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孤立性桡骨头脱位2例报告

张怡五

关键词:创伤性, 孤立性, 桡骨头脱位, 前外侧, 活动受限, 肘部, 桡骨骨折, 活动度, 疼痛, 前臂, 皮肤, 木棒, 隆突, 局部, 畸形, 击伤, 关节, 查体, 病例
摘要:病例1男,27岁.诉被人用木棒击伤左肘部,感疼痛、活动受限2d入院.查体:左肘部皮肤完好,前外侧轻微隆突畸形,局部压痛,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前臂旋前活动正常,旋后稍受限.X线片示左桡骨头前外侧脱位,无尺、桡骨骨折征象.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对我区后勤社会化保障单位实施卫生督查监管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当前军队后勤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对社会化保障单位实施卫生监督既不同于部队伙食单位,又和军队对外有偿服务单位有区别,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相关配套的法规制度,实施卫生监督工作有一定难度.

    作者:肖能国;李建明;王双印;李江;蒲永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脏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7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由于输尿管梗阻而突然出现少尿和无尿的情况较为少见.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2岁~45岁.

    作者:陈昭颉;邓超雄;庞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误诊卵巢囊肿1例报告

    病例女,25岁,已婚,G1P0,因发现盆腔包块1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未次月经:1999-04-13;前次月经:1999-03-14,经期经量同平时.1999-03-26妇科普查时B超示:盆腔囊性包块2个,约5.0cm×3.0cm及5.3cm×3.4cm,二者呈∞字紧密粘连,因无不适,未给任何处理.

    作者:赵菊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告

    病例1女性,55岁,间断性尿频、尿痛及血尿3月.入院诊断:宫颈肿瘤待诊?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B超(肝、胆、胰、脾、肾)无异常;尿常规红细胞(++).妇科检查:宫颈暗褐色,环状增厚,宫颈管有一黑褐色新生物向管内突出,表面溃烂出血.

    作者:吴胜海;蔡忠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开胸食管拔脱治疗食管癌(附35例报告)

    我院自1991-12~2001-03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施行开胸术的35例食管癌患者施行非开胸食管拔脱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6例;年龄51岁~75岁,平均64岁.

    作者:郝明;郑志诚;何泽友;郭利明;邱胜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导管折断2例报告

    病例1女,59岁,因胆囊结石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有风湿病史12年、脊椎骨质增生史4年.选择T8~9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穿刺顺利,向头端置管3cm,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采用自控镇痛导管镇痛48h,效果满意.患者术后30h~41h曾下床大小便3次,上下床时稍感伤口疼痛.

    作者:王光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部枪弹伤研究进展

    战争时期胸部枪弹伤约占全部受伤者的7.9%~12%[1].平时胸部枪弹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3.1%~11.8%.一些枪支管理较松的西方国家,胸部枪弹伤的发生率可高达为%[2].据统计,胸部创伤死亡者约有60.1%死于运送途中[3].

    作者:丁盛;赁常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增生病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检测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用PCR-SSCP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用DNA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中p53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0、6.5%(2/31)、13.3%(4/30).6个点突变均为碱基替换,其中4个发生于第192密码子(CAG→TAG),2个发生于第213密码子(CGA→TGA),两者均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结论: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3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作者:杨举伦;蔡学敏;普苹;邹红;李涛;王力;蔡琳;张亚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探讨

    医院药学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为病人服务?这是摆在临床药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就临床药师工作模式作如下探讨:1 由供应保障型转向供应与技术服务结合型

    作者:张丽娜;曾仁杰;白艳婷;潘素琼;张丽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流体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

    我科自1999-08~2001-04,对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美国Hill-Rom流体悬浮床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岁~37岁,平均28岁;铁水烫伤2例,煤气火焰烧伤2例,黄磷烧伤2例,甲苯烧伤1例;伤后1h入院1例,3h~7h入院6例.

    作者:李木惠;徐艳萍;刘雁红;刘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个性测定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目前医学界认为本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刺激等应激素而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黄小虹;张泽华;李广群;许以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咽癌误诊为鼻息肉5例报告

    鼻咽癌可因与鼻息肉伴发或形态上与鼻息肉相似而造成误诊误治,现将1996年以来经我科确诊的120余例鼻咽癌中误诊为鼻息肉的5例报告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李平;杨仁强;何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氧自由基含量测定

    目的:检测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氧自由基含量,探索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对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设备检测临床扁桃体恶性肿瘤标本中氧自由基中间产物MDA含量,进而分析氧自由基与扁桃体恶性肿瘤发病的内在联系.结果: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扁桃体恶性肿瘤细胞内,氧自由基的浓度可能与扁桃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作者:郑灵;聂解初;杨国庆;谢良宪;赵运流;刘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组(A组),单纯雪旺氏细胞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对脊髓切片行Nissl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并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三组前角神经元存活率呈显著性差异(A>B>C,P<0.01);A组ACP变化幅度明显降低(A<B<C);细胞凋亡率为C>B>A.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前角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礼刚;卢敏;高立达;毛伯镛;曾凡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战时胸部穿透伤的处理(附80例报告)

    非战时的胸部外伤中,穿透性伤较闭合性伤少见.我院从1982-10~1999-08共收治胸外伤845例,其中穿透伤80例(7.4%).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病人,男67例,女13例;年龄3岁~45岁.受伤到入院时间8h以内52例(65%),短者15min.受伤原因中,短刃器伤43例(53%);高速武器伤5例,其中1例为小口径枪伤,2例为金属飞溅物伤.

    作者:石云;赵青;张利;李献武;张建新;罗国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晚期恶性肿瘤紫杉醇化疗的护理

    紫杉醇是由紫杉树中提取或半合成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已成为肿瘤临床广泛重视的一类新药.我科于1996-01~2000-06期间,用紫杉醇对1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共计35周化疗,并予精心护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燕;杜敏;宋碧瑶;王瑛;钟兴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下鼻道鼻窦内窥镜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的手术体会

    1995年以来,采用引进的Stryke全自动鼻窦内窥镜,实施各种手术852例,其中经下鼻道方法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19例,与常规手术方法比较,有较大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全永安;薛希均;钟玲;任黎;张光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位结扎加原位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病,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作高位结扎分支,行大隐静脉剥脱术.该手术时间长,操作麻烦,而且创面大.

    作者:王亮;邓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原上消化道出血258例临床分析

    我院地处高原,海拔3100m,气候寒冷,低氧低气压,空气中氧分压约为平原地区的65%[1].1988年~1998年,我们收治上消化道出血258例,现将高原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天吉;许小鱼;杨克艳;朱天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前正中结核脓肿误诊为甲舌囊肿2例报告

    病例1女,12岁,发现颈部肿块2月余.查体:发育营养可,肿块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范围1.5cm×1.5cm,随吞咽上下移动,质中,无压痛,彩色多普勒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示肿块与甲状腺无关,血尿便常规正常,按甲状舌管囊肿行手术切除,术中因囊壁质脆而溃破,溢出白色稠脓,切尽囊壁,以庆大霉素冲洗术腔,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平;包碧惠;李延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