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红;沈华
子宫内胚胎的着床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即指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其常常被认为是决定辅助生殖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论胎盘的形成是侵入性的还是表面性的,胚胎都可能会与子宫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或短暂的粘附作用.目前关于二者之间的很多作用机制已被识别,对胎盘形成早期所必需的基因网状结构认识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文主要介绍正常妊娠期间母胎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李莹;侯丽辉;吴效科;丛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然杀伤细胞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同时也参与人体排斥移植物的反应.胚胎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进入母体,使得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自然杀伤细胞在胚胎的植入、分化及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外周血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妊娠期激素对二者的影响,并对自然杀伤细胞与病理性妊娠的关系作以综述.
作者:刘红;陈诵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临清市农村妇女目前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知晓状况,探讨对农村妇女开展预防生殖道感染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临清市2个乡镇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防治教育,一个乡镇为宣传组,另一个乡镇为宣讲组,实施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前后分别对育龄妇女进行问卷及患病率调查.结果 不同教育方式效果在干预后两组总知识得分值比较差异显著(t=18.313,P<0.01);在阴道冲洗、患病治疗时自行停药、遵医嘱复诊方面,宣传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宣讲组的阴道冲洗、无症状自行停药比例由干预前的17.31%、48.35%下降到8.96%、23.70%,遵医嘱复诊率则由33.79%上升到60.98%(χ2分别为10.762和46.600,52.646,均P<0.01);干预后宣讲组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病率均低于干预前(χ2分别为7.231和4.456,均P<0.05).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缺乏,经过健康教育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明显提高,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降低.结论 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组织专门讲座可有效提高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水平,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作者:徐彬;邓广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51例胎儿心律失常的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胎儿心律失常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15%,其中合并心脏畸形6例,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 妊娠期发现胎儿心律失常,应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胎儿心电图等检查.
作者:李方凤;谢琪;李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分型与妊娠剧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妊娠剧吐孕妇为研究组,6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观察两组孕妇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妊娠剧吐孕妇Ⅰ型(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结论 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妊娠剧吐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张清;李欣欣;马健;刘萍;资捷;王云霞;林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转运对降低整个区域的新生儿死亡率致关重要.通过完善转运前期人员和急救设备的准备,转运中严密监护,及转运后期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作者:刘征;王宇娜;贾志;蒋文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该文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妇幼保健领域国家级和地方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及建议,同时介绍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近期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主要举措.
作者:汤学军;金曦;聂妍;杜玉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持续性操作测试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00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比较两种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亚型的阳性检出率、两种测试的临床判断一致性以及不同亚型的测试特征.结果 患者中多动/冲动为主型184例(18.3%),注意缺陷为主型561例(55.8%),混合型261例(25.9%).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91.1%)显著高于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73.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11.513,df=1,P<0.01);各亚型间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分别为3.018和5.030,df=2,均P>0.05);非参数检验Ridit分析显示,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亚型严重程度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19.840和6.417,df=2,分别P<0.01,P<0.05);持续性操作测试对多动/冲动为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检出的Kappa值分别为0.134、0.131和0.063(Kappa值均<0.5);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虚报错误和漏报错误T值各亚型间有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16.709和6.105,均P<0.01).结论 持续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敏感性更高;听觉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临床判断的一致性较差.
作者:戴红;王惠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76例,观察产后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种类、胎盘附着部位、胎盘面积大小、孕产次及孕妇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多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χ2=7.041,P<0.01);产后出血>500mL者胎盘面积显著大于出血≤500mL者(t=4.723,P<0.01);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附着于后壁及侧壁者(t=28.041,P<0.001);流产次数≥2次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流产次数<2次者(t=27.633,P<0.001);产后出血量与年龄无关(r=0.131,t=0.217,P=0.829).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胎盘面积大、流产次数增加(≥2次)是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魏桂兰;夏彩凤;季万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阐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用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变化规律,揭示影响疗效、用药疗程及治愈时间的临床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7年7月期间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93.67%;②首次用药后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可出现升高、平台、缓降、速降4种类型,各占总数的14.63%、15.45%、28.46%、41.46%;③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呈下降趋势者,首次用药有效率(80.30%)高于呈上升趋势者(41.13%), χ2=21.4438,P<0.001.用药疗程前者少于后者(t=2.6529,P<0.05).临床治愈时间前者短于后者(t=5.5490,P<0.001);④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值<1 000IU/L者,首次用药有效率(52.78%)低于血清值大于1 000IU/L者(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1,P<0.05);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在1 000~2 000IU/L之间时,用药疗程少于血清值低于1 000IU/L者及高于2 000IU/L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用药疗程及临床治愈时间重要的因素是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变化趋势.
作者:王孝忠;曹晓晓;舒慧芳;陈茜;区海;胡喜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50例孕妇在21~27孕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妊娠结局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23例孕妇中有2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余295例患者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血压平均值(收缩压t=13.69、舒张压t=13.58、平均动脉压t=13.80),日均血压值(收缩压t=13.12、舒张压t=9.32)及夜均血压值(收缩压t=10.27、舒张压t=13.56)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24小时平均舒张压等于8.9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6%;以24小时平均动脉压等于11.2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3.9%.结论 在孕中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24小时平均动脉压均可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高坚蓉;王颖;王秀;李东红;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关系.方法 子宫内膜活检诊断为慢性子宫内膜炎者为实验组共37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 15.7546,P=0.0001)和间质细胞(χ2 =8.6695,P=0.003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21.8134,P=0.0000)和间质细胞(χ2 = 8.1883,P=0.0042)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表达降低可能与慢性子宫内膜炎有关.
作者:孔庆亮;孙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周期,病例组43例,均为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者;对照组14例,因男性因素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比较两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天数及每组患者左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卵泡直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结果 两组血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及促性腺激素天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1、1.65、2.62,均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卵巢停促性腺激素日8~14mm、15~19mm卵泡数无明显差异,但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20mm以上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均高于左侧(病例组:t值分别为1.70、2.81、2.64、1.23,对照组:t值分别为1.25、2.17、1.82、2.98,均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右侧卵巢的反应性明显优于左侧.
作者:马小红;徐仙;胡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艾滋病高流行地区预防母婴传播资源投入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国4个艾滋病病毒相对高流行地区2003~2006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状况,运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资源投入的6个经验因素及运用主成分分析拟合的3个综合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逐年增长,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P<0.01);不同地区间资源投入有差异,与地区女性人口数(P<0.01)、女性艾滋病病毒新报告感染水平(P<0.01)和地区人口规模(P<0.01)、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水平(P>0.05)、服务需求(P<0.05)等3个综合指标相关(P<0.1).结论 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受女性人口规模、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水平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应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资源投入的合理性.
作者:邱琇;王临虹;方利文;乔亚萍;崔立华;孙江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的超微结构,同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科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确诊为盆底器官脱垂行阴式手术的10例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取主韧带标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结果 ①实验组主韧带胶原束排列紊乱,呈扭曲状,可见断裂结构,由结缔组织填充;局部可见变性坏死区,周围有新生的胶原纤维,直径大小不等;还可见代谢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的肌纤维细胞;②实验组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大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23,P<0.05).结论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存在胶原形态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女性盆底组织膨出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玉芳;郭端英;魏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血清中可溶性受体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腺体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低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值分别为2.442和-2.130,均P<0.05).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2.033,P<0.05).结论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蜕膜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明显增高,腺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这种改变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血清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自然流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立芹;赵悦;于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联合用药与单剂量奈韦拉平用药方案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对肝功能和血象的影响.方法 于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孕产妇109例、婴儿82例应用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联合用药及单剂量奈韦拉平用药方案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第6版医学教材中的血象、肝功正常值为参照进行比较;以国际治疗艾滋病药物毒性指南判定肝功的损害程度.结果 在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联合用药方案中,母亲服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发生改变,新发贫血15例,但未见粒细胞减少病例;婴儿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2例、粒细胞减少4例;采用单剂量奈韦拉平用药方案中,母亲产时(服药前)和产后42天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发生改变;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出现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3例,粒细胞减少3例.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孕产妇产后42天和婴儿出生后3个月肝功各项指标及婴儿出生后6个月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案均对母婴血液系统、肝功系统的影响不大.
作者:袁嘉嵘;李燕;蒋成芹;章勇;高丽萍;袁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婚前医学检查状况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自愿婚检前后各4年的韶关市婚前医学检查及围产保健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自愿婚检后,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χ2=190 768.07,P<0.001),高危孕产妇检出率明显增加(χ2=369.21,P<0.001),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上升(χ2=88.83,P<0.001),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χ2=4.16,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婚前保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孕前检查及孕期保健是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廖水珍;饶世萍;姜佩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球囊持续扩张尿道在一穴肛重建尿道阴道的可能性.方法 用双腔导尿管扩张患儿共同管,其长度、宽度根据CT动态观察,根据不同年龄扩张共同管到2.0~3.9cm时实施手术.结果 本方法解决了尿道和阴道成形中组织材料不足的问题,再造尿道阴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后患儿不但获得良好的排尿和排便控制功能,而且会阴部外观满意.成形后的阴道会随着生长而发育.结论 本方法再造尿道阴道,结构符合生理.外观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毕讯;宋杏丽;李龙;张金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眼综合保健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资料完整的213例进行综合保健训练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训练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前视力越低,训练后提高越明显;患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差;高度近视者视力均明显提高,中度近视者视力提高较低度近视者明显.本组28眼高度近视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训练有效率为100.00%;中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94.12%;低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83.22%.结论 通过保健训练,仅能达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功能,提高视力,可部分控制近视的进展,并不能降低屈光度而真正治愈近视眼.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重点在于幼儿阶段的早期预防.
作者:滕铁波;李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