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媛媛;杨文方;王懿;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目的 研究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婴幼儿的肠道定植抗力状况.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名0~18个月健康婴幼儿进行粪便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的定量检测,计算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菌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结果 婴幼儿肠道平均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大于1,在10个月前基本保持平稳,在10个月~组高接近于2,13个月后下降,但仍高于10个月前,各年龄组间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有36.36%婴幼儿的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小于1.结论 部分婴幼儿需要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其肠道菌群定植抗力,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媛媛;杨文方;王懿;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的超微结构,同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科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确诊为盆底器官脱垂行阴式手术的10例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取主韧带标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结果 ①实验组主韧带胶原束排列紊乱,呈扭曲状,可见断裂结构,由结缔组织填充;局部可见变性坏死区,周围有新生的胶原纤维,直径大小不等;还可见代谢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的肌纤维细胞;②实验组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大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23,P<0.05).结论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存在胶原形态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女性盆底组织膨出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玉芳;郭端英;魏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形成的,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亦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细胞因子亦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现将从雌激素、米非司酮、他莫昔芬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作者:徐宁;胡越;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良性疾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切除)、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35例为腹腔镜手术组;随机选择同期开腹行输卵管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切除)、子宫切除患者135例为开腹手术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抗炎时间、补液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较,手术时间稍长,t=2.26,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少(t=3.97)、术后抗炎时间短(t=3.86)、补液时间短(t=3.72)、肠道恢复快(t=2.98)、住院时间短(t=3.63)、术后发热率低(t=4.18),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胜军;高艳;张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转运对降低整个区域的新生儿死亡率致关重要.通过完善转运前期人员和急救设备的准备,转运中严密监护,及转运后期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作者:刘征;王宇娜;贾志;蒋文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各年龄段锌、铁、铜、钙、镁缺乏症的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1 339例在庆安职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4岁以下健康儿童,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末梢手指血中的锌、铁、铜、钙、镁等5种微(宏)量元素含量,分析并比较各年龄组儿童各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锌、铁、钙检测结果在各个年龄组普遍较低,5种微(宏)量元素的均值各组间进行比较,7~14岁组儿童指血锌(F=8.67~11.5, P<0.001)、铁(F=10.34~11.77, P<0.001)含量高于其它各组儿童.铜、镁缺乏不明显.结论 锌、铁、钙缺乏在儿童中仍较为多见,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
作者:滕红;沈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灌注复方氨基酸溶液的方法治疗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观察组),同时采用母体静脉给药的方法,治疗7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对照组).了解羊膜腔内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并对两组治疗结局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30例孕妇共实施灌注治疗65次,其中62次为1次穿刺完成灌注,占95.38%,有3次为2次穿刺完成灌注,占4.62%;灌注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胎膜早破、穿刺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孕妇经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后比较,其子宫底高度(t=6.86,P<0.01)、胎儿双顶径(t=7.23,P<0.01)、胎儿腹围(t=5.58,P<0.05)、胎儿股骨长度(t=3.47,P<0.05)增长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t=4.3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直接有效地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对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胎儿生长受限危重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虹;苏建芬;蒋小亚;程亚楠;晏明;陈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婚前医学检查状况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自愿婚检前后各4年的韶关市婚前医学检查及围产保健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自愿婚检后,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χ2=190 768.07,P<0.001),高危孕产妇检出率明显增加(χ2=369.21,P<0.001),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上升(χ2=88.83,P<0.001),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χ2=4.16,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婚前保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孕前检查及孕期保健是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廖水珍;饶世萍;姜佩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阐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用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变化规律,揭示影响疗效、用药疗程及治愈时间的临床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7年7月期间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93.67%;②首次用药后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可出现升高、平台、缓降、速降4种类型,各占总数的14.63%、15.45%、28.46%、41.46%;③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呈下降趋势者,首次用药有效率(80.30%)高于呈上升趋势者(41.13%), χ2=21.4438,P<0.001.用药疗程前者少于后者(t=2.6529,P<0.05).临床治愈时间前者短于后者(t=5.5490,P<0.001);④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值<1 000IU/L者,首次用药有效率(52.78%)低于血清值大于1 000IU/L者(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1,P<0.05);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在1 000~2 000IU/L之间时,用药疗程少于血清值低于1 000IU/L者及高于2 000IU/L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用药疗程及临床治愈时间重要的因素是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变化趋势.
作者:王孝忠;曹晓晓;舒慧芳;陈茜;区海;胡喜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是有希望完全治愈的.目前,相关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在利用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学等诊断宫颈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而重视并选择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作者:苑帆;洪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黑河市0~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黑河市儿童死亡报告卡核对无误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比例.232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64例,占70.7%.死因多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 要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作者:孔繁香;李华;惠西茜;车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类外源性化合物质,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后,能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作用和排出等过程.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卵泡是不可再生的组织结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影响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并进一步影响卵巢功能、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对女性生殖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作者:章靖一;任慕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76例,观察产后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种类、胎盘附着部位、胎盘面积大小、孕产次及孕妇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多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χ2=7.041,P<0.01);产后出血>500mL者胎盘面积显著大于出血≤500mL者(t=4.723,P<0.01);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附着于后壁及侧壁者(t=28.041,P<0.001);流产次数≥2次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流产次数<2次者(t=27.633,P<0.001);产后出血量与年龄无关(r=0.131,t=0.217,P=0.829).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胎盘面积大、流产次数增加(≥2次)是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魏桂兰;夏彩凤;季万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子宫内胚胎的着床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即指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其常常被认为是决定辅助生殖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论胎盘的形成是侵入性的还是表面性的,胚胎都可能会与子宫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或短暂的粘附作用.目前关于二者之间的很多作用机制已被识别,对胎盘形成早期所必需的基因网状结构认识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文主要介绍正常妊娠期间母胎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李莹;侯丽辉;吴效科;丛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51例胎儿心律失常的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胎儿心律失常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15%,其中合并心脏畸形6例,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 妊娠期发现胎儿心律失常,应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胎儿心电图等检查.
作者:李方凤;谢琪;李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每天在进奶量增加、残奶量减少、体重增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为163±42mL·kg-1·d-1,2.30±0.55mL/次,1.57±0.43kg;对照组为100±22mL·kg-1·d-1,5.30±2.04mL/次,0.82±0.30kg,均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作为胃肠动力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满意.
作者:王玮;任铜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关系.方法 子宫内膜活检诊断为慢性子宫内膜炎者为实验组共37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 15.7546,P=0.0001)和间质细胞(χ2 =8.6695,P=0.003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21.8134,P=0.0000)和间质细胞(χ2 = 8.1883,P=0.0042)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表达降低可能与慢性子宫内膜炎有关.
作者:孔庆亮;孙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癌相关糖链抗原125(简称CA125)和癌相关糖链抗原19-9(简称CA19-9)的含量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患者5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及健康妇女61例的血清样品中CA125、CA19-9含量.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健康妇女,CA125:χ2分别为45.65和84.36,P<0.01;CA19-9:χ2分别为26.73和58.03,P<0.01;在早期卵巢癌患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单独作CA125检测高(χ2=12.14,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CA19-9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提高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雪绒;闫星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然杀伤细胞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同时也参与人体排斥移植物的反应.胚胎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进入母体,使得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自然杀伤细胞在胚胎的植入、分化及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外周血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妊娠期激素对二者的影响,并对自然杀伤细胞与病理性妊娠的关系作以综述.
作者:刘红;陈诵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平凉市孕妇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按孕周将568名孕妇分为早孕(12周以内)、中孕(12~28周)、晚孕(28周以上)3个组,另选取103名正常体检非孕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孕妇及对照组妇女全血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两组检测值.结果 各组孕妇铜元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15、0.64、0.72,均P>0.05);锌、镁和铁元素在中孕组缺乏比例增高(t分别为8.85、6.00、6.88,均P<0.01),晚孕组缺乏明显(t分别为8.89、5.50、8.38,均P<0.01);而钙元素早、中、晚3组均明显缺乏(t分别为3.50、3.33、4.00,P<0.01).结论 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在不同孕期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作者:刘琼淑;刘玲;高磊;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