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陈玉凤;栾明春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收治的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血脂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患者病情复发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23.3%,治疗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快捷、灵敏检测钴(Ⅱ)的新方法.方法:基于硫酸介质中,钴能催化溴酸钾氧化藏红T的反应,使其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催化荧光动力学测定钴的新方法.结果:新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80~16.0μg/L,检出限为0.19 μg/L,RSD≤3.96%,加标回收率为94.0%~103.0%.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常见物质干扰小,用于环境痕量钴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作者:谭广辉;周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GC-MS法测定人血中钩吻碱甲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pH 8.98的硼砂缓冲溶液调至碱性,经乙醚提取、混悬、离心,取有机层氮气吹干,残渣甲醇定容,离心,上清液GC/MS分析,测定钩吻碱甲,定性特征离子108、322,定量特征离子108.结果:钩吻碱甲在0.5~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4),检测限为0.03 μg/ml,方法精密度5.8%,稳定性7.8%,回收率为63.8% ~66.9%,基质效应为128.0%.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测定人血中钩吻碱甲含量的方法.
作者:马克芹;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年轻外科医师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体会.方法:总结近年来年轻医生在运用腹腔镜操作技术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和错误的方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果:通过总结各种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对培养年轻医师如何正确的练习腹腔镜手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是腹部外科近年来发展快的技术之一,如何认识和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对外科医师的技术进步非常重要,对提高外科微创手术质量的意义重大.
作者:谭立业;汪晶;安永男;许焕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的治疗及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才能有效的预防疾病和恢复运动功能.
作者:刘秀玉;林洋洋;刘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以来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每日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阿斯匹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栓堵塞发生率分别是1.61%和8.61%,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6.2%和5.71%,但是两组患者的出血严重程度构成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用药比较安全,几乎没用什么不良反应,患者服用后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王自豪;李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大连市输入性疟痰流行情况,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201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疟疾疫情概况、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输入地来源、发病类型、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共检出疟疾10例,均为非洲输入性病例,检出率为0.149/10万,以恶性疟为主.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患者全部为男性,大部分疟痰病例居住在农村,且文化程度较低.临床表现以高热和寒战为主要症状,热型以持续发热为主.10例病例中,发病时间到初诊时间长20 d,短0d,平均5.4d;初诊到确诊时间长14d,短0d,平均3.7d.初诊为个体诊所的2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5例.治疗均采用全程足量蒿甲醚治疗,除1例患者死于脑型疟外,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大连市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应加强疟疾知识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疟疾的技能,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作者:徐丹;陈玉凤;栾明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2013年8月~2014年2月就诊的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牙病患者采用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周,30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没有出现出血、溢脓,仅有部分患牙牙龈的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在冠修复后,所有患牙边缘符合设计要求位于龈下,冠缘与基牙边缘探诊密合无台阶.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比较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用超声连续提取法提取玉米中不同化学形态的Ca、Mg、Cu、Mn、Co和Cr,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元素的相关形态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玉米中,元素Ca、Mg、Cu、Mn、Co和Cr的多种形态含量比值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征性.
作者:马红世;孙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国的食品工业基础较差、起步较晚,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体商贩目无法纪,生产、销售掺伪、掺假食品,给消费者带来巨大危害.食品感官检测技术是一项对设备和专业知识依赖较小的检测方法,可以很方便的应用到普通消费者的日常食品选择上.
作者:刘兆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根据目前本校本科、专科、研究生情商状况,利用《波士顿情商问卷》和《医学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采用发放调查量表回收的方式研究情商水平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统计分析得到数据,为医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刘炀;魏天骄;黄旭;张海双;朱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监测大连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和专卖店等随机采集11类食品,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08,对采集样品分别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致病菌进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监测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海产品、焙烤食品等11类样品840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8株,总检出率为5.71%.结论:大连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的问题,应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
作者:郑晓南;姜杰;李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郑州安图尿锌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山东济南齐力公司生产QL800微量元素仪血锌定量检测进行临床使用评价.方法:采用健康组、儿童组、成人组、老年组、孕产妇组和临床缺锌组进行检测对比,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同时采用血锌极谱法进行血锌和尿锌结果对比.结果:健康儿童组男性缺锌比率14.3%,女性缺锌比率14.8%,儿童组男性缺锌36.1%,女性35.9%,两组儿童缺锌比率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年组男性缺锌比率9.1%,女性缺锌比率9.7%,老年组男性缺锌比率28.6%,女性缺锌比率30.4%,孕产妇组缺锌比率25.7%,三组缺锌比率男女之间经统计学处理x2=5.52,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锌检测不受留尿时间、标本放置时间、标本放置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讨论:各年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锌现象,特别是老年、儿童和孕产妇;临床应用表明,尿锌适合于儿童筛查,血锌适合于孕产妇和成人锌检查,对缺锌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价建议参考尿锌和血锌检测结果,必要时结合临床症状.
作者:罗虹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人参四逆汤以及以3种经验方制成的复方颗粒剂、配方颗粒剂,干姜、附子、甘草3种药材以及各单味药材的颗粒剂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简单、快速,适合四逆汤及其加减方中Cu、Cd、Pb、As、Hg的含量测定,为今后研究经方的现代剂型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张应蓉;贾宪生;杨玉琴;靳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氟乙酸甲酯主要应用于工业原料生产中,使用量较大,属于剧毒物质.在运输、使用、废弃等过程中,不断地向周围环境释放出残留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了解氟乙酸甲酯的危害、后果及治疗措施,合理控制氟乙酸甲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习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接收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小剂量米司非酮治疗,每天剂量为12.5 mg,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的剂量为每天25 mg,两组患者均服药3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变小,血红蛋白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和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有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有恶心呕吐,13例患者有潮热出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小剂量米司非酮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管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寻求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1年6月接受治疗的12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名,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做出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有积极作用,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临床.
作者:张凤萍;陈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贵州省成年人BMI、年龄、地区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贵州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18岁以上居民的BMI、年龄、地区进行统计,再与血脂检测(高TC,高TG,高LDL-C,低HDL-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群(18.5≤BMI<24.0),超重人群(24.0≤BMI< 28.0),肥胖人群(BMI≥28.0)血脂异常率分别为52.1%、62.9%、77.8%.其中,18岁~,45岁~,60岁~组血脂异常率分别为54.8%、62.5%和60.8%;城市为62.0%,农村为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体质指数、年龄的升高,血脂异常率也逐步递增,城市血脂异常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农村.调查结果显示,在贵州省内,成年人群血脂异常与体质指数、年龄、地区都存在相关性.
作者:张铸业;李凌;刘丹;徐莉娜;郭生琼;周婕;刘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测定并比较红花四季豆和超长四季豆中Cu、Mn 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硝酸和高氯酸(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结果:红花四季豆和超长四季豆中两种微量元素存在差异,超长四季豆中Cu,Mn的含量都高于红花四季豆,回收率在99.6%~103.0%之间,RSD<3.0%.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红花四季豆、超长四季豆的药效作用机理与上述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袁庆;喻菊洪;周青;罗翠;王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总结开展活动以来的经验做法,为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作者:张琦;刘艳;赵晨辉;刘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