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2例临床分析

马红梅;王宇;张岩青

关键词:早产, 胎膜早破, 围产儿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有流产、引产史占首位,达53.9%(55/102),居第2、3位依次为原因不明25.4%(26/102)、胎位异常19.6%(20/102);剖宫产史25.4%(26/102).孕28~34+6 w者新生儿窒息率37.5%(15/40);病死率30.0%(12/40);而孕35~36+6 w者分别为17.8%(13/73)、9.6%(7/7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病死率,而不增加剖宫产率.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神经分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取大鼠真皮组织,采用贴壁传代培养筛选法,分离培养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经β-巯基乙醇诱导,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早期贴壁的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连续传代培养至第4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8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但因子Ⅷ和角蛋白表达阴性.经β-巯基乙醇诱导,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增多,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NF-200).结论: 大鼠真皮组织中存在着成体多能干细胞,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提示真皮可能是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又一来源,有望在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雁平;李露斯;王涛;罗晓红;李自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2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眼内异物25例(25眼).结果:23眼异物取出,占92%,2眼因嵌于球壁无法取出,占8%.随访1~3年.术后矫正视力无光感,3眼(12%);光感至手动,7眼(28%);数指~0.1,8眼(32%);0.1~0.5,6眼(24%);0.5以上,1眼(4%).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7眼(68%),无变化6眼(24%),下降2眼(8%).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异物,争取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式,能有效的处理视网膜玻璃体病变,减少伤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春光;肖咏梅;耿美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输尿管插管定位ESWL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126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插管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的效果.方法:行患侧输尿管插管,逆行输尿管造影,用X线定位,明确结石部位后碎石治疗.对ESWL不能定位和ESWL治疗无效者,选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或输尿管切开取石.结果:在126例输尿管结石中有7例输尿管结石未插入输尿管导管或导管脱落者未行ESWL治疗,119输尿管结石例行ESWL治疗,103例经ESWL治愈,有16例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愈,有7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126例均随访3~12个月,患侧无输尿管结石,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 输尿管插管定位ESWL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效果好,不需要麻醉,费用低,对ESWL治疗无效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二者配合使用,绝大部分输尿管阴性结石不需要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陈胜龙;向宸辉;赵栩;王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撤机后血氧饱和度改变研究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HAPE)撤机后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将中度病情的HA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超短波治疗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和静脉注射速尿、地塞米松、氨茶碱;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20 min.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40 min时,分别测经皮SaO2.结果:治疗第140 min时,实验组的SaO2为(89.1±5.8)%,对照组为(81.2±6.7)%,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短波治疗能显著改善HAPE患者SaO2.

    作者:黄学文;李素芝;孙泽平;谢挺杉;黄跃;潘丽;郭俊;石泉贵;郑健保;炜桑;杨定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1例

    病例女,59岁,于2006年11月5日因发热来我院急诊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1.5 g,行抗炎治疗.注射20 min后面部即出现皮疹,波及躯干四肢伴瘙痒.于2006年11月6日入院治疗,体检:头面部躯干四肢有较多红斑、丘疹、部分成片,停用头孢呋辛钠,静注地塞米松10 mg后,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和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8.0 g,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外用氧化锌软膏,2 d后病人全身皮疹明显消退,病情好转.

    作者:赵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癌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癌治疗失败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十分重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个因素参与了肿瘤转移的调控,癌基因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的失活、免疫基因的失调、肿瘤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新生血管的形成、蛋白水解酶的合成、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和基底膜的粘附等等,都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晋云;董家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表现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表现,探讨胃镜检查在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分布及特点,部分病例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并分析其病变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病变检出率为72.9%.其中单纯皮肤紫癜检出率为33.3%,伴腹部症状者检出率为100%,皮肤伴关节损害和皮肤伴肾脏损害检出率为0.病损主要分布于胃、十二指肠,尤以十二指肠降段为主,粘膜改变为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或糜烂.结论: HSP患儿胃镜下消化道黏膜病变检出率较高,胃镜检查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汤雪晴;刘文彬;王太森;刘华君;陈琳;孙先琳;邓琼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白血病(leukemia ) 因疾病本身及许多治疗因素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特别是患者化疗后骨髓处于抑制期时,特别容易导致严重医院感染而危及生命[1].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血液科186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1 对象与方法

    作者:尚振川;刘阳阳;孙浩平;范方毅;邓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脐尿管囊肿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病例 男,7岁,下腹部疼痛1 d于2007年1月7日入院.查体:下腹部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以右下腹为主,无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15.8×109/L,N 0.87.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入院后诊断: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急诊在基础麻醉上行阑尾切除术(右下腹腔探查切口入腹),术中见:阑尾轻度充血,盆腔少量浑浊渗液,探查见右下腹髂窝处后腹膜明显隆起,切开后腹膜后,见一囊肿紧贴后腹膜,走行至腹膜返折处与膀胱相连,转至腹膜前至脐部,术中诊断:脐尿管囊肿.将脐部顶端结扎,再分离至膀胱顶部,完整切除囊肿后,见其内大量囊液.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后,于盆腔放置一引流管引出,手术顺利.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病理结果:脐尿管囊肿伴感染.

    作者:王军武;陈理国;陈开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内静脉血栓影像学误诊1例分析

    病例女,43岁,以右颈部肿大半月就诊,有压迫感,无触痛,皮色正常,右侧头颈部浅静脉略扩张,于2006年9月18日入院.入院前外院CT检查诊断为颈部淋巴瘤.经我科彩超检查,声像图表现如下:右颈内静脉管腔内完全充填弱回声,管腔闭塞程度达到100%,内无彩色血流显示,未测及静脉频谱.超声诊断:左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后经融栓治疗,症状逐渐缓解,2月后痊愈出院.

    作者:新柳;何明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活性炭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炭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用量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中氟康唑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温度下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在同一温度、不同pH值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进行炭处理后测定氟康唑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主药含量明显降低;随温度升高,活性炭吸附作用减小;pH值对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炭处理过程中应控制炭用量,并适当增加氟康唑的投料量.

    作者:胡正波;李航;黄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增强安全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医疗服务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过多的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使医务人员不得不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到医疗纠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及诉讼中,而不能专注于怎样提高医疗技术,这必然影响医学科学的长远发展.为了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占主导地位,医务人员必须依法行医,增强安全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郑强;罗嫄;傅红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管明显狭窄或多平面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绝大多数病人需行前路减压术.常用的前路减压手术方式有:Cloward前路减压融合术(椎间隙钻孔、骨赘切除并植骨融合)、Smith-Robinson前路减压融合术(椎间盘切除并植骨融合)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3种[1].我院自2004年8月~2006年8月共行颈椎病前路减压术7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闫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聘用护士综合能力培训的体会

    聘用护士队伍是目前军队医院的主力军,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尤其在急诊医师采用轮转方式的急诊科,提高聘用护士的专业素质、应急能力及综合素质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更好地使用聘用护士,使其尽快掌握专科技能,发挥大效能,适应军队医院的管理模式,我们的做法如下:

    作者:徐朝霞;李晋;雍郑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硬纤维瘤的治疗进展

    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DT),亦称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很多部位,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性,常呈无痛性生长而致局部组织结构的破坏.目前DT的治疗是一种包括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其治疗目的是在不丧失功能和美容的前提下达到临床治愈.目前留有足够切缘的外科手术仍是治愈DT并避免复发的一线治疗措施,但放疗和药物治疗等辅助手段的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展,其治疗效果也在逐渐提高.

    作者:费阳;李基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19份护理记录单缺陷分析及对策

    护理记录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护理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医院管理法制化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记录单已成为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护理记录单也是综合评价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1].如何提高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是目前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年6月~2006年12月119份护理记录单书写中的问题缺陷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刘英;张惠萍;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防范重大护患纠纷的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实施,病人的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群体事件及医疗官司日益增多,各地媒体时有报道,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1].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和谐护患关系,系统防范重大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我院就护患纠纷防范制定了安全预案,有效杜绝了重大护患纠纷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世英;杨晓媛;李洁;崔渝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肠肿瘤病变的多层螺旋CT内窥镜技术及临床运用

    结肠癌已经成为第3位常见肿瘤和工业国家第2位的癌症致死的原因,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早期发现肿瘤或肿瘤前期病变,成为结肠肿瘤防治的重要方面[1~4].大多数的结肠癌被认为起源于很长时间缓慢发展的良性腺瘤样息肉,且可以通过结肠镜切除而得到防治[2,5,6,7].怎样及时准确地发现肿瘤前期病变是结肠肿瘤病变研究的重点.对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大便隐血实验、乙状结肠镜、结肠镜和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等.CT结肠镜或称为虚拟结肠镜技术在1994年首先由Vininv等提出[8],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结肠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多层CT的出现,使其诊断准确性得到肯定,认为CT结肠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在结肠癌高危无症状病人中发现结肠肿瘤的有效工具[2].本文就结肠内窥镜技术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顾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高效分离培养及EGFP基因转染

    目的:建立高效分离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方法,并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方法:采用2次接种培养和差速振荡分离,结合使用神经营养因子(bFGF、PDGF-AA),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培养OPCs,用抗A2B5、GFAP、CNPase免疫荧光抗体鉴定细胞类型.采用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OPCs,筛选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OPCs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OPCs细胞呈A2B5阳性,纯度达到99%,具有增殖和双向分化的潜能(GFAP阳性的2型星形胶质细胞和CNPase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传代培养1个月仍具有增殖能力.EGFP基因转染后OPCs细胞能发出绿色荧光,并继续保持增殖分化特性.结论: 二次接种培养和差速振荡分离法可获得高纯度OPCs细胞;EGFP基因转染可作为示踪OPCs迁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焕然;黄其林;杨辉;马玉新;阴金波;张伟;严稽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破伤风药物临床使用规范浅谈

    目的:探讨破伤风用药应规范化.方法:分主动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一旦受伤后只须再进行注射类毒素1 ml,即可达到破伤风防治作用;被动免疫应在受伤后注射人破伤风抗毒素或人免疫球蛋白,才能达到中和毒素的作用.结果:主动免疫者,一旦受伤后只须再注射人破伤风类毒素1 ml,即可防破伤风发生.被动免疫者伤后,应行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防破伤风的发生.结论: 受伤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伤口应行早期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凝血及坏死组织.并早期使用抗生素,并给予营养支持,改善伤部血液循环,以利伤口早期愈合.

    作者:杨苏文;王江;何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