;杨人懿;王振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