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5年驻京某部队干部常见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及慢病健康管理对策

张蓉;崔莲;霍文静;王光辉;刘丽丽;郝淑芳;马建新;张金萍;沙杭

关键词:慢性病, 健康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 了解驻京某部队干部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加强护理健康管理,采取相应的慢病健康管理对策,可控制部队干部的慢性病发病率,延缓慢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部队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干部病房自2009年承担该部队的住院体检工作,跟踪随访5年,针对常规查体的207例男性部队干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结合5年间部队干部住院疾病谱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是部队干部的主要疾病,危害部队干部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吸烟、文化水平低、超重/肥胖、食用盐过量等.结论 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吸烟、肥胖、食盐过量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居高不下,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逐步降低慢性病的危害,提高部队干部的整体健康水平.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关系的因素探讨和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社区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探讨临床高血压防治新思路.方法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35岁以上的居民,按每增加5岁为一个年龄段设为一组,统计各年龄段高血压的发病率,同时对发病前后各年龄段的高血压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差异比较.结果 随着年龄段(41-70岁)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呈倍数增加(P<0.01),60-65岁年龄段组较其前年龄段组(56-60岁)的发病率增加明显.70岁以上各年龄段组高血压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增长有明确关系,特别是老年年龄组段增加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动脉硬化和动脉硬化至人体器官供血不足的病理生理反应的结果.故高血压的防治不能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应以防治动脉硬化,改善因动脉硬化所致人体重要脏器缺血为主,同时兼顾血压控制可能更符合临床高血压的防治.

    作者:宋江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确诊为支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常规组68例.常规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道清洁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李喜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外周血和骨髓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学与骨髓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和骨髓增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增生Ⅱ级、Ⅲ级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Ⅳ级、V级比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价值较高,能准确反映出患者骨髓细胞结构的改变状况,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以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160例老年PT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80例,实施羟基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61、CD62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老年PT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栓形成.

    作者:陈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资料报道分析

    目的 探析心律失常运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心内科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的121例患者中,119例治疗成功,一次性成功率为98.35%,随访6-20个月,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为1.65%;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5%,其中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 临床上运用射频消融术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并发症发生率、成功率高、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治疗效果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红雨;段永珂;洪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负压穿刺技巧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采用负压穿刺技巧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儿科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数字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负压穿刺技巧;另抽取同期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及回血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穿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复针成功率为4.0%,失败率6.0%;优于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82.0%,复针成功率3.0%,失败率15.0%.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意义(P均<0.05);②研究组患儿回血率为93.0%,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回血时间为(1.44±0.31)s,优于对照组患儿回血时间(2.17±0.43)s,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负压穿刺技巧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谌章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 通过客观评价在脑卒中患者中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方案的价值,进一步总结提升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接收、已确诊的脑卒中患者50例,将其设作治疗组,本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同期选择脑卒中患者共50例作对照组,本组均接受一般护理,对2组入选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完成护理,且治疗组入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数(42.65±15.06)分,对照组(30.07±10.11)分;治疗组入选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分数(27.11±12.98)分,对照组(12.97±9.76)分,2组各项指标综合对比后有差距(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作者:郭祥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胰体尾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患者采用电话询问及门诊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未出现死亡案例.32例患者因肿瘤对静脉、脾动存在包裹,离断或夹闭静脉后导致患者脾脏严重缺血而进行脾切除术;20例患者因肿瘤粘连脾门,手术中难以保住脾脏而进行脾切除术;8例患者因脾脏囊占位后病变后进行脾切除术.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3±43)min、(320±150)mL.7例患者因术后出现胰漏液,1周后返院拔除引流管;53例患者术后平均(5.2±2.1)d后对引流管进行拔除.60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3±2.5)d.60例患者术后均存在PLT上升的情况,采用阿司匹林后进行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术后随访期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针对胰体尾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贤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状态,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接待间质性肺炎患者104例,采用质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近1个月内收治的20名患者,进行访谈.结果 104例患者在入院、住院期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其中有严重的负面情绪行为10例,引起与患者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8例;访谈中患者主要心理问题为失去治疗信心、担心预后不佳、危象发生时恐惧、抑郁,反映了与疾病、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达到病理性焦虑11例、病理性抑郁10例.结论 多数间质性肺炎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焦虑与抑郁状态,躯体症状、疾病对生活带来的干扰是造成焦虑与抑郁的主要原因,需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状态评估、原因分析,采取预见性、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罗秀珍;冷云;聂姗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瘢痕子宫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

    产生瘢痕子宫常见原因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显著,妊娠早期瘢痕处妊娠发生率升高明显.

    作者:陈美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研究,随机分组,各48例.单一组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联合组于单一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片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单一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低于联合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有效提高其降糖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 分析评价在康复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使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患者.A组仅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B组在配合康复运动疗法的同时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情况.结果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过程中,A组总有效率达到87.5%,B组总有效率仅为7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康复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有显著作用.

    作者:杜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颜面部烧伤的五官护理方法初探

    目的 探究颜面部烧伤的五官护理方法 .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2月,共计56例颜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颜面部烧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大大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温莹;王金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分析

    本文主要对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应用误区的相关对策予以探讨总结.

    作者:魏国士;张社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同胞姐妹2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遗传性报告

    目的 通过总结同胞姐妹2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的临床表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赵迎春;董学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83例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减疗法在失眠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3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41例)与参照组(42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常规治疗+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6%,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57%,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在对失眠症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秀开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管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17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3周、侵入性操作、环境管理不当等都是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认识程度,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积极对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明显提高疗效,加快机体恢复,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紫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在术前、术后1、3、5d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并选取1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以此分析凝血功能指标监测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d、3d、5dPT、APTT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第1dDD、Fbg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1;术后第3dDD、Fbg含量较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第5dDD、Fb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监测,利于并发症的防治,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裴利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与剂量应用比较

    目的 对比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与剂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ICU住院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剂量组41例、大剂量组42例、对照组41例.除对症与支持性治疗,三组分别接受不同浓度氨溴索治疗.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所有改善(P<0.05);大剂量组以上指标较小剂量组、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组死亡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大剂量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5.3±1.6)d、(8.3±2.3)d]均优于小剂量组[(8.6±2.6)d、(11.6±3.9)d]、对照组[(8.4±2.2)d、(10.8±3.2)d](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灵;许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