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林玲;冯立娅;吴婷;黄萍;吴君
目的:探究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母婴安全性.方法:以2010年8月~2012年3月期间进行自然分娩的21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药物分娩镇痛110例为实验组,物理方法止痛10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产程时间、产妇生理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实验组第一、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产痛Ⅱ级人数远多于对照组,产痛Ⅲ、Ⅳ级产妇少于对照组(P<0.05).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实验组产妇生理状况更稳定(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表明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可大大减轻产妇痛苦,缩短产程,且安全性高,对母婴均有利无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英君;赵秀琴;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紫杉醇与希罗达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并采取紫杉醇与希罗达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结果:经紫杉醇与希罗达治疗、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应用紫杉醇与希罗达、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较好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脂肪肝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健康状况,测量其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于综合护理干预后再测量各项指标,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生活习惯和各指标差异.结果:护理前共有300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正常患者55例,护理后的复检患者共285例,指标正常患者为99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前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7.26±1.75)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4.29±1.56)mmol/L,BMI指数为(37.09±3.25)kg/m2;护理后的三者数据分别为(4.49±0.97) mmol/L、(1.52±0.45) mmol/L、(21.45±2.36) kg/m2,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差异性(P<0.05),患者在护理后生活习惯也有了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对脂肪肝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朱翠英;梁秀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南瓜蒂药材具有药用价值,临床效果显著.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近年来南瓜的物种资源,南瓜蒂的标准收载、化学成分、临床药用与开发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制定南瓜蒂标准及深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张前飞;李雪芹;连爽;雷晓青;刘娟;李美位;刘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硒酵母对高效氯氰菊酯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为科学补硒、合理服用有机硒产品拮抗农残对人体的伤害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检测小鼠体重、肝组织指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肝组织病理切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喂食硒酵母的修复组其肝脏指数差异不明显,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分别降低了65%和25%.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对β-CYP染毒小鼠喂食高剂量的硒酵母后,凋亡细胞减少25%,其肝脏高于75%的细胞核恢复到正常颜色.结论:硒酵母对修复β-CYP诱导的肝损伤方面有显著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保护生物膜有关.
作者:李春霞;陈凌云;汤成华;王广仪;黄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及分析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参照组,两组病例数一致.将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应用于参照组患者,给予研究组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方式治疗,观察及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采取相异形式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获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同参照组相对比优势明显,并且不良反应情况也显著的少于参照组,P值均<0.05;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研究组的效果更为理想,同参照组相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立娅;黄萍;吴婷;欧阳林玲;吴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指甲中微量元素含量是否与吸烟有关.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烟男性指甲中钙、钠、钾的含量.结果:指甲中钙、钠、钾的含量分别为246.91~1384.34μg/g、756.17~2478.59μg/g和216.05~1525.60μg/g.回收率分别为95.50%、91.67%和91.50%,RSD分别为1.76%、2.81%和0.04%.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定指甲中的微量元素操作简单、可行.吸烟会影响人体指甲中微量元素含量.
作者:满雪玉;王安俊;奉佳;许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减少泌尿外科老年病人术后各种风险的发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的122例泌尿外科老年病人进行手术后的护理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及观察发生脑梗、心梗、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等的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脑梗、心梗、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87,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病人术后的各种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高.
作者:李玉芝;侯雪飞;杨宏;冯琪;于梦蛟;安贞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素C(Cystatin C)和尿转铁蛋白(UTRF)对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肾损伤筛检作用.方法:测定1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药物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清Cystatin C、肌酐(Cr)、尿素氮(BUN)和UTR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ystatin C和UTR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BUN、Cr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按药物分组分析显示氯氮平主要导致Cystatin C显著性升高(P<0.01),利培酮导致UTRF显著性升高(P<0.01),奥氮平对Cystatin C和UTRF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P<0.01).结论:血清CystatinC、UTRF有助于监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早期肾损伤,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付莲花;余海根;周哲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构建miR-33b真核表达载体及其表达活性检测.方法:人工合成miR-33b成熟cDNA序列,以GV251为载体,构建miR-33b真核表达载体,并对重组克隆进行测序确保载体构建成功;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33b表达载体导入人胃癌细胞MKN-28中,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再利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3b的表达,以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miR-33b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载体中GFP的表达活性较好;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细胞,miR-33b转染组中miR-33b表达显著增加,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miR-33b真核表达载体,并为进一步研究miR-33b参与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杨晓燕;赵倩;尹华丽;雷小勇;甘润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和63例NSCLC患者MMP-13和MMP-9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其中17例工-Ⅱ期和37例Ⅲ-Ⅳ.结果:患者血清中MMP-13和MMP-9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Ⅲ+Ⅳ期与Ⅰ+Ⅱ期相比MMP-13和MMP-9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MP-13和MMP-9指标可能是反映NSCLC转移、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作者:黄佳滨;李爽;王凤玲;袁博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35例.结果:有效率88.7%,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论:艾灸疗法对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效.
作者:李全庆;赖昌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测量肝硬化患者血液CT值的变化,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液密度改变的价值.方法:对130例肝硬化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肝硬化80例,肝硬化腹水50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左心室及降主动脉血液CT值,并与80例对照组(肝功能正常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肝硬化腹水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前两者左心室及降主动脉血液CT值明显减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显示肝功能正常患者组、肝硬化组、肝硬化腹水组左心室及降主动脉血液CT值逐渐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及降主动脉血液CT值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减低趋势,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减低越明显.
作者:陈领振;张武;许传斌;辛本磊;吕佳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血糖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6例青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管理,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SF-36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F)、血糖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hs-CRP、NSF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98.1%)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糖综合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及炎性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比较高.
作者:李蕴博;刘玉荣;魏荣翠;龚光清;隋佳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自体取材体外培养的NSCs与EPCs共培养体移入AD模型大鼠脑内病变区,观察其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再生情况以及受损功能恢复的情况,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制备AD模型鼠,利用水迷宫行为学测试进行入组鼠的筛选,将大鼠随机分成EPCs组、NSCs组、EPCs+ NSCs组、对照组.通过水迷宫检测、细胞学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测对NSCs与EPCs共移植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在NSCs与EPCs共培养组中,可以看见重新贴壁生长的EPCs;部分NSCs重新形成神经细胞球,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s与NSCs联合植入,神经干细胞可在实验鼠脑内增殖,建立新的突出结构,可以改善大脑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功能,对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阳;孙瑶;张宇;盛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rio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方式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短期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析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60例PTMC Ⅰ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临床病历.结果:60例Ⅰ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31例,全甲状腺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1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3%,淋巴结转移与病灶浸润包膜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数目多少无关(P>0.05).无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生,随访15~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再次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余病例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单侧病灶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双侧病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常规Ⅰ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一种有效术式,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董理;沈聪;肖韩燕;李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改进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血液中铅的方法.方法:用硝酸和Triton X-100混合溶液稀释血液和磷酸二氢铵作为混合基体改进剂,直接进样测定全血中铅.结果:血铅浓度在0~ 2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5,低检出限为0.8 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1%,回收率在96.8%~103.7%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直接测定血液中铅.
作者:王金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独立医科院校针对学生的紧急救护培训大部分设置在临床专业课程完成后进行,而在新生入学时进行紧急救护培训相对较少,主要是居于新生临床知识缺乏的考虑,便将急救技术的教学安排在后期.然而对于一个活跃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一入学就开始.因此,对医学院新生开始紧急救护培训既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对于开始成长的独立医科院校而言,学生的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就是考验一个学院生存的标准.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应从入学开始进行紧急救护培训,这样才能救护他人.
作者:孙千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AQC)对原子荧光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汞的误差进行评估.方法:试样的测定按HJ702-2014中原子荧光法进行.结果:含汞废渣试样变异显著(F>F0.05);汞标准溶液和加标试样的总标准差(St)均小于自身浓度的5%(W);回收率置信限R/d=0.98.结论:原子荧光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汞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作者:王利娜;张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服用西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西药不良反应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服用药物、用药方法以及用药期间的饮食进行分析,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找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结果:患者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肠胃不适、睡眠质量下降等,原因是老年人身体较为衰弱;老年人服用一些滋补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西药联合使用时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发生药动学变化;同时,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于饮食不够注重,导致食物与药物相克.结论:导致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通过多方面采取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西药反应的概率.
作者:陈希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