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发病现状分析

韦毓;刘青禧

关键词:年轻女性, 宫颈炎, 感染扩散, 尖锐湿疣, 宫颈上皮内瘤变
摘要: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的发病趋势,探讨早期干预对保护年轻女性生殖器官健康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06年1月~12月门诊活检宫颈炎810例,尖锐湿疣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组的宫颈炎发病率明显低于31~40岁组和41~64岁组,χ2分别为7.95、13.25,P<0.05;20~30岁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和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14.62、6.45,P<0.05;20~30岁组和31~40岁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均高于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6.04、7.20,P<0.05.结论 年轻女性宫颈炎的发病率低于中老年女性,但却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人群,也是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发人群.由宫颈炎症感染扩散引起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不孕症以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同步升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是有希望完全治愈的.目前,相关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在利用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学等诊断宫颈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而重视并选择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作者:苑帆;洪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进展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多见.由于人工流产,盆腔炎患者的日益增加,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近年来先进的检验及检查技术的应用,例如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敏感性的提高以及高分辨率阴道B超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也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免除手术痛苦及创伤,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大限度地保持了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达到了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 ,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因此,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势作用越来越大.该文从西药、中药、中西药联合用药,其他民族医药等4个方面就近年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程远;刘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国妇幼卫生信息化的回顾和展望

    该文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妇幼保健领域国家级和地方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及建议,同时介绍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近期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主要举措.

    作者:汤学军;金曦;聂妍;杜玉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为了防残亟待开展新生儿眼病筛查工作

    残奥会临近,记得前些日子电视报道采访了一位女盲人短跑教练.她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新生儿期未及时发现及手术而致盲.幸运的是她跑得快,从小被盲校选上成为运动员,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短跑优秀成绩,现在她是一位残疾运动员的教练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阐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用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变化规律,揭示影响疗效、用药疗程及治愈时间的临床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7年7月期间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93.67%;②首次用药后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可出现升高、平台、缓降、速降4种类型,各占总数的14.63%、15.45%、28.46%、41.46%;③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呈下降趋势者,首次用药有效率(80.30%)高于呈上升趋势者(41.13%), χ2=21.4438,P<0.001.用药疗程前者少于后者(t=2.6529,P<0.05).临床治愈时间前者短于后者(t=5.5490,P<0.001);④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值<1 000IU/L者,首次用药有效率(52.78%)低于血清值大于1 000IU/L者(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1,P<0.05);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在1 000~2 000IU/L之间时,用药疗程少于血清值低于1 000IU/L者及高于2 000IU/L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用药疗程及临床治愈时间重要的因素是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变化趋势.

    作者:王孝忠;曹晓晓;舒慧芳;陈茜;区海;胡喜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态血压监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价值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50例孕妇在21~27孕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妊娠结局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23例孕妇中有2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余295例患者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血压平均值(收缩压t=13.69、舒张压t=13.58、平均动脉压t=13.80),日均血压值(收缩压t=13.12、舒张压t=9.32)及夜均血压值(收缩压t=10.27、舒张压t=13.56)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24小时平均舒张压等于8.9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6%;以24小时平均动脉压等于11.2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3.9%.结论 在孕中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24小时平均动脉压均可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高坚蓉;王颖;王秀;李东红;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PPS),于2005年调查了中国西部45个县获得14 073对母子的样本,通过母亲回忆获得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的腹泻患病情况.结果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7.4%,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为3~12月龄.影响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的因素有:母亲民族(OR=1.30)、农村类型(OR=1.18)、产后访视次数(OR=0.92)、母亲住院分娩(OR=0.79)、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OR=0.72)、家庭食用碘盐(OR=0.72)、儿童年龄(OR=0.68)、母亲单独给儿童做饭(OR=0.66)和儿童服用过维生素A(OR=0.45).结论 2005年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低于2001年患病率.降低西部农村儿童腹泻患病措施主要是加强围产期保健、普及儿童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儿童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小健;王临虹;郭素芳;康轶君;颜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子宫内膜炎中MMP-2和TIMP-2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关系.方法 子宫内膜活检诊断为慢性子宫内膜炎者为实验组共37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 15.7546,P=0.0001)和间质细胞(χ2 =8.6695,P=0.003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21.8134,P=0.0000)和间质细胞(χ2 = 8.1883,P=0.0042)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表达降低可能与慢性子宫内膜炎有关.

    作者:孔庆亮;孙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方法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对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声像学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被视为经典方法的诊断性刮宫,由于其较高的漏诊率正在逐步被取代,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宫内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高.目前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被公认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子宫声像学造影因具有无创性、费用低、无需麻醉、并发症少、操作时间快、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作者:陆玲玲;姜培娟;赵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46例羊水过少病例的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2003年11月~2007年7月的146例羊水过少患者病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14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窒息为7.53%、死亡率为1.37%,剖宫产率为63.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羊水过少可导致围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应及早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羊水过少的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田冬梅;张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愿婚检前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婚前医学检查状况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自愿婚检前后各4年的韶关市婚前医学检查及围产保健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自愿婚检后,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χ2=190 768.07,P<0.001),高危孕产妇检出率明显增加(χ2=369.21,P<0.001),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上升(χ2=88.83,P<0.001),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χ2=4.16,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婚前保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孕前检查及孕期保健是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廖水珍;饶世萍;姜佩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着床过程中子宫与滋养层的相互作用

    子宫内胚胎的着床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即指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其常常被认为是决定辅助生殖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论胎盘的形成是侵入性的还是表面性的,胚胎都可能会与子宫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或短暂的粘附作用.目前关于二者之间的很多作用机制已被识别,对胎盘形成早期所必需的基因网状结构认识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文主要介绍正常妊娠期间母胎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李莹;侯丽辉;吴效科;丛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颈上皮细胞识别及内摄HPV机制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演变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穿入宫颈上皮细胞(宿主细胞)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其感染的初始机制目前仍众说纷纭,不甚明了.对人乳头瘤病毒进入细胞发挥有效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认识病毒的致病性,更重要的是可为抗宫颈癌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列举相关资料,对近期人乳头瘤病毒识别、粘附宫颈上皮细胞、依赖可能转运途径穿膜入胞相关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时艳梅;肖长义;叶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球囊扩张尿道在一穴肛重建尿道阴道的应用

    目的 探讨球囊持续扩张尿道在一穴肛重建尿道阴道的可能性.方法 用双腔导尿管扩张患儿共同管,其长度、宽度根据CT动态观察,根据不同年龄扩张共同管到2.0~3.9cm时实施手术.结果 本方法解决了尿道和阴道成形中组织材料不足的问题,再造尿道阴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后患儿不但获得良好的排尿和排便控制功能,而且会阴部外观满意.成形后的阴道会随着生长而发育.结论 本方法再造尿道阴道,结构符合生理.外观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毕讯;宋杏丽;李龙;张金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婴幼儿的肠道定植抗力状况.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名0~18个月健康婴幼儿进行粪便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的定量检测,计算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菌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结果 婴幼儿肠道平均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大于1,在10个月前基本保持平稳,在10个月~组高接近于2,13个月后下降,但仍高于10个月前,各年龄组间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有36.36%婴幼儿的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小于1.结论 部分婴幼儿需要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其肠道菌群定植抗力,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媛媛;杨文方;王懿;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研究现状

    儿童生长速率(生长轨迹)具有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家庭喂养行为的敏感特性,能更有效地评价婴幼儿个体生长发育的进程.通过生长速率的改变,可及时发现影响婴幼儿生长的因素,因此,开展婴幼儿生长速率参考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已开展的对婴幼儿生长速率参考值以及遗传、喂养方式、疾病、母亲孕期营养、母亲年龄和身心健康等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研究对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该文对以往研究中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作以综述.

    作者:张瑞;王惠珊;黄小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形成的,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亦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细胞因子亦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现将从雌激素、米非司酮、他莫昔芬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作者:徐宁;胡越;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临床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癌相关糖链抗原125(简称CA125)和癌相关糖链抗原19-9(简称CA19-9)的含量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患者5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及健康妇女61例的血清样品中CA125、CA19-9含量.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健康妇女,CA125:χ2分别为45.65和84.36,P<0.01;CA19-9:χ2分别为26.73和58.03,P<0.01;在早期卵巢癌患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单独作CA125检测高(χ2=12.14,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CA19-9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提高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雪绒;闫星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周期,病例组43例,均为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者;对照组14例,因男性因素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比较两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天数及每组患者左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卵泡直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结果 两组血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及促性腺激素天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1、1.65、2.62,均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卵巢停促性腺激素日8~14mm、15~19mm卵泡数无明显差异,但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20mm以上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均高于左侧(病例组:t值分别为1.70、2.81、2.64、1.23,对照组:t值分别为1.25、2.17、1.82、2.98,均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右侧卵巢的反应性明显优于左侧.

    作者:马小红;徐仙;胡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发病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的发病趋势,探讨早期干预对保护年轻女性生殖器官健康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06年1月~12月门诊活检宫颈炎810例,尖锐湿疣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组的宫颈炎发病率明显低于31~40岁组和41~64岁组,χ2分别为7.95、13.25,P<0.05;20~30岁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和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14.62、6.45,P<0.05;20~30岁组和31~40岁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均高于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6.04、7.20,P<0.05.结论 年轻女性宫颈炎的发病率低于中老年女性,但却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人群,也是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发人群.由宫颈炎症感染扩散引起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不孕症以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同步升高.

    作者:韦毓;刘青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