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邓广菊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对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声像学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被视为经典方法的诊断性刮宫,由于其较高的漏诊率正在逐步被取代,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宫内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高.目前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被公认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子宫声像学造影因具有无创性、费用低、无需麻醉、并发症少、操作时间快、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作者:陆玲玲;姜培娟;赵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50例孕妇在21~27孕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妊娠结局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23例孕妇中有2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余295例患者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血压平均值(收缩压t=13.69、舒张压t=13.58、平均动脉压t=13.80),日均血压值(收缩压t=13.12、舒张压t=9.32)及夜均血压值(收缩压t=10.27、舒张压t=13.56)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24小时平均舒张压等于8.9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6%;以24小时平均动脉压等于11.2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3.9%.结论 在孕中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24小时平均动脉压均可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高坚蓉;王颖;王秀;李东红;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该文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妇幼保健领域国家级和地方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及建议,同时介绍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近期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主要举措.
作者:汤学军;金曦;聂妍;杜玉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灌注复方氨基酸溶液的方法治疗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观察组),同时采用母体静脉给药的方法,治疗7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对照组).了解羊膜腔内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并对两组治疗结局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30例孕妇共实施灌注治疗65次,其中62次为1次穿刺完成灌注,占95.38%,有3次为2次穿刺完成灌注,占4.62%;灌注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胎膜早破、穿刺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孕妇经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后比较,其子宫底高度(t=6.86,P<0.01)、胎儿双顶径(t=7.23,P<0.01)、胎儿腹围(t=5.58,P<0.05)、胎儿股骨长度(t=3.47,P<0.05)增长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t=4.3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直接有效地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对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胎儿生长受限危重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虹;苏建芬;蒋小亚;程亚楠;晏明;陈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持续性操作测试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00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比较两种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亚型的阳性检出率、两种测试的临床判断一致性以及不同亚型的测试特征.结果 患者中多动/冲动为主型184例(18.3%),注意缺陷为主型561例(55.8%),混合型261例(25.9%).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91.1%)显著高于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73.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11.513,df=1,P<0.01);各亚型间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分别为3.018和5.030,df=2,均P>0.05);非参数检验Ridit分析显示,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亚型严重程度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19.840和6.417,df=2,分别P<0.01,P<0.05);持续性操作测试对多动/冲动为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检出的Kappa值分别为0.134、0.131和0.063(Kappa值均<0.5);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虚报错误和漏报错误T值各亚型间有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16.709和6.105,均P<0.01).结论 持续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敏感性更高;听觉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临床判断的一致性较差.
作者:戴红;王惠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85年~2006年因慢性盆腔疼痛行腹腔镜检查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检查证实有病理改变者为89.73%,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前3位病因分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瘀血征,分别占42.36%、25.32%和10.50%.结论 腹腔镜检查可明确大部分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病因,是诊断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常规和首选的手段.
作者:高波;郝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各年龄段锌、铁、铜、钙、镁缺乏症的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1 339例在庆安职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4岁以下健康儿童,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末梢手指血中的锌、铁、铜、钙、镁等5种微(宏)量元素含量,分析并比较各年龄组儿童各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锌、铁、钙检测结果在各个年龄组普遍较低,5种微(宏)量元素的均值各组间进行比较,7~14岁组儿童指血锌(F=8.67~11.5, P<0.001)、铁(F=10.34~11.77, P<0.001)含量高于其它各组儿童.铜、镁缺乏不明显.结论 锌、铁、钙缺乏在儿童中仍较为多见,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
作者:滕红;沈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2003年11月~2007年7月的146例羊水过少患者病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14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窒息为7.53%、死亡率为1.37%,剖宫产率为63.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羊水过少可导致围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应及早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羊水过少的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田冬梅;张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多见.由于人工流产,盆腔炎患者的日益增加,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近年来先进的检验及检查技术的应用,例如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敏感性的提高以及高分辨率阴道B超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也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免除手术痛苦及创伤,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大限度地保持了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达到了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 ,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因此,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势作用越来越大.该文从西药、中药、中西药联合用药,其他民族医药等4个方面就近年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程远;刘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黑河市0~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黑河市儿童死亡报告卡核对无误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比例.232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64例,占70.7%.死因多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 要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作者:孔繁香;李华;惠西茜;车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阐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用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变化规律,揭示影响疗效、用药疗程及治愈时间的临床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7年7月期间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93.67%;②首次用药后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可出现升高、平台、缓降、速降4种类型,各占总数的14.63%、15.45%、28.46%、41.46%;③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呈下降趋势者,首次用药有效率(80.30%)高于呈上升趋势者(41.13%), χ2=21.4438,P<0.001.用药疗程前者少于后者(t=2.6529,P<0.05).临床治愈时间前者短于后者(t=5.5490,P<0.001);④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值<1 000IU/L者,首次用药有效率(52.78%)低于血清值大于1 000IU/L者(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1,P<0.05);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在1 000~2 000IU/L之间时,用药疗程少于血清值低于1 000IU/L者及高于2 000IU/L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用药疗程及临床治愈时间重要的因素是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变化趋势.
作者:王孝忠;曹晓晓;舒慧芳;陈茜;区海;胡喜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眼综合保健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资料完整的213例进行综合保健训练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训练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前视力越低,训练后提高越明显;患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差;高度近视者视力均明显提高,中度近视者视力提高较低度近视者明显.本组28眼高度近视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训练有效率为100.00%;中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94.12%;低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83.22%.结论 通过保健训练,仅能达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功能,提高视力,可部分控制近视的进展,并不能降低屈光度而真正治愈近视眼.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重点在于幼儿阶段的早期预防.
作者:滕铁波;李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然杀伤细胞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同时也参与人体排斥移植物的反应.胚胎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进入母体,使得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自然杀伤细胞在胚胎的植入、分化及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外周血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妊娠期激素对二者的影响,并对自然杀伤细胞与病理性妊娠的关系作以综述.
作者:刘红;陈诵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西藏农村地区育龄妇女自述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西藏4个地区、15个项目县70个乡的1 512位有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在1 512名调查对象中,有550人自述在过去2周内至少有1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为36.4%,有1种、2种、≥3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女分别占20.1%,9.1%和7.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地区、文化程度、是否在月经期同房、更换内裤频率、清洗外阴频率、月经是否规律以及怀孕次数与生殖道感染症状有统计学联系.西藏山南和那曲地区未上过学的月经期经常同房和怀孕次数多的妇女,其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发生率较高.结论 西藏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较高,应提高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崔颖;杨丽;巫琦;田晓波;赵艳霞;徐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血清中可溶性受体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腺体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低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值分别为2.442和-2.130,均P<0.05).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2.033,P<0.05).结论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蜕膜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明显增高,腺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这种改变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血清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自然流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立芹;赵悦;于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的发病趋势,探讨早期干预对保护年轻女性生殖器官健康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06年1月~12月门诊活检宫颈炎810例,尖锐湿疣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组的宫颈炎发病率明显低于31~40岁组和41~64岁组,χ2分别为7.95、13.25,P<0.05;20~30岁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和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14.62、6.45,P<0.05;20~30岁组和31~40岁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均高于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6.04、7.20,P<0.05.结论 年轻女性宫颈炎的发病率低于中老年女性,但却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人群,也是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发人群.由宫颈炎症感染扩散引起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不孕症以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同步升高.
作者:韦毓;刘青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2001~2006年具有广州番禺区市桥城区户口的育龄妇女按年龄段分组,并对放置与未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按放置不同种类宫内节育器妇女发生异位妊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20~30岁、31~40岁、41~50岁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41%、1.23%和0.51%,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50%、1.29%和0.5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放置金属圆环节育器为1.37%(458/33 510)、V型节育器为1.26%(51/4 040)、TCu-200为0.58%(27/4 623)、TCu-380A为0.51%(49/9 565)、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吉妮环)为0.36%(2/556),其中放置金属圆环与V型节育器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金属圆环与放置TCu-200、TCu-380A和吉妮环这3种带铜节育器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χ2=19.881,P<0.01; χ2=46.710,P<0.01; χ2=4.226,P<0.05).结论 宫内节育器并未增加异位妊娠的危险性;放置带铜节育器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不但阻止了宫内妊娠,也预防了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萍;李小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的超微结构,同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科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确诊为盆底器官脱垂行阴式手术的10例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取主韧带标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结果 ①实验组主韧带胶原束排列紊乱,呈扭曲状,可见断裂结构,由结缔组织填充;局部可见变性坏死区,周围有新生的胶原纤维,直径大小不等;还可见代谢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的肌纤维细胞;②实验组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大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23,P<0.05).结论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存在胶原形态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女性盆底组织膨出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玉芳;郭端英;魏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周期,病例组43例,均为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者;对照组14例,因男性因素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比较两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天数及每组患者左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卵泡直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结果 两组血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及促性腺激素天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1、1.65、2.62,均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卵巢停促性腺激素日8~14mm、15~19mm卵泡数无明显差异,但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20mm以上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均高于左侧(病例组:t值分别为1.70、2.81、2.64、1.23,对照组:t值分别为1.25、2.17、1.82、2.98,均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右侧卵巢的反应性明显优于左侧.
作者:马小红;徐仙;胡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残奥会临近,记得前些日子电视报道采访了一位女盲人短跑教练.她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新生儿期未及时发现及手术而致盲.幸运的是她跑得快,从小被盲校选上成为运动员,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短跑优秀成绩,现在她是一位残疾运动员的教练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