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艳;徐文秀;王丽娜;栗巧玲
目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淡竹叶、鱼腥草、金钱草、连翘、蛇舌草及田基黄6种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了解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度计测定淡竹叶、鱼腥草、金钱草、连翘、蛇舌草及田基黄中铜、锌、铅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锌的含量高,铅、铜未检出.结论:实验中发现淡竹叶、鱼腥草、金钱草、连翘、蛇舌草及田基黄等6种中草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锌,与它们的药理作用有关.
作者:韦耀东;李韬;赵超群;梁开才;吕坤;罗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低农村贫困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的干预方法.方法:结合农村家庭能源结构、炉灶类型和主要燃料等因素,选择贵定县新铺乡为完全干预组,德新镇为部分干预组,新巴乡为对照组.各组采取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完全干预组:改炉改灶,健康教育,市场开发,政策建设;部分干预组:健康教育,市场开发,政策建设;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组选择500户具有妇女和14岁以下儿童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并将被调查户家庭中的所有妇女和儿童作为健康评价人群.完全干预组的500户被作为本项目改炉改灶家庭,完全干预组和部分干预组500户家庭中的所有妇女和儿童被作为KAP(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的人群.结果:完全干预组和部分干预组通过健康教育后,妇女氟斑牙知晓率由4.6%上升到90%以上;村民普遍具有改良炉灶、改善空气质量的意愿,部分干预组有近40%的家庭自发将烟囱伸出屋外;用煤火烘炕辣椒的比例下降达60个百分点;在煤火附近贮存辣椒的比例下降30多个百分点;干预后,5岁以下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长期暴露于被严重污染的室内空气是严重危害农村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改炉改灶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农村贫困地区室内空气污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锐智;安冬;何平;李达圣;梁音;靳争京;张伯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江滨区某托儿机构546名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检测,了解其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情况,并为寻找合理的膳食结构提供依据,也可用于临床指导纠正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人工干预的参考资料.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546例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结果:546名学龄前儿童中,缺锌者203 人(37,2%),缺钙者151人(27,7%),缺铁者106人(19,4%),缺镁者8人(1,4%),无缺铜者.另有10人(1.8%)轻度铅高出正常值.结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存在不同的微量元素缺乏现象,另有少数儿童出现铅中毒现象.通过对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膳食营养的调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郭洁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6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为制定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6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研究”资料,采用氰化高铁法(HICN)测定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采用WHO制定的贫血标准对惠水县、龙里县、丹寨县三个项目点1001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贫血判断,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个项目点6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35.66%,0-,12-,24-,36-,48-,60-,6个月龄组儿童的贫血率分别为51.85%,41.27%,31.22%,26.63%,28.38%,29.91%.各年龄组贫血率有差异.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6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对儿童家长进行铁营养相关知识及喂养知识的宣教,并根据当地种植养殖情况,丰富儿童食物来源,降低贫血率发生.
作者:赵松华;陈桂华;李忻;姚鸣;兰子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目前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宜昌市城区8所幼儿园1213名年龄3~6岁的儿童进行现场调查(体检及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体检项目主要查龋齿患病情况并对其头发中钙、镁、锌、铁的含量进行检测.问卷调查内容为儿童饮食习惯与卫生习惯各睡眠习惯等.结果:所调查儿童头发中钙、镁、锌、铁的含量有龋组与无龋组之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经常吃零食儿童患龋率高于较少吃零食儿童惠龋率,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经常刷牙儿童患龋率低于不刷牙或偶尔刷牙儿童患龋率,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性别,睡眠习惯,常嚼口香糖,家长文化程度也是儿童患龋的相对相关因素,吃零食、不刷牙是儿童患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儿童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以及营养状况等均是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军;张希洲;郭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BLT教学法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方法:以牡丹江医学院2006级、2007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PBLT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PBLT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在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上,均优于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法,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相比,PBLT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得利;孙昊量;徐颖;朱海静;林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针对瓦里安AA- 240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的调试方法做一介绍.
作者:王菡;代海兵;刘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宁夏产茴茴蒜中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干法灰化法处理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Cu、Pb、Zn、Al、Mn、Fe的含量.结果:宁夏产茴茴蒜中Fe元素含量较高,Cu、Mn、Ni的含量次之,Co的含量低.结论:方法简便,可用于茴茴蒜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闫乾顺;卢宁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从口腔科消毒管理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结果:规范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有效地抑制了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对抑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牛秀艳;徐文秀;王丽娜;栗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研究了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金银花、黄柏、生地、蒲公英、连翘、板蓝根、车前草、决明子等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中的铜、锌、锰、钙、镁、铁6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清热解毒中草药中钙、镬、铁含量较为丰富,加标回收率为97.28%~101.4%,RSD为0.81%~1.73%.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孙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 AES),对越南绳纹峨螺进行了12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1,2].结果表明,越南绳纹峨螺体内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Co、Cr、Cu、Fe、Mg等,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越南绳纹峨螺的药用功能和营养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何志鹏;代海兵;许晓义;韩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菊科中草药臭灵丹、紫茎泽兰、辣子草、艾叶、叶下花、牛蒡、佩兰、千里光、天名精等9种中草药进行微量元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方程,找出中草药微重元素在主成分中的影响作用.根据主成分值和综合评价值进行二维聚类,找出中草药之间的亲疏关系.结果显示,具有抗HIV活性的有臭灵丹(Ti5067.3),辣子草(Ti5022.3),艾叶(Ti5020.3),紫茎泽兰(Ti506.92)聚为一类;叶下花(Ti5016.7)自成一类.为中草药抗HIV活性筛选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云华;殷彩霞;彭莉;张仙;赵红梅;卜玉涛;赵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丹寨县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蛲虫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连续3天对抽查的小学生进行采样,同时对其卫生习惯,家庭基本情况,身体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抽检的606名小学生中,蛲虫感染率为14.36%,其中女孩(18.12%)高于男孩(11.21%)(P<0.05),5个抽查的乡镇小学中,杨武小学和南皋小学的蛲虫感染率高于其它三个乡镇小学(P<0.05).蛲虫感染与感染者饭前、厕后不洗手,喜咬手指、铅笔的个人卫生习惯无明显相关,与其父母文化及职业的关联也不大,此外,没有发现夜间磨牙、夜惊、遗尿、搔抓肛门是蛲虫感染后的突出表现.结论:丹寨县部分片区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较重,有必要在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区域性群体驱虫治疗,由于此次调查还没有明确蛲虫感染与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及家长文化程度、职业的关系,也没有提示出夜间磨牙、夜惊、遗尿、搔抓肛门与蛲虫感染症状的相关性,故需要在加大样本量的基础上,对这些相关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黄雨婷;唐丽娜;李安梅;徐莉娜;卢丽丹;刘丹;林广初;吴玛丽;孙良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树舌是一种大型担子菌,灵芝科植物树舌灵芝的干燥子实体,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学者们从树舌中提出多糖(树舌多糖)对其抗肿瘤、化疗辅助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树舌多糖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李荣辉;梁启超;魏韬;徐明鑫;金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多聚磷酸盐样品,用少量超纯水超声溶解,定容到100 ml,过0.22μm尼龙滤膜,取25μg试样进离子色谱分析测定其微量的氯离子含量,对离子色谱测定的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的氯离子在0.5 ~20 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的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L,加入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氯离子测定其加标回收率在94.7%-97.5%之间.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测定多聚磷酸盐中微量氯离子的含量.
作者:周贻兵;林野;刘利亚;张卫国;张明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培养纯度高、存活时间长的心肌细胞.方法:参照Simpson等的方法加以改进,采用含0.05% EDTA的胰蛋白酶多次消化心肌,差速贴壁1.5h纯化心肌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在37℃、5%CO2条件下进行.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3d、6d、9d、12d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生长良好,培养3d、6d、9d、12 d时,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均大于96%,培养12 d时仍为97.02%.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48 h左右的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并有细胞搏动.培养6d、9d、12d的细胞与培养3d的相比,活力增强,差异显著(P<0.05),从6d开始,细胞活力并未显著增强,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此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高,存活时间长,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刘嘉祺;孙云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5种彝药中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并分析.选用不同的混酸溶解样品,用ICP - 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彝药材中含有大量钙、镁、铬、锰、铁、锌、铜等元素.实验表明5种彝药与其药理作用具有相似性.
作者:汤炀;施阳梅;李胜斌;海志琴;朱光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Zn、Cu、Fe的水平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患者首次胸穿的胸腔积液,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议测定30倒结核性各20例恶性胸腔积液Zn、Cu、Fe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Zn含量显著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Zn含量(P<0.01),Cu、Fe含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结核性胸腔积液Cu/Zn比值明显低于恶性胸腔积液Cu/Zn比值,差异显著(P<0.01).结论:胸腔积液中Zn及Cu/.Zn比值测定可作为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有价值的指标,而Fe含量测定则无意义.
作者:张胜强;李荣辉;张洪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进行了全面阐述,分析了职业暴露及职业感染对检验人员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防护能力,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风险,保障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马原;孟晓红;张利娜;李秀娟;晋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培养本科护士生临床护理操作,尤其是开展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方法:问卷调查,对调查内容采用百分比进行数据研究.结果:护士生实际操作困难,静脉穿刺技术较差,患儿不配合,护士生缺乏自信心,缺少老师指导.结论:应建立临床带教老师制度,传授经验、技巧与心得,组织护士生进行技术操作表演,护士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者:张炜婷;姚黎军;杨清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