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方法

陆玲玲;姜培娟;赵爱民

关键词:子宫异常出血, 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活检, 宫腔镜检查, 子宫声像学造影, 阴道超声
摘要: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对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声像学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被视为经典方法的诊断性刮宫,由于其较高的漏诊率正在逐步被取代,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宫内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高.目前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被公认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子宫声像学造影因具有无创性、费用低、无需麻醉、并发症少、操作时间快、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形成的,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亦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细胞因子亦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现将从雌激素、米非司酮、他莫昔芬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作者:徐宁;胡越;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婴幼儿的肠道定植抗力状况.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名0~18个月健康婴幼儿进行粪便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的定量检测,计算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菌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结果 婴幼儿肠道平均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大于1,在10个月前基本保持平稳,在10个月~组高接近于2,13个月后下降,但仍高于10个月前,各年龄组间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有36.36%婴幼儿的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小于1.结论 部分婴幼儿需要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其肠道菌群定植抗力,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媛媛;杨文方;王懿;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少年近视眼的综合保健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眼综合保健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资料完整的213例进行综合保健训练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训练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前视力越低,训练后提高越明显;患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差;高度近视者视力均明显提高,中度近视者视力提高较低度近视者明显.本组28眼高度近视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训练有效率为100.00%;中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94.12%;低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83.22%.结论 通过保健训练,仅能达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功能,提高视力,可部分控制近视的进展,并不能降低屈光度而真正治愈近视眼.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重点在于幼儿阶段的早期预防.

    作者:滕铁波;李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黑河2004~2006年度0~4岁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黑河市0~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黑河市儿童死亡报告卡核对无误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比例.232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64例,占70.7%.死因多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 要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作者:孔繁香;李华;惠西茜;车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护理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转运对降低整个区域的新生儿死亡率致关重要.通过完善转运前期人员和急救设备的准备,转运中严密监护,及转运后期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作者:刘征;王宇娜;贾志;蒋文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研究现状

    儿童生长速率(生长轨迹)具有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家庭喂养行为的敏感特性,能更有效地评价婴幼儿个体生长发育的进程.通过生长速率的改变,可及时发现影响婴幼儿生长的因素,因此,开展婴幼儿生长速率参考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已开展的对婴幼儿生长速率参考值以及遗传、喂养方式、疾病、母亲孕期营养、母亲年龄和身心健康等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研究对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该文对以往研究中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作以综述.

    作者:张瑞;王惠珊;黄小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良性疾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切除)、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35例为腹腔镜手术组;随机选择同期开腹行输卵管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切除)、子宫切除患者135例为开腹手术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抗炎时间、补液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较,手术时间稍长,t=2.26,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少(t=3.97)、术后抗炎时间短(t=3.86)、补液时间短(t=3.72)、肠道恢复快(t=2.98)、住院时间短(t=3.63)、术后发热率低(t=4.18),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胜军;高艳;张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愿婚检前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婚前医学检查状况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自愿婚检前后各4年的韶关市婚前医学检查及围产保健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自愿婚检后,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χ2=190 768.07,P<0.001),高危孕产妇检出率明显增加(χ2=369.21,P<0.001),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上升(χ2=88.83,P<0.001),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χ2=4.16,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婚前保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孕前检查及孕期保健是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廖水珍;饶世萍;姜佩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应用

    目的 研究持续性操作测试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00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比较两种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亚型的阳性检出率、两种测试的临床判断一致性以及不同亚型的测试特征.结果 患者中多动/冲动为主型184例(18.3%),注意缺陷为主型561例(55.8%),混合型261例(25.9%).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91.1%)显著高于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73.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11.513,df=1,P<0.01);各亚型间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分别为3.018和5.030,df=2,均P>0.05);非参数检验Ridit分析显示,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亚型严重程度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19.840和6.417,df=2,分别P<0.01,P<0.05);持续性操作测试对多动/冲动为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检出的Kappa值分别为0.134、0.131和0.063(Kappa值均<0.5);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虚报错误和漏报错误T值各亚型间有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16.709和6.105,均P<0.01).结论 持续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敏感性更高;听觉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临床判断的一致性较差.

    作者:戴红;王惠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国妇幼卫生信息化的回顾和展望

    该文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妇幼保健领域国家级和地方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及建议,同时介绍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近期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主要举措.

    作者:汤学军;金曦;聂妍;杜玉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颈上皮细胞识别及内摄HPV机制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演变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穿入宫颈上皮细胞(宿主细胞)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其感染的初始机制目前仍众说纷纭,不甚明了.对人乳头瘤病毒进入细胞发挥有效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认识病毒的致病性,更重要的是可为抗宫颈癌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列举相关资料,对近期人乳头瘤病毒识别、粘附宫颈上皮细胞、依赖可能转运途径穿膜入胞相关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时艳梅;肖长义;叶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周期,病例组43例,均为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者;对照组14例,因男性因素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比较两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天数及每组患者左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卵泡直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结果 两组血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及促性腺激素天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1、1.65、2.62,均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卵巢停促性腺激素日8~14mm、15~19mm卵泡数无明显差异,但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20mm以上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均高于左侧(病例组:t值分别为1.70、2.81、2.64、1.23,对照组:t值分别为1.25、2.17、1.82、2.98,均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右侧卵巢的反应性明显优于左侧.

    作者:马小红;徐仙;胡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临床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癌相关糖链抗原125(简称CA125)和癌相关糖链抗原19-9(简称CA19-9)的含量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患者5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及健康妇女61例的血清样品中CA125、CA19-9含量.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健康妇女,CA125:χ2分别为45.65和84.36,P<0.01;CA19-9:χ2分别为26.73和58.03,P<0.01;在早期卵巢癌患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单独作CA125检测高(χ2=12.14,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CA19-9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提高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雪绒;闫星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76例,观察产后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种类、胎盘附着部位、胎盘面积大小、孕产次及孕妇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多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χ2=7.041,P<0.01);产后出血>500mL者胎盘面积显著大于出血≤500mL者(t=4.723,P<0.01);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附着于后壁及侧壁者(t=28.041,P<0.001);流产次数≥2次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流产次数<2次者(t=27.633,P<0.001);产后出血量与年龄无关(r=0.131,t=0.217,P=0.829).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胎盘面积大、流产次数增加(≥2次)是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魏桂兰;夏彩凤;季万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平凉市孕妇微量元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平凉市孕妇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按孕周将568名孕妇分为早孕(12周以内)、中孕(12~28周)、晚孕(28周以上)3个组,另选取103名正常体检非孕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孕妇及对照组妇女全血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两组检测值.结果 各组孕妇铜元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15、0.64、0.72,均P>0.05);锌、镁和铁元素在中孕组缺乏比例增高(t分别为8.85、6.00、6.88,均P<0.01),晚孕组缺乏明显(t分别为8.89、5.50、8.38,均P<0.01);而钙元素早、中、晚3组均明显缺乏(t分别为3.50、3.33、4.00,P<0.01).结论 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在不同孕期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作者:刘琼淑;刘玲;高磊;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环境干扰物对卵泡发育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类外源性化合物质,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后,能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作用和排出等过程.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卵泡是不可再生的组织结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影响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并进一步影响卵巢功能、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对女性生殖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作者:章靖一;任慕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然杀伤细胞与妊娠

    自然杀伤细胞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同时也参与人体排斥移植物的反应.胚胎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进入母体,使得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自然杀伤细胞在胚胎的植入、分化及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外周血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妊娠期激素对二者的影响,并对自然杀伤细胞与病理性妊娠的关系作以综述.

    作者:刘红;陈诵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进展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多见.由于人工流产,盆腔炎患者的日益增加,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近年来先进的检验及检查技术的应用,例如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敏感性的提高以及高分辨率阴道B超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也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免除手术痛苦及创伤,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大限度地保持了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达到了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 ,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因此,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势作用越来越大.该文从西药、中药、中西药联合用药,其他民族医药等4个方面就近年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程远;刘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方法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对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声像学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被视为经典方法的诊断性刮宫,由于其较高的漏诊率正在逐步被取代,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宫内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高.目前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被公认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子宫声像学造影因具有无创性、费用低、无需麻醉、并发症少、操作时间快、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作者:陆玲玲;姜培娟;赵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为了防残亟待开展新生儿眼病筛查工作

    残奥会临近,记得前些日子电视报道采访了一位女盲人短跑教练.她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新生儿期未及时发现及手术而致盲.幸运的是她跑得快,从小被盲校选上成为运动员,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短跑优秀成绩,现在她是一位残疾运动员的教练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