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荣英;李聪辉;王翠红
微量元素锌在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有关锌对淋巴细胞及其它相关免疫细胞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作者:毛丽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a、Mg、Fe、K、Na、Sr、Li、Zn、Cu、Pb等元素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大连池矿泉水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王希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中微量铁。方法: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用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酚(简称3,5—diBr—DMPAP)作显色剂直接光度法测定全血中微量铁。结果:该方法在pH4.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以746 nm为测定波长,可选择性测定全血中微量铁,本法线性范围为0~10μg/3.4ml,表观摩尔吸光数为2.75×104L/(mol·cm),回收率为98.4%~101.3%。结论:该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结果灵敏可靠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杨光煜;叶小琴;蔡文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硫酸锌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对家兔肝脏锌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其对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情况。方法:青紫兰家兔五组:A组皮下注射(s.c.)3次地塞米松磷酸钠;B组和C组分别s.c.5次流酸锌,C组后3次同时s.c.地塞米松磷酸钠;D组和E组分别s.c.7次硫酸锌,E组后3次同时s.c.地塞米松磷酸钠;再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申锌的含量。结果:兔肝的锌含量两个给锌组(B、D组)均明显高于激素组(A组)(P<0.01),两个给锌+激素组(C、E组)均明显高于对应的给锌组(P<0.01和P<0.05),给锌14 d组(D组)反而明显低于给锌10 d组(B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和硫酸锌可使家兔肝脏的锌含量明显增加,且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作者:徐丽霞;彭新君;黄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观察铁负荷对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血管状态及对血透耐受性的影响。方法:38例维持血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9.8±12.3岁。将其分为2年及5年两个透析年组。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血红蛋白、血清铁、透析充分性(KT/V),平均超滤量,血管瘘血流速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比较其在不同铁负荷下,心脏结构、心脏功能的差异。结果:3年组血清铁蛋白(198.6±69.4 ng/ml),室间隔厚度;0.98±0.16cm,左室后壁厚度:0.98±0.11cm,左室射血分数:61.2±9.1,心脏指数:3.81±1.8。5年组:血清铁蛋白(496.8±86.7ng/m1)室间隔厚度:1.47±0.19cm,左室后壁厚度:1.46±0.24cm,左室射血分数:51.2±3.1,心脏指数:2.89±0.67,P<0.01。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6%、82.4%,5年组明显高于2年组,P<0.01.结论:随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年的延长,其铁负荷加大心脏结构及其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故铁负荷加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吕文琦;王学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观察Mg2+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6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极化液中加入25%硫酸镁,对照组输注极化液.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9.7%(3例),对照组33.3%(10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g2+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洁;金元玖;金龙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用锰280.1nm次灵敏线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锰的分析方法,解决了以往高锰样品测定中,由于称样量小、稀释倍数过大所引起的分析误差。方法简便、快速、实用。应用本法测定茶叶及茶叶和桃叶标准样品,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李新凤;邓世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测定隧道中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元素含量,探讨隧道中空气颗粒污染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诱导作用。方法:以日本汽车尾气标准物质(NIES-8)为对照,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了上海市打浦路隧道中TSP在生理盐水中的可溶和不可溶成分;采用颗料物的生理盐水提取物对人血细胞染毒,分析所诱导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结果:在实验条件下,隧道空气中TSP和NIES-8的可溶出大多数无机成分<10%;用隧道中大气颗粒物和NIES-8汽车尾气颗粒物的可溶成分染毒后均能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对照组相比,双着丝粒体、断片和畸变细胞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隧道空气中的TSP能诱发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作者:谈明光;吴元芳;邵松生;李惠源;邹美君;董墨;林雅萍;刘红珍;张桂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摸清贵州省CT及其防护设施的防护现状,为搞好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物理仪器进行X射线辐射剂量水平检测。结果:对受检者头部进行扫描时,其头部层面剂量平均值为33.3 mGy。此值为普通X线胸透剂量的46倍,普通胸片剂量的166倍,扫描室内存在一定的散漏射线,扫描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为(0.06~156.0)×10-6Gy·h-1。结论: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除个别外基本符合标准要求,扫描室门窗接缝应严密,并适当增加接缝处屏蔽重叠部分;从放射卫生防护角度出发,医疗照射应满足正当化和优化这两个原则,除受检者和因特殊情况需携扶而留在扫描室内的陪伴人员应进行屏蔽外,其他人员不应在机房内逗留。
作者:茅佩兰;李舟;段福喜;刘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宜昌市孕妇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乐力钙用于孕期补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早孕期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头发微量元素测定,将其中缺钙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乐力钙口服,后者不给予钙剂。观察晚孕时两组钙的含量及缺钙表现。结果:宜昌市孕妇钙、锌、铜较低;研究组钙含量高于对照组,有缺钙表现者少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孕期补充乐力钙减少母体钙流失和缺钙症状的发生。
作者:赵安珍;姚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研究了硝酸介质申痕量硒(Ⅳ)催化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硒(Ⅳ)的新方法,其灵敏度为0.905μg/L,测定范围0~9.6μg/L,用于测定抗癌中草药中的硒(Ⅳ),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单金缓;王秀梅;王宇;丁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胎儿肝锌含量特征与相关人群锌缺乏的关系。方法:分析4~10月龄胎儿肝锌等21个化学元素的含量,并与月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参数之间作统计分析。结果:胎儿肝锌是一个变量,是时间的函数。肝锌随月龄和组织器官的迅速生长发育而明显降低,导致单位组织器官中锌含量显著减少,生理需要量增加,该特征可延续到新生儿、儿童少年期。结论:胎儿和低龄人群对锌的生理需要量不仅为迅速生长发育的特征所制约,同时也为共存其它元素所影响,是胎儿和低龄人群易于发生锌缺乏的营养生理基础。
作者:侯少范;李海蓉;王丽珍;李德珠;杨林生;李崇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半夏不同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生半夏、京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含有较多微量元素。
作者:杨玉琴;张丽艳;高言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观察铝中毒对大鼠海马结构内內S神经元的影响,给实验组大鼠饮水中加入AlCl3(60/mg/d/只),3个月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结构内S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结构各区內SS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形态亦出现了损伤性改变。提示铝中毒对大鼠海马结构内SS神经元有损伤作用。
作者:冯改丰;王唯析;胡海涛;钱亦华;任惠民;胡晓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测定了晋东南地区消化道癌患者体中锌元素的含量,并和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消化道癌患者体中锌含量低于健康人,差异非常显著。
作者:杨金香;栗香莲;董社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产妇长发不同部位的锌、钙、镁含量变化,间接反映出微量元素在整个孕期内的变化情况。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发中锌、钙、镁含量。结果:孕期每增加两个月,发中钙含量减少约250μg/g,从怀孕到分娩钙含量共降低了55.5%;镁含量从怀孕4个月开始,孕期每增加两个月,含量约减少30μg/g,从怀孕到分娩镁含量共降低了46%;锌含量在整个孕期内改变不明显。结论:在怀孕期间给孕妇适当补充钙、镁元素,对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十分必要。
作者:王学生;于萍;王成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研究了在吐温—80存在下,Se(Ⅳ)与碘化物和罗丹明B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分光光度测定硒的方法。缔合物在580 nm处有强吸收,硒在0~3.0μg/25 ml范围內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6×105L·mol-1·cm-1。试用于人体血清及头发样品中微量硒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熊永革;黄胜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用高压消解罐、硝酸、过氧化氢对云芝糖肽样品进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云芝糖肽样品中铬的含量,并与传统的开放式干、湿消化方法进行了对比,本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均优于对比方法。该法用于云芝糖肽样品中铬的测定,回收率在9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
作者:祝宁宁;俞膺浩;曹大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162名农村苗族学龄儿童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分组用微维营养素片进行营养干预试验,结果表明:苗族学龄膳食儿童热能及蛋白质基本达到RDA,但钙、核黄素、维生素A缺乏明显,膳食结构不合理,贫血发生率高,微维营养片对儿童贫血有明显改善作用,提出了几项促进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的建议措施。
作者:汪思顺;平波;靳争京;毛兴花;黄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微量元素与白血病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探讨微量元素在白血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作用。细胞癌变的产生是由于DNA的损伤,白血病患者血白细胞内DNA、RNA合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机体缺锌可使DNA及RNA聚合酶活性降低;红细胞Cu,Zn—SOD活性与急性白血病病情呈负相关,因而使机体正常的细胞分裂、成熟过程紊乱。微量元素在保护细胞正常结构和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春兰;李亚洁;韦安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