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华;刘湘林;余锦萍;桂玲
精神疾病是在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与意志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1].脑立体定向手术是目前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且创伤小的手术,此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2].2004年5月~2006年4月我科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0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莉;庞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医院医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我院在推进星级护理服务中,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人手,注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在护理安全上狠下功夫,有效地减少了护患矛盾,较好地化解了护理纠纷.
作者:李洁;杨晓媛;刘文清;李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和分析739份血清中preS1蛋白、HBeAg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临床正确选用实验室指标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739份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39份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34.6%(256/739),HBeAg阳性率为30.7%(227/739),HBV-DNA阳性率为58.9%(435/739).227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55.9%(127/227),HBV-DNA阳性率96.0%(218/227);51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25.2%(129/512),HBV-DNA阳性率为42.4%(217/512).HBeAg、HBV-DNA和PrES1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高低依次为HBV-DNA>PreS1>HBeAg;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55.9%)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25.2%)阳性率(χ2=33.5,P<0.01);HBV-DNA阳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58.9%(256/43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18.4%(56/304)(P<0.01);PreS1抗原与HBV-DNA阳性符合率为(200/256)78.1%,阴性符合率为(248/483)51.3%.598份HBsAg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0.9%,598/739)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是224(37.5%)、253(42.3%)、417(69.7%).结论:PreS1Ag、HBV-DNA、HBeAg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以检测HBV-DNA为可靠,而PreS1Ag可能较HBeAg更敏感.在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如何理解和使用上述指标对防治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平;胡娟;古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生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分为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组.试验组和开放组:口服生脉胶囊,1次3粒,1日3次,疗程14 d.对照组:口服生脉饮,1次10 ml,1日3次,疗程14 d.结果:生脉胶囊与生脉饮口服液有效率比较分别为82.5%和80%,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85%和82.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体征消退基本相似.结论:生脉胶囊治疗胸闷、气短、心悸等症安全有效.
作者:姜云平;曾仁杰;张勤;吴苏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光触媒技术在消毒杀菌、防污除臭、净化空气以及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等方面都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1~3],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就光触媒催化反应原理、消毒杀菌作用机理、特点、影响光触媒作用的因素以及控制医院感染的研究与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有植;安得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关键阶段,毕业实习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工作质量,因此,如何抓好医学生临床毕业实习阶段的管理、保证带教质量是医院教务科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任务繁重、没有专门教学编制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保证医院的医疗秩序正常运转,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对全院的临床教学组织、协调、指导、反馈等起到了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
作者:陈自强;孙梯业;颜伟;陈燕凌;徐迪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晕船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在登陆艇上进行海上训练的321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晕船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将321名战士随机分为两组,在同等的条件下再次出海训练前,宣教组进行心理学防治,对照组不宣教,比较两组战士的晕船发生率.结果:精神、心理因素是晕动病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宣教组较对照组晕船率显著下降.结论:心理干预对晕船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侯建萍;林文珍;黄继华;宋青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L-肉碱对丙戊酸(VPA)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VPA及苯巴比妥钠(PB)灌胃制作婴儿鼠VPA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同时以L-肉碱作为干预措施,观察其对实验动物肝脏,尤其肝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氨、L-肉碱、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线粒体呼吸酶系等;高效液相色谱、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VPA与PB血药浓度及肝线粒体跨膜电位(MMP);采用Oil-Red-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结果:(1)VPA/VPA+PB组肝线粒体呼吸链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与对照组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补充L-肉碱对SDH和CCO活性均有明显保护作用;(2)VPA+PB组MMP下降21.4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L-肉碱能有效维护MMP正常;(3)在VPA+PB组,凝血因子PT、TT、APTT、Fbg,以及血氨和L-肉碱/VPA+PB组均出现门管区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细胞数分别高出对照组9.2倍和15.7倍,差异非常显著(P<0.01).L-肉碱干预后脂肪变性肝细胞数均有非常显著减少(P<0.01),表明L-肉碱能有效的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L-肉碱对VPA肝损伤有较好防治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止肝脂肪沉积和保护线粒体功能而实现.另外,当VPA与肝酶诱导剂联合运用时,虽然VPA血药浓度值可能不高,但由于肝酶诱导剂使具有非常强肝毒性的VPA中间代谢产物明显增加,所以仍应密切监测其肝毒副作用.
作者:傅大干;邹玲;徐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手术全麻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是常用的气道开放方式,但受插管是否顺利及插管时间长短的影响,患者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异物感、声嘶、疼痛甚至不能正常发音等不适[1,2],随着采用全麻方式进行麻醉的数量日益增多.我科采用超声雾化吸人为主的综合措施对拔管后的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华;刘湘林;余锦萍;桂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特定条件下,亚甲蓝(MB)光敏作用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液样本以15 μnol/L的MB在40 000 Lu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 mmol/L的芸香苷,作用10~40 min,采用多聚赖氨酸粘附试验、ATP酶促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等技术,观察血细胞某些生物学功能的变化.结果:处理40 min后,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下降了11.23%~25.49%;Na+-K+ATP酶活性在处理20~30 min时,增加了7.60%~20.07%;中性粒细胞的NBT吞噬显色反应呈增高趋势,20 min时阳性率增加9.00%.结论:亚甲蓝光敏作用在有效灭活血液中细菌的特定条件下,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无显著变化,红细胞粘附力升高了11.23%~25.49%.
作者:胡小兵;李江;熊鸿燕;宋建勇;王思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此类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清洁活动减少,加上创伤、脱水用药可使口腔的唾液分泌显著减少,使口唇干裂、粘膜损伤使屏障作用减弱.部分患者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又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致使口腔细菌数量大量增加,种类也发生了改变致病菌的比例大大增加,口腔护理疗法难度随之加大[1].加强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口腔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对89例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采取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玉玲;杨芳莉;牛素桃;王画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社会与医学环境的巨大变化,使现代医院面临危机的种类以及发生的频率与日俱增[1].医院危机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护理管理者所重视.护理部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危机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寻找解决对策尤为重要.危机管理倾向及时指出并制定对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医院作为危机易发地,如何构建危机管理体系,防范于未然,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徐华;张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疗法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短期动态影响.方法:选择本院42例原发性肺癌住院患者给予干预治疗,包括心理情绪干预、身体功能干预和生活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接受行为干预治疗后1、2、3月后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终纳入分析的分别为35例和27例,实验组SAS、SDS评分随时间显著降低,中重度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行为干预疗法可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SAS和SDS评分,降低中重度焦虑抑郁发生率.
作者:陈永锋;胡建林;杨和平;周向东;熊玮;戴晓天;李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和溶血对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磁性微粒分离的酶联免疫检测法,对正常人和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标本立即测定和放置1、2、3、4、5 d后测定,计算其NSE含量的变化;对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进行测定,计算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与NSE含量的关系.结果:标本放置后再测定,其NSE含量显著增加(P<0.01);溶血对NSE测定结果影响显著(P<0.01),溶血每产生1 g血红蛋白就可以测出34.53μg/L的NSE.结论:标本久放和标本溶血对NSE的测定结果显著,在实际工作中,抽取标本后应该尽快测定,绝对避免使用溶血标本,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邹自英;黄海;袁成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中葡萄胎为良性,其余则为恶性.随着人类对这一疾病认识的深入,在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亦越来越深化.本文对滋养细胞疾病在遗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丁雁;王宇;唐小丽;柏朝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价表探讨截瘫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截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S和HAMD以问卷调查方式对56例晚期截瘫患者进行抑郁症调查,并分析抑郁症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病程、治疗费用来源、家人及社会关怀、文化程度、个人收人的关系.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其他骨科疾病患者51例作为其他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35例.结果:截瘫患者SDS评价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2.1%(46/56),中重度发生率为46.4%(26/56),HAMD评价体系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9.3%(50/56),中重度发生率为51.8%(29/56),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重度抑郁发生与病程、治疗费用来源、家人及社会关怀显著相关,HAMD评价中还与个人收入相关.结论:截瘫患者中重度抑郁症发病率较高,SDS和HAMD评价体系结合应用能较完善反应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社会相关因素.良好的医疗措施、家庭社会关怀及经济支持可以显著减轻截瘫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作者:陈磊;韩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病例 男性,78岁,主因腹胀、腹痛,纳差,便闭5 d,于2005年4月8日16时收入院.入院查体:T36.4C,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心率80次/min,律不齐,频发房性早搏,腹膨隆,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甚,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B超提示肠梗阻征象.人院初步诊断:肠梗阻.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手术中病理切片示大肠低分化腺癌,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历时3 h.4月9日5时术后转ICU病房,查体:体温38.9℃,双肺闻及湿罗音,排痰困难,排痰为深黄色粘稠脓痰,量多.4月12日行痰培养,报告: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非白色念珠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药敏.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面罩给氧、纠正脱水、纠正酸中毒及化痰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曾一度好转,但不稳定.4月17日下午病情突然恶化,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张彦;任福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病人自控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使药液按设定速度输人,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镇痛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能维持准确稳定的血药浓度的特点[1],同时将镇痛药用量的个体差异降低到小的程度,既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又避免了病人多次肌注的痛苦.现将650例患者术后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简称PCA)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芳;万世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应用昆明安宁温泉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方法:通过淡温泉浴疗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利用天然疗养因子淡温泉浴疗32例老年皮肤瘙痒症:痊愈34.0%,显效53.0%,有效13.0%;总有效率100.0%.结论:淡温泉浴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向多文;段志宏;杨长生;李晓毛;黎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中螺旋CT的扫描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定位扫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78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2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且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均能满足放疗定位要求,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7.75%,其中显效55.06%,有效42.69%,无效仅2.2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螺旋CT是提供精确的定位方法之一,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作者:关静;徐元昌;王开祥;郭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