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英;新柳;杨艳
目的 观察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早期削痂植皮及持续床旁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综合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14、21 d血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3d开始,患者Hb、WBC、Scr、ALT、AST、血钾、TNF-α及IL-6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7d开始,BUN及mALB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IL-10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无死亡病例,早期削痂植皮存活率为(96.1±3.8)%,患者住院时间(31.5±8.2)d.治疗后5~20d进入多尿期,平均(10.2 ±5.0)d,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等综合治疗,可有效纠正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的内环境紊乱,恢复肾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柯海文;沈运彪;夏来启;姚尚圣;李金玺;周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了解亚高原地区战斗机飞行员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于2011年8月~ 2012年7月,采用自制调查表对驻滇某部飞行员的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贺跃光;易晓阳;杨黎;黄连顺;童永斌;赵尚开;孙杰;王继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基因表达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AT2R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免疫炎性反应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纯化C57BL/6J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为DC,再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AT2R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MV/AT2R)或空病毒载体(pAd-GFP),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pAd-GFP组、pAdCMV/AT2R组及pAdCMV/AT2R+ AT2RB组(AT2R拮抗剂).用荧光显微镜、RT-PCR、Western印迹检测绿色荧光及AT2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志CD86和MHCⅡ的表达率;MTT检测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DC转染病毒后有绿色荧光及AT2RmRNA和蛋白的表达,pAdCMV/AT2R组CD86和MHCⅡ的表达、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量都较对照组高(P<0.01),但比脂多糖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pAdCMV/AT2R+ AT2RB组上述变化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脂多糖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C表达AT2R基因,AT2R能抑制DC成熟诱导的局部免疫炎性反应,推测AT2R可能介导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作者:唐兵;速晓华;陈劲松;李刚;李德;杨永健;朱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 110例绝经后妇女OP患者,随机分入唑来膦酸组(5mg/年)和阿仑膦酸钠组(70 mg/w),疗程为24个月.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腰椎L1~4、全胯和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24个月后,两组患者在上述3个部位的BMD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唑来膦酸组在腰椎L1~4、全胯等2个部位的BMD值增加幅度显著大于阿伦磷酸组(P<0.05).阿仑膦酸钠组在治疗12个月后,VAS评分较其治疗前开始有显著下降(P<0.05);唑来膦酸组在治疗6个月后较其治疗前开始有显著下降(P<0.05),且VAS评分的降幅均较同期阿仑膦酸钠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OP,疗效优于阿仑膦酸钠,安全性相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泽瑶;王以容;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病例 女,37岁,孕3产1,人工流产2次,因阴道不规则流血、性交痛并伴下腹部疼痛1年余入院.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暗红,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下腹部隐痛放射至腰骶部,并伴有性交疼痛及接触性阴道流血.既往史:1997年曾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本次月经干净后3d就诊.妇检发现阴道后壁上段黏膜增厚,面积约3 cm×2 cm,皱襞消失,弹性可,其上可见数个约绿豆大小息肉状新生物,红色,质脆,触之易出血,宫颈柱状,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作者:谢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大理(海拔1976 m)和香格里拉地区(海拔3280 m)健康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沉等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香格里拉健康人群无论男女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高于大理地区健康人群(P<0.05),而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两个地区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香格里拉健康人群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低于大理健康人群(P<0.05).结论 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氧越严重,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也相应增高,提示高原人群血液具有“浓、黏、聚、凝”的特点.
作者:子建文;李倩;张玉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上外科医生有时候要求麻醉医生将中心静脉压(CVP)降到5 cmH2O或以下进行肝叶切除术,旨在通过控制中心静脉压,减少术中出血和获得更好的预后[1].真的需要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进行肝叶切除术吗?现结合1例控制性LCVP肝叶切除术大量出血病例进行探讨.
作者:李娜;王云华;李琪;鲁成润;麻伟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医院用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此原国家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及规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以及医院药品使用现状,在医院的支持下,药剂科采取了一系列药品监管措施,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对全院病区药柜进行检查、医疗质量考核、高危药品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的监督管理,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米婷婷;范开华;于波涛;张育勤;景莉;金伟华;王晓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劲润脱敏剂与多乐氟对复合树脂粘接剂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为脱敏剂与粘接剂的选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将15颗新鲜离体牙预备出牙本质面并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离体牙的牙本质面分别用劲润脱敏剂、多乐氟处理后,一组不使用脱敏剂,选用可乐丽菲露SAC复合树脂粘接剂将玻璃陶瓷粘于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万用力学实验机作剪切测试(1 mm/min).结果 劲润脱敏剂处理后,可乐丽菲露SAC复合树脂粘接剂平均剪切强度增强,但与空白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乐氟处理,可乐丽菲露SAC复合树脂粘接剂平均剪切强度减小,且与空白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劲润脱敏剂对可乐丽菲露SAC复合树脂粘接剂的粘接效果无不良影响;多乐氟会降低可乐丽菲露SAC复合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作者:杨旸;赵峰;肖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目前各种疑难病症与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临床医生可能会因为对药品的不熟悉而出现重复用药、混乱用药、用药不足或用药过度等情况,WHO认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1].因此,如何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成为医疗行业较为重视的问题[24].尽管我国该方面系统已有部分开发并投入使用,但其主要功能以药品信息查询、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监测等功能为主[5-7],而合理用药信息化筛查与在线点评方面的系统开发较为欠缺.我院自2013年初开始研发“合理用药自动筛查在线点评系统(简称筛查点评系统)”,并于同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本研究旨在对比该系统应用前后的各项用药数据,进而客观评价、分析该系统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面的管控效果.
作者:贺娟;刘文杰;邵维莉;龚媛媛;杨平雄;于访;高文芳;徐贵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高血压患者的体成分,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腰围、内脏脂肪面积(VFA)、节段肌肉量、骨骼肌含量等体成分指标.另测量血压,抽空腹血检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 实验组体脂(25.19 ±4.24)%、腰围(91.12±6.52)cm、VFA(103.35±8.10)cm2,均高于对照组的(23.11±4.23)%、(88.64±5.96) cm、(89.58±9.88)cm2(P <0.05);下肢肌肉量(18.16±2.05)kg,低于对照组的(19.73±6.10)kg(P <0.05).其他体成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腰围、VFA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TG、CHO及血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人体体脂百分比的增多及腰围、VFA的增大,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春瑶;李硕;冯怀志;黄鹏;彭婷婷;陈琼;刘颖;张意;王薇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病例 男,25岁,平素体健,一次在8 km越野考核临近终点时突然晕倒,约1 min后神志渐清醒,自觉胸闷、胸痛、头痛、头晕.送到旅医院经吸氧及对症处理,患者上诉症状缓解后归队休息.第2d患者出现乏力、全身酸痛、厌食、偶有恶心,未引起重视;第3d因上诉症状加重再次就诊.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75 mmHg,精神尚佳,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肝、胆、胰、肾)未见异常,肝功正常.血常规: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25 g/L,白细胞15.5×109/L(中性0.82).尿常规:pH酸性,蛋白(+),白细胞1~2个/HP、红细胞1~3个/HP.
作者:熊正荣;吴斌;蒲勇;杨士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确保野战卫生装备聚焦战斗力、生成战斗力,2007年全军先后配发了XCY2002-1/200型多功能野战X线诊断车.该型X线诊断车操作简便、野外拍片机动性强,且具有一定射线防护能力,平时适用于机动至体系部队偏、散、远营连哨所开展健康体检X线专项检查;战时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时,适用于机动到任务区域快速展开实施大批量伤病员X线检查.
作者:向劲松;杨萌;曾居华;张林林;张永媛;李泉;李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用非胸腔镜辅助下两切口改良NUSS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斗胸患儿4例,采用改良NUSS术对其在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后实施同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 ~ 24个月效果良好,矫形钢板固定良好,外形满意,心脏矫形满意,心功能良好.无死亡、大出血、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NUSS术用于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避免了二期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减少住院次数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唐柯;姜建青;俞永康;杨列;郑琇山;梁瑜;范啸文;官廷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下的治疗在维和军人严重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国第11批赴黎维和二级医院收治了3例严重创伤患者,遵循损伤控制理念治疗,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损伤控制治疗后,2例已痊愈出院,1例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康复中.结论 在国际维和军人这个特殊群体中,根据维和二级医院的体系特点,对于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我军在联合国各地维和医院借鉴.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蛇毒生物活性成分众多,主要包含蛋白酶和多肽,二者占了蛇毒干重的约90%~ 95%[1-2].随着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蛇毒中的许多生物蛋白活性成分也逐渐地被分离纯化出来,人们在生物活性功能、毒理学、药理学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将蛇毒中有效的药用成分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上.目前针对蛇毒中所含的有效药物活性成分所展开的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主要集中于抗血栓、止血、降压、抗癌和止痛药物方面.
作者:张志晓;谢振锋;胡挺松;崔庆华;郑颖;范泉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儿童下颌骨颏部或体部对冲性损伤所致的髁突骨折未经适当处理,可继发颞下颌关节(TMJ)强直,进而影响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主要表现为患者面下1/3短小、口内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严重者可呈典型的“鸟嘴”畸形,致使固有口咽腔体积缩小、舌后坠等,导致上气道狭窄,并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并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发育、面容及生存质量.我科于2011年6月~ 2014年6月采用内置式牵张成骨技术联合关节成型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11例,针对患者疾病、诊疗特点,采取有效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文艳;马东洋;曹健;陆皓;马彩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而且,由于老年患者多罹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体质弱,认知能力比较差,对治疗的依从性相对也较差,这些都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干部病房每年都要收治大量的老年患者,积累了丰富的老年患者护理经验.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对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王丽;邱筱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制,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1].我中心从2013年2月开始运行,2013年逐渐开展4个病区的长期静脉滴注液体的配置工作,经过摸索,现将我中心易发生环节差错和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白兰;卢海波;朱龙社;韩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源性病变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症,以眩晕、平衡失调、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以椎动脉机械压迫及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为目前较公认的致病因素[2-3].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年轻化的趋势[4].因其病因复杂,故治疗方法多样,笔者将近年来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温伯平;王海强;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