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赛尔格玲

关键词:中医多途径治疗法, 肛肠术后尿潴留,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针对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采取膀胱区穴位按摩、水流声诱导等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治疗,加入以下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内服、针灸、中药熨烫等,进行多途径干预治疗.治疗之后对患者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如自行排尿时间、排尿完全通畅时间、膀胱残留尿量,并对患者以下方面进行统计,分别是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得出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对比,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是7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参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对比,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 中医多途径治疗法能够从根本上治愈肛肠术后的尿潴留情况,帮助患者快速排尿,缩短病程,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奥曲肽及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针对奥曲肽及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将其分成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组28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组25人的以及使用泮托拉唑治疗的对照组21人,然后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在总有效率比较方面,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组与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组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前两组患者在出血缓解时间方面经过比较后发现也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都比对照组使用时间少,且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三组均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 在进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采用基于泮托拉唑+奥曲肽/生长抑素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可以减少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病痛症状及不良反应概率,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的.

    作者:茶世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5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4.67%,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48.0%),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妇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治疗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对此满意度较高,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治疗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李双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XLD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对沙门氏菌检出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XLD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在沙门氏菌检出率上的差别.方法 选择200例肠道病人粪便标本、480例食品从业人员粪便标本、100份肉蛋类食品标本根据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分别选择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和传统的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培养基进行沙门氏菌的培养,对其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三类标本沙门氏菌检出率的比较上,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均高于传统的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培养基,组间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样品进行检验测试,显色培养基相对于XLD培养基来说对于沙门氏菌具有更好的分离检出效果.

    作者:殷淑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与胆碱脂酶、前白蛋白、白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本院就诊或体检的HBV感染者98例进行研究,以ALT/AST为依据进行分组,45例正常为观察A组,25例轻度异常为观察B组,28例异常为观察C组,以CHE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组,46例正常为观察1组,23例轻度异常为观察2组,29例异常为观察3组,对各指标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A组的ALB、PA、CHE明显高于观察B组与观察C组,观察B组的PA高于观察C组;观察1组的PA、ALB高于其他两组,观察2组PA、ALB大于观察3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损伤与肝功能指标相关密切,应综合两类指标进行评价,提升对HBV感染者诊断的全面性.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较对照组的33.3%,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100.0%)与对照组(90.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值得推广.

    作者:周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近5年驻京某部队干部常见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及慢病健康管理对策

    目的 了解驻京某部队干部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加强护理健康管理,采取相应的慢病健康管理对策,可控制部队干部的慢性病发病率,延缓慢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部队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干部病房自2009年承担该部队的住院体检工作,跟踪随访5年,针对常规查体的207例男性部队干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结合5年间部队干部住院疾病谱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是部队干部的主要疾病,危害部队干部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吸烟、文化水平低、超重/肥胖、食用盐过量等.结论 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吸烟、肥胖、食盐过量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居高不下,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逐步降低慢性病的危害,提高部队干部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张蓉;崔莲;霍文静;王光辉;刘丽丽;郝淑芳;马建新;张金萍;沙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银屑灵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中开展中波紫外线以及银屑灵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疾控中心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接收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78例,分成2个组,其中治疗组有39例患者,均接受波紫外线以及银屑灵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有39例患者,均接受银屑灵方案治疗,观察所有入选对象疗效,并在2组内进行客观对照.结果 所有入选对象均已配合完成治疗程序,且治疗组有效率97.44%,同时对照组是74.36%,2组疗效对照有差距(P<0.05).结论 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中,推行波紫外线以及银屑灵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除了安全性非常高、疗效显著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缓解其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所以值得推广.

    作者:陈建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及诊断分析

    目的 研究早期食管癌(EC)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分析内镜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早期EC及癌前病变且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69例,均初步经内镜检出,分析其内镜特点,并于治疗期间行病理诊断作内镜检出率分析.结果 内镜下早期EC及癌前病变形态特征粗糙充血病灶占55.07%、红区病灶占18.84%、糜烂病灶占14.49%、斑块状病灶占8.70%、结节样改变病灶占2.90%,其中粗糙充血病灶占比显著高于其它形态特征病灶(P<0.05);病灶部位上段、中段、下段占比分别为15.94%、60.87%、23.19%,其中中段病灶部位占比显著高于中段、下段(P<0.05);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癌占比分别为37.68%、44.93%、14.49%、2.90%,其中轻中、度异型增生占82.61%显著高于其它组织病理分布(P<0.05);内镜检查与治疗期间内镜下病理检查相符的患者为56例,内镜检出率为81.16%.结论 早期EC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主要体现在形态上以粗糙充血病灶为常见,病灶部位以中段部位病灶为常见,组织病理以轻、中度异型增生为常见;应用内镜检查、诊断及控制早期EC及癌前病变的病情十分必要,但早期EC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提高仍需依赖更先进的医疗器械和诊断技巧.

    作者:杨亚玲;文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96监测及意义

    目的 通过对CD96监测,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疾病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AML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移植前、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CD96检测,评价CD96在不同时段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患者分为二组(移植后完全缓解组、复发组),对两组患者CD96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复发组在移植前、移植后3个月、6个月CD96表达水平高于移植后完全缓解组.移植后完全缓解组,不同时间段间CD96表达水平无差异.移植后复发组,不同时间段间CD96表达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复发组在移植后3个月死亡率高.结论 移植前CD96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复发死亡率高,移植不能改变此类患者预后,移植3月内仍应积极干预.

    作者:杨丽萍;韦湘;薛重重;张健;黄刚;谢治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实验组行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骨折复位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及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德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颈吻食管癌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颈吻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对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颈吻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过程.将采用咪达唑仑手术麻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苏醒期恢复意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颈吻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由于加快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与剂量应用比较

    目的 对比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与剂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ICU住院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1例、大剂量组42例、对照组41例.除对症与支持性治疗,三组分别接受不同浓度氨溴索治疗.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所有改善(P<0.05);大剂量组以上指标较小剂量组、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组死亡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大剂量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5.3±1.6)d、(8.3±2.3)d]均优于小剂量组[(8.6±2.6)d、(11.6±3.9)d]、对照组[(8.4±2.2)d、(10.8±3.2)d](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灵;许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治疗出血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治疗出血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2015年急诊收治的出血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发现,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0%,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出血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要根据临床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急诊治疗出血性胃炎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合理的选择.

    作者:秦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监测脐血流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脐血流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产科收治孕妇130例,根据病例分为畸形组50例和对照组80例.130例产前检查并对比两组孕期胎儿超声监测脐动脉血流监测及羊水量、单脐动脉.结果 畸形组单脐动脉数量高于正常组,畸形组S/D值、羊水量较正常组高,组间对比(P<0.01).结论 超声监测脐血流显示S/D值增高、单脐动脉的胎儿畸形概率很大,这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张艳;刘恒兴;付升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对于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12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每组60人,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性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治愈率(58.33%)、死亡率(28.33%)远远高于观察组的治愈率(83.33%)、死亡率(1.67%);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4.2±1.8)h、苏醒时间(2.2±0.52)d、住院时间(17.29±4.72)d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24.5±10.2)h、苏醒时间(4.8±1.7)d、住院时间(26.78±6.46)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能尽快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苏醒时间短,减少家属担忧,可广泛开展并应用到临床.

    作者:燕重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崩漏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崩漏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92例更年期崩漏患者,数字抽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冲止血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4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P<0.05).结论 更年期崩漏患者使用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具有较为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书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遵医用药等行为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

    作者:赵素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术式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 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78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椎板间隙开窗术,实验组则使用显微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的一般情况作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医治后,治疗的效果都较为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医治的优势明显,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征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儿科急诊抢救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抢救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10293例危重病儿,对儿科急诊抢救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99例危重症患儿符合全国小儿危重病的诊断标准,其中重症肺炎患儿多,为42(42.4%)例,其次为腹泻30(30.3%)例,意外伤害和中毒15(15.1%)例,其他原因为12(12.1%)例,治愈率分别为88.1%、93.3%、86.7%和0,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93,P<0.05).与<70分的患儿相比,71~90分和>90分患儿的死亡率更低,分别为20.0%、9.1%,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42,P<0.05),与70~90分组患儿相比,>90分患儿的死亡率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23,P>0.05).结论 对危重患儿准确识别、检查是减少危重儿死亡率的关键之处.预防器官功能衰竭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点所在,同时还需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作者:信洪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外周血和骨髓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学与骨髓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和骨髓增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增生Ⅱ级、Ⅲ级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Ⅳ级、V级比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价值较高,能准确反映出患者骨髓细胞结构的改变状况,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以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