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96例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分析

曹慧;沈宗姬;于芳芳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 围产期保健, 分娩方式, 围产儿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早期预防胎儿生长受限及改善围产儿结局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70例单胎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96例胎儿生长受限,随机选取30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的孕妇做对照.结果 ①胎儿生长受限发病因素中,母体因素占56.1%,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36.5%,在母体因素中所占比率高,且高于对照组(χ2=105.895,P<0.05);②胎儿生长受限组中,经阴道分娩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33.6%)显著高于剖宫产分娩组(8.5%)(χ2=29.207,P<0.05);③胎儿生长受限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128、27.039、14.503,均P<0.05);④胎儿生长受限<32周分娩或≥40周后分娩的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较高.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与筛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助于及早发现、预防胎儿生长受限趋势并及早治疗.预产期前适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改善围产儿预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监测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10年间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状况.结果 10年监测17 365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205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81‰,总体出生缺陷的年度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χ2=4.303,P=0.890>0.05),但2006年至2010年与2001年至2005年相比,神经管畸形的构成比明显下降(17.09%vs29.55%,χ2=4.474,P=0.034<0.05,OR=0.492).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泌尿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分别为:2.66‰,2.49‰,1.22‰,1.10‰和0.98‰.前3种出生缺陷发生率之和占总出生缺陷发生率的52.69%.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产妇年龄(χ2=14.946,P=0.000<0.05,OR=1.712)、围产儿性别(χ2=6.488,P=0.011<0.05,OR=1.440)关系密切.52.20%的出生缺陷在产前确诊.B超为主要确诊方式(57.07%).结论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待降低,特别是神经管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畸形类型.小剂量叶酸干预对预防神经管畸形效果明显.

    作者:管淑彩;李敏;刘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足月小样儿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测定6~12月龄的212名足月小样儿和212名正常婴儿身高、体重、头围,采用Bayley婴幼儿量表发展量表进行智能评估.结果 足月小样儿的身高、体重、头围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相差2.70±0.39cm、0.81±0.39kg、0.95±0.1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8、3.85、6.86,均P<0.05);足月小样儿智力发育指数低于对照组(t=3.53,P<0.05),足月小样儿运动发育指数低于对照组(t=4.33,P<0.05).结论 低出生体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作者:林艳;江雯;何慧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孕期子宫收缩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子宫收缩活动参与调控女性生殖系统许多方面的功能,如精子和胚胎的转运和着床、月经、妊娠和分娩等.子宫的异常收缩可导致许多常见疾病,如不孕、受精卵植入失败、痛经、子宫内膜异位、自然流产及早产等.因此,深入地认识非孕期子宫收缩及其调节的生理机制尤为重要.该文对子宫平滑肌细胞内收缩相关的结构、功能和调节作以综述,以期加深对参与子宫收缩调控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理解.

    作者:罗宁;程忠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蒜素对IgA肾病模型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Th1/Th2免疫平衡在IgA肾病发病中的影响和大蒜素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蒜素高剂量组、大蒜素低剂量组和泼尼松组.药物干预8周,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001<0.01),而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泼尼松组下降效果不明显(P=0.071>0.05).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血清干扰素-γ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P高剂量组=0.016,P低剂量组=0.022,均P<0.05),而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泼尼松组升高效果不明显(P=0.563>0.05).大蒜素高、低剂量组肾组织光镜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荧光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轻.结论 大蒜素可以使IgA肾病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下降,干扰素-γ水平上升,从而调节IgA肾病大鼠的Th1/Th2细胞平衡紊乱,减少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达到治疗IgA肾病大鼠的目的.

    作者:赵文静;黄燕萍;孙艳;刘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2年1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纳入有关中国人群AT1R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组共计862例,对照组共计1 142例.AT1R基因1166位点携带变异基因型(AC型+CC型)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增加,合并OR值为2.11,95%CI为1.29~3.46.AT1R基因1166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增加,合并OR值为2.02,95%CI为1.29~3.17.结论 AT1R 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致病基因.

    作者:王芳;平智广;秦玲;彭久君;袁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深圳盐田社区女性HP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深圳市盐田区妇女子宫颈上皮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基因分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东部的盐田区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3~60岁、有性生活史的社区女性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问卷调查、子宫颈脱落细胞采集、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及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结果 在2 040例受检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总感染率为9.0%(184/2 040),基因亚型前5位依次(由高到低)为人乳头瘤病毒45(21.7%)、16(19.6%)、18(15.2%)、52(13.0%)、58(11.4%).184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女性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Ⅲ分别为18、7、5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人工流产次数、分娩次数、避孕方式、子宫颈炎症等因素有关(χ2值分别为7.647、19.222、25.191、33.219,均P<0.05).结论 深圳市盐田区50~60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阳性率高,HPV-DNA以45基因亚型常见.影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有多次人工流产及分娩、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子宫颈炎等.

    作者:王明真;苗云;张灵;林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国托幼机构营养膳食管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营养膳食管理现状,加强营养膳食规范管理.方法 用信函调查方法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806所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营养膳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乡级及以上托幼机构中有86.2%的机构为儿童提供膳食,东、西部地区提供膳食的托幼机构比例高于中部地区(χ2=84.01,P=0.00).在提供膳食的托幼机构中,提供带量食谱、开展膳食营养计算、获得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储存分类分架和隔墙离地、生熟食品分开的托幼机构比率分别为50.4%、61.2%、80.9%、91.4%、97.3%,均呈东部地区高,中部其次,西部低.结论 我国托幼机构营养膳食管理状况与<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要求存在差距,必须重视加强其营养膳食管理,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作者:连光利;蒋竞雄;王惠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YP7B1与ER在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ERβ)与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B1)mRN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照组孕鼠30只注射精制植物油;研究组孕鼠30只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两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3天、17天、21天断尾采母鼠血检测,于妊娠第21天抽取母鼠、胎鼠血并提取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孕鼠及胎鼠血清中胆酸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胎鼠肝脏ERα、ERβ、CYP7B1 mRNA的表达.结果 ①在妊娠第17天、21天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5.7±3.2μmol/L vs 23.4±1.2μmol/L,t=2.541,P<0.05;61.4±2.4μmol/L vs 25.5±2.1μmol/L,t=2.621,P<0.05);研究组胎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3μmol/L vs 11.5±2.6μmol/L,t=2.631,P<0.05);②研究组胎鼠肝脏CYP7B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01vs 0.25±0.02,t=2.563,P<0.05);③研究组ERα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02 vs 0.35±0.01,t=2.534,P<0.01).结论 ICP孕鼠胎鼠肝细胞ERα、CYP7B1的表达升高,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调节机制存在障碍,可能是导致ICP胎儿围生儿死亡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晋;时青云;林宇庚;闫时;周新;林颖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比较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40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12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120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均很好,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较硬膜外麻醉组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5,P<0.01);分娩方式(χ2=0.48)、催产素使用率(χ2=0.10)、新生儿Apgar评分(χ2=0.52)及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χ2=2.11)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短,其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熊娟;夏继林;李雪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6例患者因异常子宫出血、宫腔内占位病变等先经B超检查,再采用宫腔镜检查并定位取材或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取出的组织送病理学进行诊断.结果 其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4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77例,符合率为81.9%;B超提示子宫内膜息肉5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35例,符合率为66.0%.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高于B超(χ2=4.7096,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高于单纯B超检查,可以避免诊刮手术的盲目性,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高.

    作者:高敏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药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比较丹莪妇康煎膏及益母草膏两种药物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B组给予益母草膏治疗,术后第7、14、30、45天随访,观察子宫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的术后子宫出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t=9.52,P<0.05);子宫出血量少于既往月经量的患者A组明显多于B组(χ2=9.60,P<0.05);A组明显腹痛持续时间短于B组(t=14.38,P<0.05);两组的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结论 丹莪妇康煎膏能显著改善人工流产术后的出血及疼痛状况,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吉萍;戴景云;王君梅;邹余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直肠超声诊断青春期残角子宫

    目的 研究经直肠超声在青春期残角子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直肠超声诊断为残角子宫的青春期患者,分析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随访其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 6例经直肠超声诊断为残角子宫的患者中,4例患者(66.7%)进行了手术诊治,其手术前经腹超声或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检查均出现误诊,手术后均确诊为残角子宫.经直肠超声诊断青春期残角子宫患者的手术确诊率为66.7%(4/6).经直肠超声技术可增强细微图像的显影能力,增强残角子宫内积血干扰图像的细微显影,卵巢声像图显影清晰,异常声像图与子宫及卵巢声像图的解剖关系清楚.结论 经直肠超声可以明显提高青春期女性残角子宫的诊出率,减少误诊,这对减少残角子宫患者的并发症、及时进行畸形矫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文方;王翔;岳婕;宫惠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96例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早期预防胎儿生长受限及改善围产儿结局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70例单胎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96例胎儿生长受限,随机选取30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的孕妇做对照.结果 ①胎儿生长受限发病因素中,母体因素占56.1%,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36.5%,在母体因素中所占比率高,且高于对照组(χ2=105.895,P<0.05);②胎儿生长受限组中,经阴道分娩组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33.6%)显著高于剖宫产分娩组(8.5%)(χ2=29.207,P<0.05);③胎儿生长受限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128、27.039、14.503,均P<0.05);④胎儿生长受限<32周分娩或≥40周后分娩的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较高.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与筛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助于及早发现、预防胎儿生长受限趋势并及早治疗.预产期前适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曹慧;沈宗姬;于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颅脑影像学变化及预后

    目的 探讨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颅脑影像学变化及特征,分析并发脑血管病变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100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的颅脑CT及临床资料.①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子痫组,4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57例;②根据颅脑CT结果分为3组:出血组7例;缺血组47例;无异常组46例.结果 子痫组脑缺血率为76.8%(33/43),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24.6%(14/57)(χ2=26.739,P<0.01);两组颅内出血率无明显差异(F=0.113,P>0.05).出血组平均动脉压156.0±22.4mmHg,高于缺血组133.6±19.9mmHg(t=2.731,P<0.01)及无异常组136.1±19.9mmHg(t=2.416,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出血组及缺血组均明显高于无异常组(Z值分别为2.435、2.327,均P<0.05).出血组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缺血组的10.6%(χ2=5.011,P<0.05).预后:死亡2例;植物人状态1例,2例脑缺血患者遗留视力减退.结论 子痫组比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颅脑异常的发生率高.当平均动脉压接近156mmHg左右、乳酸脱氢酶异常增高及合并HELLP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警惕颅内出血发生.严重脑缺血或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王英兰;苏放明;魏晓萍;郭晓辉;周泱阳;韦金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80例出生缺陷儿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出生缺陷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180例出生缺陷儿(其中133例活产缺陷儿、47例引产缺陷儿)与180例出生正常儿的母亲年龄、母亲职业、初次孕检孕周、孕早期疾病史、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用药、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异常孕产史、缺陷家族史、接触有毒有害物史、父亲年龄、父亲职业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5个因素在病例组和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母亲平均年龄(t=3.255,P=0.001)、父亲平均年龄(t=2.047,P=0.041)、母亲职业(χ2=11.016,P=0.026)、异常孕产史(χ2=5.767,P=0.016)、缺陷家族史(χ2=4.405,P=0.044);多因素回归分析母亲职业(教育)为保护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与父母亲年龄、母亲职业、异常孕产史、缺陷家族史相关.

    作者:季静敏;鲁巧珍;何萍;黄璧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胎儿侧脑室临界增宽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侧脑室临界增宽的临床预后与遗传咨询.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妊娠期超声诊断的胎儿侧脑室宽为10~12mm的病例,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部分病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例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98例侧脑室增宽病例中,孤立的侧脑室临界增宽为70例(71.4%),合并其它胎儿异常者28例(28.6%);其中82例(83.7%)进行了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正常占95.1%(78/82),异常者占4.9%(4/82);核磁共振检查22例,16例正常,6例异常.83例(84.7%)正常分娩,其中79例(95.2%)随访完全正常.在孤立的侧脑室增宽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结构异常的两组病例中,胎儿染色体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7<0.05),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和随访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3>0.05;(χ2=2.11,P=0.142>0.0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敏感地检出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而且能够发现多种颅内外合并畸形,核磁共振将可以辅助确定恰当的诊疗措施和遗传咨询.

    作者:韩瑾;满婷婷;甄理;杨昕;李东至;潘敏;古聪敏;廖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的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 2011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产妇1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瘢痕子宫中,选择性阴道试产98例(52.69%),不符合阴道试产择期行剖宫产者88例(47.31%).其中阴道分娩77例(78.83%),包括阴道助产4例(4.08%),21例(21.43%)试产失败采用剖宫产.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例,宫缩乏力3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胎头下降受阻1例,产程延长2例,个人因素10例.结论 掌握瘢痕子宫足月妊娠试产的适应证,在严密监护下实行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者:侯琴;何艳;陈燕;屈晓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康宣教对城市地区产妇院内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地区产妇接受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情况,分析健康教育对院内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以全国17个省32所省、市级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288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了解产妇在孕产期接受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宣教情况.通过(χ2检验比较母乳喂养组和混合/人工喂养组产妇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等影响,分析医院健康宣教与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前接受过医院母乳喂养宣传者占78.9%,98.5%的产妇在入院后接受了本院母乳喂养宣教.排除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接受宣教意愿的影响,入院前接受医院宣教者更容易采取母乳喂养行为,OR=1.55(95%CI:1.04~2.32).入院后随母乳喂养宣教次数增加,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可能性增加(OR=1.36,95%CI:1.15~1.61).结论 积极开展从孕期到产后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增加产后宣教次数,将有利于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

    作者:张悦;王惠珊;姚礼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病变患者分流价值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分流价值.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11 105例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同时TCT异常者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 11 105例TCT检测结果中,阳性者445例(4.40%),其中HPV感染的阳性率为67.9%(300/44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组HPV感染率为91.7%(187/204),以CINⅡ~Ⅲ级为终点时,HPV检测在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1.0%,63.0%和99.0%,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组分别为98.2%,44.0%,66.7%和95.7%,HSIL组分别为100.0%,33.3%,81.8%和100.0%.结论 HPV检测对细胞学为ASCUS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分流方法,减少进行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的患者比例;但对宫颈细胞学为LSIL和HSIL时,其分流的意义不大,对此类患者均应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作者:石慧敏;谭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园内儿童意外伤害对托幼园所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海淀区园内儿童意外伤害对托幼园所影响的现状,为制定减少园内意外伤害发生及其对园所影响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海淀区2007至2009年发生的306例园内意外伤害对托幼园所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随着园所级别升高,发生意外伤害的园所数逐渐减少,各类园所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9,P<0.05).3年中园所因意外伤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22万元,占园所支付伤害处置费用的76.1%.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园所的正常工作、教师情绪及经济损失等的不良影响程度随园所级别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加强托幼园所与家长的信息沟通,使家长充分理解托幼园所的工作,推广全面覆盖儿童的意外伤害保险,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对园所的影响.

    作者:袁全莲;马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