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陈海云

关键词: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128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结果 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主要和患者的年龄相关,也和患者术前全流饮食和手术时间以及实验室的相关指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 临床上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多卡因与间苯三酚对分娩中宫颈水肿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并分析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对分娩中宫颈水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分娩中宫颈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运用安定静脉推注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运用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宫颈水肿缓解情况、产程进展情况以及分娩方式等.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宫颈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活跃期平均136.5±63.5分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为32.3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11.7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分娩中宫颈水肿的患者而言,运用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宫颈水肿情况,且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明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肝胆系统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的护理效果

    目的 系统地探究在对肝胆系统肿瘤患者实施PET-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 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肝胆系统肿瘤患者,我们对所有患者均行PET-CT检查,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查过程中我们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观察组行全面护理.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度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肝胆系统肿瘤患者实施PET-CT检查过程中,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普及.

    作者:赵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为脑梗塞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9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1)29例患者通过CT诊断18例(62.07%),通过MRI诊断为11例(37.93%).(2)29例患者中高血压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8例(62.06%),心源性栓塞的患者6例(20.69%),风湿性心脏病栓子脱落的患者4例(13.79%).糖尿病后脑梗塞患者1例(3.45%).(3)所有患者入院后急性期脱水剂,脑细胞营养药物,同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4)29例患者中有27例在入院后均表现为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病灶对侧偏瘫.另外2例患者在入院时意识模糊,但入院后3小时后也表现未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偏瘫.(5)29例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31.03%,死亡原因脑疝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其余2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时患者肌力0-2级的患者18例,3级的患者2例.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心源性栓塞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主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病灶对侧偏瘫,临床特点起病急,进展快;治疗方法以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

    作者:任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浅析重症肺炎的急诊治疗

    目的 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症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肺炎患者,所有患者接诊即刻对未吸氧状态指脉氧饱和度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急诊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8%(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243).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诊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的应用.

    作者:陈四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柱截骨治疗后出现畸形内固定棒断裂7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记录断棒发生时间、位置,同时分析其原因.结果 7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棒断裂的时间范围在术后(5~50)个月,平均时间为(23.1±1.5)个月,6例患者其断棒和椎体切除水平保持一致;内固定棒断裂原因包括残留后凸、残留后凸伴步态不稳或伴单棒内固定或伴后期钛网移位或伴前柱缺损.结论 后路全脊柱截骨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常出现在手术治疗2年内,其中断裂水平和椎体切除水平保持一致,引起断棒的重要原因为残留后凸畸形,而前柱缺损、单棒内固定、摇摆步态、钛网移位和外伤等将提高断棒危险率.

    作者:邓必权;滕宇;胡华;江红辉;蒋林;张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褥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褥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6例褥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褥疮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褥疮护理效果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褥疮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与胆碱脂酶、前白蛋白、白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本院就诊或体检的HBV感染者98例进行研究,以ALT/AST为依据进行分组,45例正常为观察A组,25例轻度异常为观察B组,28例异常为观察C组,以CHE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组,46例正常为观察1组,23例轻度异常为观察2组,29例异常为观察3组,对各指标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A组的ALB、PA、CHE明显高于观察B组与观察C组,观察B组的PA高于观察C组;观察1组的PA、ALB高于其他两组,观察2组PA、ALB大于观察3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损伤与肝功能指标相关密切,应综合两类指标进行评价,提升对HBV感染者诊断的全面性.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肾细胞癌中NFκB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NFκB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01月我院肾细胞癌病例33例,PT-PCR以及Western blot分析NFκB基因及蛋白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FκB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NFκB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配对的正常非肿瘤肾组织(P<0.05);结论 NFκB及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对判断其发生和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肾细胞癌临床进程潜在的指标,为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赵康乐;徐文中;郭建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划分为两组,分组依据为选用药物,其中对照组(n=40)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观察组(n=40)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BG、2hBG及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7.5%,高于观察组15.0%(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狄明莉;库沙尼·热依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制度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2例,依据护理制度分组,对照组(n=31)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1)行分级护理制度,对比两组ICU入住时间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16.1%,高于观察组3.2%,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为(3.5±0.5)d,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分级护理制度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可缩短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入住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雪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状态,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接待间质性肺炎患者104例,采用质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近1个月内收治的20名患者,进行访谈.结果 104例患者在入院、住院期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其中有严重的负面情绪行为10例,引起与患者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8例;访谈中患者主要心理问题为失去治疗信心、担心预后不佳、危象发生时恐惧、抑郁,反映了与疾病、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达到病理性焦虑11例、病理性抑郁10例.结论 多数间质性肺炎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焦虑与抑郁状态,躯体症状、疾病对生活带来的干扰是造成焦虑与抑郁的主要原因,需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状态评估、原因分析,采取预见性、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罗秀珍;冷云;聂姗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10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50例妇心内科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积极性、生存质量、护理效果.结果 经统计分析,生存质量良好者实验组29例占66%,优于对照组11例占34%;治疗积极性方面实验组38例80%优于对照组19例占36%;护理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分析发现实验组各项内容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张利敏;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昏迷到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100%(20/20),较对照组的85.0%(17/2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5.00%,较对照组的40.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肇权;张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儿科的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

    目的 对儿科的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调查,并制定积极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2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共出现82例护理投诉事件,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积极的护理防范措施.结果 34例护理差错类,占41.5%,30例意外情况类,占36.6%,10例服务质量类,占12.2%,8例护理记录类,占9.7%.结论 对儿科出现的护理风险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风险原因对其实施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能够大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姚康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在术前、术后1、3、5d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并选取1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以此分析凝血功能指标监测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d、3d、5dPT、APTT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第1dDD、Fbg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1;术后第3dDD、Fbg含量较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第5dDD、Fb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监测,利于并发症的防治,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裴利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77例,随机分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心率、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8.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有效减少躁动发生率,降低患者血压、心率.

    作者:靳楠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骨瓣开窗显微镜下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小骨瓣开窗显微镜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人在显微镜下实施小骨窗入路手术.结果 此次研究的患者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有非常明显的降低,病人的生活治疗有了很大的改善.结论 在科学合理的选取手术时机、手术入路等基础上,使用显微镜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外剥内扎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混合痔患者中抽取97例作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n=49)应用改良外剥内扎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n=48)采取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结果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是(2.9±0.6)分,并发症发生率是4.1%,医疗费用是(1142.2±146.5)元;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是(5.3±1.1)分,并发症发生率是16.7%,医疗费用是(2150.2±195.6)元;2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外剥内扎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微创优势,且并发症少,经济安全.

    作者:张伟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监测脐血流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脐血流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产科收治孕妇130例,根据病例分为畸形组50例和对照组80例.130例产前检查并对比两组孕期胎儿超声监测脐动脉血流监测及羊水量、单脐动脉.结果 畸形组单脐动脉数量高于正常组,畸形组S/D值、羊水量较正常组高,组间对比(P<0.01).结论 超声监测脐血流显示S/D值增高、单脐动脉的胎儿畸形概率很大,这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张艳;刘恒兴;付升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老年肺心病伴呼吸衰竭采用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加用法舒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2h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肺动脉收缩压及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O2、Sa0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及肺通气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赵明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