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近视眼的综合保健疗效研究

滕铁波;李婷

关键词:青少年, 近视眼, 保健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眼综合保健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资料完整的213例进行综合保健训练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训练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前视力越低,训练后提高越明显;患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差;高度近视者视力均明显提高,中度近视者视力提高较低度近视者明显.本组28眼高度近视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训练有效率为100.00%;中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94.12%;低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83.22%.结论 通过保健训练,仅能达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功能,提高视力,可部分控制近视的进展,并不能降低屈光度而真正治愈近视眼.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重点在于幼儿阶段的早期预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PPS),于2005年调查了中国西部45个县获得14 073对母子的样本,通过母亲回忆获得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的腹泻患病情况.结果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7.4%,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为3~12月龄.影响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的因素有:母亲民族(OR=1.30)、农村类型(OR=1.18)、产后访视次数(OR=0.92)、母亲住院分娩(OR=0.79)、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OR=0.72)、家庭食用碘盐(OR=0.72)、儿童年龄(OR=0.68)、母亲单独给儿童做饭(OR=0.66)和儿童服用过维生素A(OR=0.45).结论 2005年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低于2001年患病率.降低西部农村儿童腹泻患病措施主要是加强围产期保健、普及儿童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儿童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小健;王临虹;郭素芳;康轶君;颜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血清中可溶性受体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腺体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低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值分别为2.442和-2.130,均P<0.05).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2.033,P<0.05).结论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蜕膜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明显增高,腺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这种改变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血清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自然流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立芹;赵悦;于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为了防残亟待开展新生儿眼病筛查工作

    残奥会临近,记得前些日子电视报道采访了一位女盲人短跑教练.她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新生儿期未及时发现及手术而致盲.幸运的是她跑得快,从小被盲校选上成为运动员,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短跑优秀成绩,现在她是一位残疾运动员的教练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形成的,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亦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细胞因子亦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现将从雌激素、米非司酮、他莫昔芬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作者:徐宁;胡越;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黑河2004~2006年度0~4岁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黑河市0~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黑河市儿童死亡报告卡核对无误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比例.232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64例,占70.7%.死因多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 要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作者:孔繁香;李华;惠西茜;车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灌注复方氨基酸溶液的方法治疗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观察组),同时采用母体静脉给药的方法,治疗7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对照组).了解羊膜腔内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并对两组治疗结局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30例孕妇共实施灌注治疗65次,其中62次为1次穿刺完成灌注,占95.38%,有3次为2次穿刺完成灌注,占4.62%;灌注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胎膜早破、穿刺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孕妇经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后比较,其子宫底高度(t=6.86,P<0.01)、胎儿双顶径(t=7.23,P<0.01)、胎儿腹围(t=5.58,P<0.05)、胎儿股骨长度(t=3.47,P<0.05)增长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t=4.3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直接有效地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对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胎儿生长受限危重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虹;苏建芬;蒋小亚;程亚楠;晏明;陈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发病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的发病趋势,探讨早期干预对保护年轻女性生殖器官健康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06年1月~12月门诊活检宫颈炎810例,尖锐湿疣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组的宫颈炎发病率明显低于31~40岁组和41~64岁组,χ2分别为7.95、13.25,P<0.05;20~30岁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和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14.62、6.45,P<0.05;20~30岁组和31~40岁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均高于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6.04、7.20,P<0.05.结论 年轻女性宫颈炎的发病率低于中老年女性,但却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人群,也是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发人群.由宫颈炎症感染扩散引起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不孕症以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同步升高.

    作者:韦毓;刘青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态血压监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价值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50例孕妇在21~27孕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妊娠结局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23例孕妇中有2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余295例患者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血压平均值(收缩压t=13.69、舒张压t=13.58、平均动脉压t=13.80),日均血压值(收缩压t=13.12、舒张压t=9.32)及夜均血压值(收缩压t=10.27、舒张压t=13.56)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24小时平均舒张压等于8.9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6%;以24小时平均动脉压等于11.2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3.9%.结论 在孕中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24小时平均动脉压均可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高坚蓉;王颖;王秀;李东红;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临床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癌相关糖链抗原125(简称CA125)和癌相关糖链抗原19-9(简称CA19-9)的含量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患者5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及健康妇女61例的血清样品中CA125、CA19-9含量.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健康妇女,CA125:χ2分别为45.65和84.36,P<0.01;CA19-9:χ2分别为26.73和58.03,P<0.01;在早期卵巢癌患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单独作CA125检测高(χ2=12.14,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CA19-9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提高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雪绒;闫星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46例羊水过少病例的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2003年11月~2007年7月的146例羊水过少患者病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14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窒息为7.53%、死亡率为1.37%,剖宫产率为63.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羊水过少可导致围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应及早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羊水过少的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田冬梅;张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OXA-10基因影响胚胎着床机制及调节因素

    同源框基因属多基因家族的转录调控因子.人类同源框基因分为4个基因簇,其中HOXA-10基因主要表达于子宫,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子宫内膜形态的构建、胚胎的发育、子宫容受性的建立、胚胎的定位及粘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受雌、孕激素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认清HOXA-10基因影响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及调控因素,将为避孕、治疗不孕不育及提高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成功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翟青枝;陈必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危象观察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危象的疗效.方法 妊娠高血压危象患者40例,在血压、心电监护下,以酚妥拉明1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40~100μg/min),并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结果 用药1h后,显效23例,有效15例,低血压1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分别为1.885和1.912,P<0.0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酚妥拉明起效快,降压平稳,效果满意,对胎儿安全,适用于妊娠高血压危象.

    作者:王晓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藏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西藏农村地区育龄妇女自述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西藏4个地区、15个项目县70个乡的1 512位有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在1 512名调查对象中,有550人自述在过去2周内至少有1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为36.4%,有1种、2种、≥3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女分别占20.1%,9.1%和7.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地区、文化程度、是否在月经期同房、更换内裤频率、清洗外阴频率、月经是否规律以及怀孕次数与生殖道感染症状有统计学联系.西藏山南和那曲地区未上过学的月经期经常同房和怀孕次数多的妇女,其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发生率较高.结论 西藏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较高,应提高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崔颖;杨丽;巫琦;田晓波;赵艳霞;徐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断女性慢性盆腔疼痛8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85年~2006年因慢性盆腔疼痛行腹腔镜检查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检查证实有病理改变者为89.73%,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前3位病因分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瘀血征,分别占42.36%、25.32%和10.50%.结论 腹腔镜检查可明确大部分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病因,是诊断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常规和首选的手段.

    作者:高波;郝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分型与妊娠剧吐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分型与妊娠剧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妊娠剧吐孕妇为研究组,6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观察两组孕妇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妊娠剧吐孕妇Ⅰ型(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结论 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妊娠剧吐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张清;李欣欣;马健;刘萍;资捷;王云霞;林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然杀伤细胞与妊娠

    自然杀伤细胞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同时也参与人体排斥移植物的反应.胚胎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进入母体,使得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自然杀伤细胞在胚胎的植入、分化及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外周血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妊娠期激素对二者的影响,并对自然杀伤细胞与病理性妊娠的关系作以综述.

    作者:刘红;陈诵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着床过程中子宫与滋养层的相互作用

    子宫内胚胎的着床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即指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其常常被认为是决定辅助生殖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论胎盘的形成是侵入性的还是表面性的,胚胎都可能会与子宫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或短暂的粘附作用.目前关于二者之间的很多作用机制已被识别,对胎盘形成早期所必需的基因网状结构认识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文主要介绍正常妊娠期间母胎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李莹;侯丽辉;吴效科;丛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FSH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功能

    卵泡刺激素在人类生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对卵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颗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卵泡刺激素受体结合来发挥的.与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较为罕见相比,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更为常见.目前认为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不孕症治疗的相关基因标志,由于其与卵巢储备、卵巢反应和卵巢肿瘤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将可能为促排卵治疗的个体化选择提供依据.但目前仍需更多样本和种族的前瞻性资料以及基础研究来明确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功能之间的关系.

    作者:牛志宏;冯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方式探讨

    目的 了解临清市农村妇女目前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知晓状况,探讨对农村妇女开展预防生殖道感染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临清市2个乡镇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防治教育,一个乡镇为宣传组,另一个乡镇为宣讲组,实施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前后分别对育龄妇女进行问卷及患病率调查.结果 不同教育方式效果在干预后两组总知识得分值比较差异显著(t=18.313,P<0.01);在阴道冲洗、患病治疗时自行停药、遵医嘱复诊方面,宣传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宣讲组的阴道冲洗、无症状自行停药比例由干预前的17.31%、48.35%下降到8.96%、23.70%,遵医嘱复诊率则由33.79%上升到60.98%(χ2分别为10.762和46.600,52.646,均P<0.01);干预后宣讲组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病率均低于干预前(χ2分别为7.231和4.456,均P<0.05).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缺乏,经过健康教育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明显提高,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降低.结论 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组织专门讲座可有效提高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水平,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作者:徐彬;邓广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方法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对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声像学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被视为经典方法的诊断性刮宫,由于其较高的漏诊率正在逐步被取代,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宫内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高.目前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被公认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子宫声像学造影因具有无创性、费用低、无需麻醉、并发症少、操作时间快、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作者:陆玲玲;姜培娟;赵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