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江珉;刘玉柱;锁云华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卫生法规、法律不断出台与完善,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安全更显重要.求真务实,抓好安全,防止纠纷,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1].
作者:李华;朱川;郭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的疾病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门诊分诊不当,专科医生的专业性强,临床知识不全面,容易造成误诊,延误病情或危及生命.病人多次反复来院诊疗,浪费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经费,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一次诊,是指对来院初诊一次即明确诊断或是经过初诊检查,复诊时即明确诊断者,要做到一次诊,医生必须有认真负责的精神,过硬的基本功,周密而迅速地分析判断能力和做出决断的决心[1].本文就临床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兰德辉;聂正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以肿节风联合青霉素静滴与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加利巴韦林静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达70.0%;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达5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尤其是抗生素所致的耐药菌出现时,本药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和提供一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霞;刘力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耳廓软骨开窗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步骤、优点和操作体会.方法: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切口均选在耳廓前面,沿与耳轮大致平行方向作一贯穿囊肿之切口,将皮肤与囊肿表层软骨分离,切开囊肿表层软骨,吸净囊液,再以眼科剪将表层囊壁软骨大部分切除,以碘伏棉签轻拭囊腔,酒精棉签脱碘,缝合皮肤切口,适度加压包扎.术后换药1~2次,6~8 d拆线.结果:2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或其它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均无复发,耳廓无增厚硬化或其他畸形,外观效果满意.结论:耳廓软骨开窗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
作者:付文元;陶树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误诊原因.方法:随机对327例胸腔积液病人中56例病因不明者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56例中,结核性胸膜炎37例,恶性胸腔积液16例,待诊3例;其中右侧胸腔积液25例,左侧胸腔积液22例,双侧胸腔积液9例.结论:在仔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除对胸水做常规检查外,同时应做生化免疫、细胞病理学及病原学检查,结合胸部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明胸水病因.
作者:沈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斯奇康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14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及对照组,预防组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0.5 mg,3次/周,共18次;对照组用胸腺肽肌注,10 mg/次,3次/周,共18次.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两组患者每2周门诊随访,登记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观察时间为12个月.结果:12个月的观察中,预防组的感染人次及感染天数均比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斯奇康注射液能提高COPD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减少发病次数,降低患病严重程度.
作者:钟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国务院确定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医疗机构药品公开招标采购是防止不正之风、降低药品价格虚高、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还利于民的一种行之有效办法.为适应国家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规范军队医院药品招标采购活动,我院积极参加了成都战区(云贵川藏渝)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现将一年来的实践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芳;吴秀芝;李明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非战时开放性心脏外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3例非战时心脏外伤病人的救治过程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手术治愈18例,占78.0%;死亡5例,占22.0%,死亡原因主要是入院前救治延误.结论:伤后及早入院,早处理,早手术,是心脏开放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石云;张利;赵青;李献武;陈瑜;罗国军;张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清火排毒化肿胶囊的清火排毒消肿效果.方法:口服清火排毒胶囊3粒/次,3次/d,7 d为1疗程,连服6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25例中,显效200例(88.89%),有效14例(6.22%),无效11例(4.89%).结论:清火排毒化肿胶囊具有清火解毒、化肿消结之功效,无不良反应,适于老人、儿童及体弱多病患者应用.
作者:李宝鸿;徐宝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双异丙酚为短效静脉麻醉药,静脉注射后40s内可产生全身麻醉作用.因此,解除插管时患者会出现咽喉不适、紧张、恐惧和不配合等情况,需认真做好护理工作.我科自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利用静脉注射双异丙酚行胃镜检查1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邱成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到医院来不仅要治病,同时也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心.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国内发达地区相继建起了星级医院、宾馆式医院,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我们作为西部地区的基层中心医院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我认为护理工作必须做好人性化护理,因为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李淑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组,以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 h及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实验组: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 h和1周后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和(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 h及72 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 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 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作者:王超;胡娟;曾平;胡宗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男,21岁,农民,述畏寒、发热、头昏、乏力1个月,经院外发热待查治疗无效,未明确诊断入我所.否认有结核、伤寒、疟疾、肝炎、血液病史.查体:体温38.3 ℃、脉搏108 次/min,呼吸23 次/min,BP13.6/8.3 kPa,神志清,精神差,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瘀斑,颈软,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8 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肝肋下1.5 cm,质软.脾肋下2.0 cm,质中.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压力稍高,糖增高,蛋白质正常,氯化物降低.
作者:蔡忠凤;吕立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是目前治疗近视理想和有前途的手术方法之一[1].表现为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安全性及有效性[2].但因该手术无需住院,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复查治疗均在门诊进行,故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至关重要.现将我科近年来展开健康教育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中型医院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新时期,医院信息资料科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已经成为信息资料科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柯新华;曾凡;黄昊;祁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假性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行内引流手术治疗的假性胰腺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34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发生囊壁坏死、吻合口瘘及结肠穿孔,再次手术囊肿外引流、结肠造口1例.随访3个月~13年.术后3个月死亡1例为二次手术囊肿外引流、结肠造口者;1例因糖尿病死亡,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4例;其余32例无特殊异常.结论: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应根据患者及囊肿情况,结合影像学等方面综合考虑、评价,以力求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小的风险和较低的并发症.
作者:樊献军;耿协强;谭黄业;黄波;江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男,9岁,学生.因反复四肢抽动、意识丧失1年2个月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动,数天1次,每次发作持续约十余分钟,伴短暂意识丧失.
作者:王军武;刘冬生;陈登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气管狭窄或堵塞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导致原因可由肿瘤、外伤、手术等引起,尤其是对无手术条件的肿瘤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置入支架治疗,有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实、无创伤、痛苦小等优点.我科自2002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纤支镜直视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4例,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存活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珍;任和芬;史军霞;段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超在妊娠早期阴道不明原因流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对妊娠早期阴道不明原因流血临床拟诊先兆流产者133例进行检查.结果:133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流产82例,非流产45例,其它6例.流产与非流产超声声像图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结论:超声声像图可以准确判断胚胎情况,鉴别流产型和非流产型阴道出血,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指导临床正确处置并能提示预后情况.
作者:杨文坤;施全华;李子良;何爱武;黄翠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心先安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96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山莨菪碱20 mg,3次/d,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A组:给氨茶碱0.1 g,3次/d,口服;B组:给予心先安120 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C组:给予氨茶碱及心先安合用,疗程均为15 d.分别在第7 d、第15 d复查静息时心电图,记录心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治疗A组及B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C组总有效率为90.6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治疗后心率增加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心先安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争建;王立志;满鹏先;张军;冯宗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