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外科患者术后多样性护理方法的探讨

刘屏;胡晶晶;蒋红

关键词:多样性护理, 手外科患者, 上肢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方法对手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疼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4-9月在我院手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手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患者多样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SDS和SA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VA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的SDS、SAS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AS及VAS评分优于住院时评分(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SDS、SAS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手外科患者的恢复状况、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心理状况及疼痛感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B族维生素在血液肿瘤患儿大剂量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B族维生素对血液肿瘤患儿大剂量化疗后口腔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 7年1月入住我科进行大剂量化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碱性漱口液漱口,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的B族维生素漱口液漱口.对比化疗第6~24天两组患儿口腔炎的分度情况、口腔炎的疼痛程度、患儿的心理焦虑情况以及体重指数(BM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化疗第6~11天,两组患儿的口腔炎分度以及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2~24天干预组患儿的口腔炎分度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对比两组患儿化疗第6~24天的焦虑评分情况,干预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化疗前两组患儿的BMI指数无统计学意义,化疗第15天开始,两组患儿的BMI指数较化疗前均逐步下降,对照组患儿的BMI指数更低;化疗第21~24天,干预组患儿的BMI指数开始升高,对照组患儿的BMI指数低于干预组患儿(P<0.05).结论 B族维生素对血液肿瘤患儿大剂量化疗后口腔炎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临床论证,但其治疗作用明确,能够明显促进化疗后口腔炎的愈合,同时降低患儿的疼痛及焦虑程度,提高血液肿瘤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鑫;苏军燕;章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服用法华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干预组按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血及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院外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陶爱伟;倪水妹;费杏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多功能便携式眼科安全用药盒的制作及应用

    青光眼是目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1].统计学数据[2]表明,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760万人罹患青光眼,到2040年青光眼患者会增长至1 118万人.目前,小梁切除术和减压阀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较为有效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3].而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使用的眼药水种类往往有所不同[4],且患者对于手术前后使用眼药水种类的认知不够,因此容易造成误滴眼药水.

    作者:杨培;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应急箱在PICU中的应用与管理

    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0.7%,即全国每年约有15~20万先心病患儿出生[1].伴随着外科技术和体外循环以及术后患者监护技术的发展,先心病手术不断趋向于低龄化和低体质量化[2].目前,我院小儿心外科年手术量达2 500余例,3岁以下手术患儿已占到67%,而危重患儿常需要床旁抢救,对PICU术后监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作者:贾艳;吴筱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结节性硬化症伴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

    目的 总结结节性硬化症伴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SRAE)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0月入住我院的8例结节性硬化症伴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先后行7次SRAE,并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预防继发性出血;落实术后常规护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积极治疗癫痫,做好出院宣教,加强术后随访.结果 SRAE术后,患者肾脏出血停止,血尿消失,肾功能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SRAE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伴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方燕飞;魏丽芳;何艳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癌症幸存者担忧癌症复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癌症幸存者担忧复发(FCR)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9月在门诊复查的癌症幸存者166例,采用中文版癌症幸存者担忧复发量表(CARQ-4)、中文版Mishel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测量癌症幸存者的FCR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探讨影响癌症幸存者担忧复发的因素.结果 癌症幸存者FCR得分为(23.60±8.61)分,其中总得分≥12分为154例(9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4.88±13.16)分,为中等水平;FCR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P<0.05).治疗方式、医疗保险、工作状态及疾病不确定感是影响癌症幸存者FCR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癌症幸存者普遍存在FCR,其中无医疗保险、待业者及疾病不确定感强烈的癌症幸存者更易出现FCR,建议临床和社区护理人员结合具体情况对此类人群予以关注,鼓励他们回归工作,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减少对癌症复发的担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婧睿;张晓楠;孙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亚谵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的进展

    随着人们对谵妄认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把注意力放在谵妄阳性与阴性之间的灰色领域.当患者没有达到谵妄的诊断标准,却呈现出部分的谵妄症状(意识障碍、思维紊乱、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种状态称为亚谵妄(Subsyndromal Delirium,SSD),其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其核心症状.

    作者:余翔;封秀琴;徐菊玲;郭芝廷;黄晓霞;毛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互联网联合新型干预模式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互联网+新型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在认知功能和基本生活能力改善中发挥的有效作用.方法 选取201 4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出院的160例新诊断的AD患者,随机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经神经内科护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后,再接受由延续护理服务部专职护士提供的基于“互联网+”随访咨询、健康教育、医疗诊治与居家访视的新型延续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对照组仅由神经内科护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对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MMSE)和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MM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01),干预组(15.44±6.32)分高于对照组(10.55±4.20)分;干预后1 2个月两组患者的B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3),干预组(64.27±28.37)分高于对照组(54.12±25.22)分.结论 “互联网+新型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基本生活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翟翠球;陈伟菊;黄瑞英;陈鸿;林清然;郑冬香;吴庆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关于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诊断性研究及经济学评价的质量评价

    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作为全球大的循证协作中心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循证资源的整合、传播和应用.在2016年11月,JBI推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以帮助研究者科学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本文旨在对JBI关于诊断性研究和经济学评价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详细解读,诊断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包括10个条目,从研究对象的选择、金标准的界定、资料收集及分析等方面评价其研究质量,经济学评价的质量评价工具包括11个条目,从经济学问题的界定、待评价方案、成本及结果指标、测量方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评价其研究质量.

    作者:顾莺;张慧文;周英凤;胡雁;邢唯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手外科患者术后多样性护理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方法对手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疼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4-9月在我院手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手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患者多样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SDS和SA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VA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的SDS、SAS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AS及VAS评分优于住院时评分(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SDS、SAS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手外科患者的恢复状况、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心理状况及疼痛感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屏;胡晶晶;蒋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学

    社区儿童及青少年保健护理2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成长与发展又译为生长发育.人类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自然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不仅包括生理的发展,同时也包含认知、心理社会、道德、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儿童及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生命周期中生长发育快的时期,也是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因此,了解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及特征,可以帮助社区护士掌握有关的理论及技能,明确社区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及其基本需要,提供适合于其所处生命阶段的社区护理.

    作者:胡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乳腺癌患者PICC原位置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乳腺癌患者PICC原位置换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在无菌技术下施行原穿刺部位PICC导管置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共统计24例原位置换乳腺癌患者,置换成功22例,换管成功率91.6%.其中20例置换导管1次,3例置换导管2次,1例置换导管3次.结论 乳腺癌患者PICC原位换管能解决患者穿刺血管选择有限,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住院患者的费用,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张小敏;陈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工作场所暴力发生多的类型是两种及以上暴力(49.3%);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有63.7%的护士至少遭受过一次工作场所暴力.(2)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PCL-C平均得分为(35.02±14.37)分;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21.8%.(3)在年龄组、遭受暴力频率、类型方面,PTSD阴性组与PTSD阳性组存在差异(P=0.023<0.05,P=0.000<0.01,P=0.003<0.01).其中26~30岁(48.9%)、近一年内遭受超过5次暴力(34.0%)与受两种及以上暴力种类(64.9%)的护士在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组中所占比例大.(4)职业倦怠各维度(除专业低效能感外)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7~0.382,P<0.01);抑郁总分与PCLC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0.416,P<0.01).(5)回归分析屁示,工作场所暴力频率、类型、情绪耗竭、消极怠慢、与抑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发人群,护理管理者应该制定有效措施维护该群体身心健康.

    作者:印怡臻;王安妮;张杰;张六一;张静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孕症家庭病耻感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生育是人类基本的权利,而不孕是全世界育龄期妇女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我国不孕的患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1%~2%上升至今天的10%~15%,且仍在继续升高[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是治疗不孕的重要手段,成为许多不孕患者的终希望,但现阶段IVF-ET妊娠率并不能达到100%,不孕患者生育的基本权利及社会繁衍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近期研究[2]显示,大部分不孕患者家属出现连带病耻感,不仅影响IVF-ET成功率、患者婚姻质量,增加IVF-ET治疗中断率,同时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患者社会关系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社会功能紊乱.笔者就不孕症家庭病耻感在IVF-ET中的结局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贺清;郭佩兰;刘月英;任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12月入住我科NICU的2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设为观察组,进行预见性的皮肤护理;回顾总结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科NICU的16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设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医用粘胶损伤、皮肤压伤、皮肤摩擦伤及液体外渗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医用粘胶损伤、皮肤压伤、皮肤摩擦伤及液体外渗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

    作者:郑晓燕;王凤;金慧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溶血原因的相关性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溶血的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进行药物试验的健康受试者提供的经静脉留置针抽取的药代血样本,对可能引起血标本溶血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相关性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的1 370个样本中溶血26个,溶血率1.89%;经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留置针的型号、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采集弃血与采集药代血的间隔时间是血标本溶血原因的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后,3 544个样本中溶血11个,溶血率为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静脉留置针采血过程中引起标本溶血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药物试验中血标本溶血率,保证试验结果科学可靠.

    作者:冯丽;陈刚;刘晨;顾怡蓉;王泽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肠造口患者压力知觉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调查肠造口患者压力知觉现状,探讨影响肠造口患者压力知觉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对168例结直肠癌行造口术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肠造口患者压力知觉总分为(31.52±7.40)分,肠造口患者压力知觉水平受术后并发症、职业状况、居住状况、宗教信仰、术后时间、造口用品费用来源、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肠造口患者术后时间、并发症、造口用品费用来源、自我管理是影响患者压力知觉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肠造口患者压力知觉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肠造口患者心理变化为特点的优质护理方案,从而减轻患者压力知觉降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杨;刘春娥;宋琴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佳证据应用

    目的 将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提高患者术前准备阶段的舒适度,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根据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的标准,遵循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施方案的制定、证据应用后的再次审查.得到了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数据库中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相关证据和相应的审查标准.利用问卷法、查阅病史、访谈收集数据.证据应用前后各选取了25例原发性肝癌待手术的患者和15名护士纳入.通过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障碍及可获得的资源,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护士问卷调查的正确率、患者舒适度评价证据应用前后的有效性.结果 基线调查中的5条审查指标在证据应用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术前禁食时间在证据应用后缩短了1.3h,禁水时间在证据应用后缩短了10.2h,护士问卷调查的正确率提高至95%,患者的舒适度方面也获得明显的改善.结论 通过分析循证实践中将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增进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对循证证据的应用意识,有效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确保了患者手术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俞静娴;徐建鸣;胡雁;肖文洁;任海丽;倪晓云;李世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97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住院期间实施6次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出院后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10次;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出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对比,出院时、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HAMD-17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以下预组治疗后3个月效果更明显,出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GQOL1-74评分于出院时、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心理功能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治疗前,而且治疗后3个月比出院时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和门诊均可以有效实施,但出院后持续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更好,其情绪和生活质量多方面改善明显,对促进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常淑莹;李黎明;贺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血透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肾衰竭患者并发剥脱性皮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9例艾滋病合并肾衰竭并发剥脱性皮炎患者,其中7例急性肾衰竭,2例慢性衰竭,采取综合措施对皮肤粘膜进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用自制导管小布袋固定导管,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 7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中有6例经过综合内科治疗后皮疹消失.1例慢性衰竭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另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相对严重,经4周治疗后皮疹完全消退.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是提高艾滋病合并肾衰竭患者并发剥脱性皮炎患者治疗成功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金萍;苏春雄;黄瑞芬;李思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