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肥胖、妊娠糖尿病与脂肪因子的关系研究

陈震宇;李巨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4, 脂联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肥胖,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孕前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5例单纯肥胖孕妇及28例正常健康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值分别为72.16,59.38,均P<0.01);②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F值分别为40.83,16.42,P均<0.0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肥胖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健康孕妇低(F=90.12,P<0.01).单纯肥胖孕妇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高于非肥胖孕妇;③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0.533,0.596,P值分别为<0.05、<0.01、<0.01),与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r=-0.537,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9,-0.408,均P<0.01),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465,均P<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肥胖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指导婴儿喂养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649例婴儿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按月龄段的不同分为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4组;按性别不同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对带养人进行面对面婴儿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固体食物引入;对每名婴儿测量体重和身长,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收集该婴儿的口腔全唾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唾液中淀粉酶,K+,Na+,Cl-,葡萄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结果 不同地区、不同月龄、不同进食能力的婴儿,其唾液成分存在着差异(P<0.01);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体重和身长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唾液成分分析对于指导婴儿饮食行为发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虹桥;童梅玲;张敏;陈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法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目的 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3种方法 对新生儿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新生儿568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将患儿分为头皮小动脉采血组(头皮小动脉组),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头皮小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足月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应选择头皮小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于足月儿应选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作者:戚玉玲;王寅玲;彭娜;田红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妊娠肥胖、妊娠糖尿病与脂肪因子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孕前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5例单纯肥胖孕妇及28例正常健康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值分别为72.16,59.38,均P<0.01);②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F值分别为40.83,16.42,P均<0.0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肥胖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健康孕妇低(F=90.12,P<0.01).单纯肥胖孕妇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高于非肥胖孕妇;③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0.533,0.596,P值分别为<0.05、<0.01、<0.01),与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r=-0.537,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9,-0.408,均P<0.01),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465,均P<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肥胖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陈震宇;李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Skp2、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kp2、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内瘤样病变各1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中Skp2、C-myc的表达.结果 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7%,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均为阴性)(P<0.05)和正常宫颈组织(均为阴性)(P<0.05).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P>0.05).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是83.3%,显著高于宫颈内瘤样病变(P<0.01)和正常宫颈(阴性表达)(P<0.01).C-myc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C-myc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kp2、C-myc蛋白的检测可为判断宫颈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史枫;王志敏;王茜;李云鹏;梁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外用雌激素软膏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45~55岁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盆底功能锻炼康复(组1)、雌激素软膏外用(组2)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组3)的治疗方法,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治疗后3个月,各组尿失禁量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t分别为28.75、36.49、33.25,均P<0.01),组1(2.48±1.20g)与组3(1.84±1.62g)治疗后尿失禁量少于组2(4.25±2.42g);②组1总有效率高于组2(96.67% vs 70.00%;χ2=7.68,P<0.01),组3总有效率高于组2(100.00% vs 70.00%,P=0.00);③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3组Kupperman评分均明显减低,其中组2(16.80±4.21)、组3(16.23±3.38)评分均低于组1(38.41±6.82,t值分别为14.81、15.99,均P<0.01).结论 单用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改善尿失禁效果明显,单用雌激素软膏外用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症状,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不仅可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同时可减轻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白雅卉;谢琪;闫海燕;于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辅食营养补充品对农村婴幼儿贫血的干预研究

    目的 了解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对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的影响,为在我国贫血高发区进行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个县选择8个乡的全部6~24月龄婴幼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每周补充5次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共补充4个月,对照组为完全空白对照.干预前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血红蛋白.有945名婴幼儿入选,其中干预组502名,对照组443名.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贫血率由46.7%下降到37.5%,干预前后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对照组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无显著下降.干预组48.5%的贫血患儿转为正常,11.8%的患儿贫血程度改善,贫血转归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7,P<0.01).结论 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6~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可改善轻度贫血患儿的患病状况.因此建议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补充作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干预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徐轶群;王惠珊;宫丽敏;红梅;赵晶;黄小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ASCUS患者HPV-DNA检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 通过HPV-DNA检测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分流管理,为临床治疗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杂交捕获法(HC2)对891例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ASCUS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结果 891例患者检测结果 阳性者566例,占63.5%;其中高危型HPV-DNA阳性者190例,占21.3%,低危型HPV-DNA阳性者376例,占42.2%;阴性者325例,占36.5%.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其为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周桂华;谭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智力低下病因学分析

    智力低下对儿童危害极大,我国0~17岁儿童智力低下的总患病率为0.9%.智力低下的病因复杂,其主要分为病因明确和病因不明两大类,对明确的病因进行治疗和预防,对不明确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该文就儿童智力低下的病因学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雪辉;梁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的临床特点和可行性.方法 足月头位阴道试产初产妇272例,按照自愿分为A组92例不实施分娩镇痛;B组85例行活跃期分娩镇痛;C组95例行潜伏期分娩镇痛.B、C组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比较3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C组潜伏期(345±58)分钟,较A组(386±98)分钟和B组(388±79)分钟短(F=9.77,P=0.001),A组活跃期(219±69)分钟较B组(147±59)和C组(141±72)长(F=37.99,P<0.001),A组(19.6%)缩宫素使用较B(80.0%)和C(85.3%)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9544;P<0.0001).3组间第二和三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能有效缩短产痛时间,缩宫素使用增加,有效缩短潜伏期及活跃期,不增加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尹春艳;毛邱娴;郭云怀;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胚胎发育异常所致流产及管理

    自然流产是产科常见病之一,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自然流产的原因常常难以被发现,胚胎发育异常是造成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胚胎的外观畸形,染色体核型异常进行诊断和评估是寻找自然流产原因的重要途径,而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发现胚胎染色体异常及减少流产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赵晓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促进其健康发展,以减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方法 对无锡市60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庭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01%,其中多动冲动因子检出率为8.11%;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相处时间及家庭类型与其行为问题的发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251、13.118、4.906、4.827,均P<0.05);性别、和父亲相处时间、家庭类型是多动冲动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χ2分别为4.005、4.895、4.096,均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珍;周勤;管玉蓉;卫雅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控制预防作用.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8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两组患儿咳嗽急性期均使用速效β受体激动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患者咳嗽症状控制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短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分别为2.6±2.5天和5.3±3.8天(t=3.912,P<0.01);6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9.3%和26.2%(χ2=5.701,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控制变异性哮喘症状,并能显著降低其短期复发率.

    作者:邬菊花;刘阳军;徐佩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12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并与同期120例正常妊娠者的妊娠结局比较.结果 ①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以肝功能异常组发病率高,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次之,正常妊娠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肝功能异常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脐血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DNA阳性)有4.17%母婴垂直传播,且HBV-DNA阳性孕妇垂直传播率高.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母亲HBV-DNA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马芳芳;王厚照;陈云;谢则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母乳喂养益处和现状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于儿童的语言、心理、行为等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有保护性作用;同时能够预防高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够降低母亲产后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和冠心病的风险;对于社会,母乳喂养能够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鉴于母乳喂养的种种益处,各国均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采取了行动.但母乳喂养率离预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母乳喂养指标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该文回顾了2006~2010年国内外对母乳喂养益处和现状的大量文献,并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总结.

    作者:苏建强;戴耀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女性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及其伴发疾病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女性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及合并相关疾病情况,说明女性人群血尿酸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从2006~200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健康体检资料中整群抽取20岁以上完成全部项目检查并且资料完整的女性6 207例,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分布情况,对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的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各项指标以及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6.72%,并且随年龄增长呈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从40~岁开始,各年龄组(40~、50~、60~、70~)高尿酸血症患病率(5.56%、9.57%、11.72%、23.26%)与20~(2.08%)和30~发组患病率(2.5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7.188、48.460、63.390、154.787及17.920、60.478、79.293、201.710,均P<0.001);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研究对象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9.719、22.659、12.292、96.967、417.309,均P<0.001).结论 女性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有关,加强女性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及其伴发疾病的筛查必不可少,可及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薛森海;赵长海;孙丽娟;王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妇女9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孕妇临产时身体质量指数、血糖、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90例孕妇的血糖水平为5.3±1.2 mmol/L、年龄为26.2±6.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3.8±3.9 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425.4±1 433.0g.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年龄成正相关(身体质量指数偏相关系数:r=0.817,P=0.000;年龄偏相关系数:r=0.228,P=0.033),且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线性关系.结论 孕妇身体质量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检测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易清华;凌晟荣;黄晓燕;易村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育龄妇女应用妈富隆对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口服避孕药妈富隆(Marvelon)对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6例年龄为25~40岁女性应用妈富隆药物24个月;随机选择53例年龄为25~40岁从未应用激素避孕药女性做对照;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矿物质密度.结果 用药组用药2年后腰椎和股骨颈平均骨矿物质密度从基础值1.110(0.114g/cm2),0.917(0.088g/cm2)下降到1.106(0.109g/cm2)和0.902(0.091g/cm)2,分别下降了0.36%和1.64%;与对照组相比骨矿物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腰椎t=0.097,股骨颈t=0.516,均P>0.05).结论 年龄为25~40岁女性应用妈富隆避孕药与非激素避孕者相比,其骨矿物质密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盖凌;张艳萍;贾颐舫;杨丹彤;于小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心理变化及比较

    目的 分析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69名门诊或住院就诊的HbsAg(+)孕产妇(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正常妊娠妇女123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HbsAg(+)孕产妇与正常妊娠妇女的心理状况.结果 病例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抑郁=13.487,P<0.01;χ2焦虑=53.756,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敌对症状外(t=-2.513,P<0.05),其它各项及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HbsAg(+)孕产妇的心理应激水平比正常孕妇更高,以中度、重度抑郁、焦虑为显著;其主要心理情绪反应及阶段与正常孕妇基本一致.

    作者:李亚萍;郭新贤;周文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提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认识.方法 对近3年来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中以妇科恶性肿瘤居首87例(33.46%),恶性肿瘤中以宫颈癌多54例,子宫内膜癌次之22例.阴道炎51例(19.61%).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17.69%).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妇女(χ2=5.21,P<0.05).绝经年限愈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趋势χ2=9.35,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应做脱落细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段诊刮等多项检测,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贾晓青;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况,探讨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妇科普查的过程中对3 42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妇科检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各因素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的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计算优势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确定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8.89%.初产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者的患病率低于经阴道顺产和难产者,多产、会阴裂伤及产后劳动者的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OR(95%CI)分别为1.92(1.37~1.70)、1.38(1.12~1.69)和2.12(1.30~3.46),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具有关联性.绝经、生殖系统肿瘤、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尿路感染史、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便秘等因素可使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显著增加,并且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具有相关性.另外,年龄、体重指数、职业、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吸烟及入厕方式也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具有相关性.结论 北京市怀柔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并且与年龄、肥胖、职业、生活方式、多次阴道分娩、分娩损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某些慢性疾病等多因素相关.

    作者:李秀兰;赵淑霞;刘秋慧;刘金霞;魏怀玉;李向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