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吴红梅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伴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及门诊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205例,总结临床特征及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计算比值比和可信区间.同时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佳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女性、高学历水平、贫困经济收入、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及高Child-Pugh评分为乙肝肝硬化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其中Child-Pugh评分为强危险因素(OR 6.786,95% CI:3.7681~10.453),Child-Pugh评分预测乙肝肝硬化伴发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 CI:0.812~0.923,P<0.001),其大约登指数为0.556,佳临界值为6.7分,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76%和75.88%.结论 抑郁状态在乙肝肝硬化中很常见,女性、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贫困经济收入、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及高Child-Pugh评分为乙肝肝硬化合并抑郁症的高危因素,临床需早期识别其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上述人群治疗依从性.
作者:包晓春;张丽华;钱湘云;花萍;朱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赫赛丁在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应用中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 针对赫赛丁应用过程中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加强对护士的风险防范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正确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对药物妥善贮存,正确配制,精确计算剂量,正确输注,合理选择静脉,准确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处理.结果 30例接受赫赛丁靶向治疗的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在药物贮存、配制过程中,未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发现及处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9.2%.结论 通过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用药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赫赛汀在Her-2高度表达乳腺癌患者应用中的常见护理风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向川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1].2008年全球估计发病人数1279万,死于癌症人数为760万[2].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预计到2020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可能成倍增加[3].恶性肿瘤的高死亡率,难治愈,使很多家庭遭受重创.作为患者的照顾者,这个特殊的群体,面对患者死亡的不确定感,不仅担忧亲人的离去,还要承受来自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压力.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随着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现今癌症对家庭照顾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4-6].
作者:路静静;成巧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泵续泵并行法在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体外循环(CPB)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双泵续泵并行法更换泵前管路,对照组采用常规停泵换泵法.结果 观察组CVP(80.63±6.99)mmHg(1mmHg=1.33kPa)、MAP(11.24±2.83)mmH2O、R(92.37±17.01)次/min,对照组CVP(74.33±7.96)mmHg、MAP(9.97±3.12)mmH2O、R(104.03±17.46)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止持续输液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4例(6.24%),观察组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双泵续泵并行法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倩;李亚男;郝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口干对应用索利那新治疗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饮水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女性OAB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口服索利那新治疗4周,根据有无口干分为口干组和无口干组.治疗前后评估患者饮水量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结果 12例(14.6%)患者出现口干,70例无明显口干.两组患者间的一般情况、初始饮水量、初始OAB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口干组相比,口干组治疗后的饮水量改变、OABSS评分改变均较小.结论 口干是削弱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的一个因素,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作者:徐秋红;赵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传统护理腰带进行改良设计,解决长期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管路的护理问题.方法 本着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对传统的腹膜透析腰带进行改进.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西安某院肾病内科长期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3年5月-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腰带进行护理;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腹膜透析护理腰带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期间的透析管出口处感染、导管脱落及隧道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改良的腹膜透析护理腰带设计合理,能妥善固定腹膜透析管路,安全方便.观察组患者的出口处感染和导管脱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隧道炎发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改良的腹膜透析管路护理腰带使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更方便、安全、有效,它能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小琴;马芳霞;李霞;韩锦;周琳;芦宁;杨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随着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而出现的集现代化医疗技术为一体的特殊场所.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应用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它是挽救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有效工具,是ICU基本的抢救手段[1].调查[2]显示,在ICU中有39%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这项技术的应用尽管挽救了不少生命,但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与痛苦,如呼吸困难、疼痛、口干、失眠、焦虑、害怕等[3].呼吸困难是引起ICU机械通气患者不舒适的原因之一,它和疼痛有许多相似的生理和临床特征[4].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对疼痛的评估和管理,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困难的研究,国内鲜有报道.鉴此,本文对国外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困难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闫静;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支架模式以提升护理临床教师的急救教学能力.方法 基于近发展区理论构建支架式模式,并分析其优势.结果 以搭建支架-导入情境-协作学习-独立探索-效果评价5个步骤为基本环节的支架模式的构建顺利完成.结论 支架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师急救教学能力培养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及适用性.
作者:董丽;韩红梅;常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术中不同温度的灌洗液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拟在我院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术中灌洗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对照组术中灌洗液温度未做特殊处理,约为室温.记录患者术后48 h体温变化,血常规白细胞数,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 两组患者体温>37.5℃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血清P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温>38.5℃或血清PCT>0.05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37℃左右的灌洗液能够降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热的发生率.
作者:周晓华;何跃;刘瑶;奉友刚;何俊;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龄低体重儿心脏手术麻醉气道管理的护理配合,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体质量小于5kg、年龄小于4个月的131例低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行气管插管的物品准备、护理配合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 131例患儿中21例出现插管困难,积极处理后插管成功;1例插管未成功,使用1#喉罩保障通气顺畅;其他患儿插管顺利.插管过程安全,未出现严重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的现象.结论 手术室护士插管前充分准确的物品准备,插管中娴熟的配合,有预见性的物品、药品、用物的传递,严密生命体征的监护等,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安全顺利地完成低龄低体重儿的插管,做好气道管理,对提高围手术期的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保障患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淑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明确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停泵的佳时间,以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方法 选取2015年1-9月在福建某综合性三甲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自愿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100例.A、B、C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2 h、18 h和24 h暂停镇痛泵,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 h、12 h、18 h、24 h、48 h各时点的疼痛程度,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低血压、头晕、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排气、下床活动和排尿的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在术后18 h时,A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其他两组严重(P<0.05);C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和起床活动的时间较其他两组患者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18 h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暂停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佳时间点.
作者:林金云;林润;张凯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前瞻性巢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内使用呼吸机的VAP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非VAP患者匹配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预防VAP针对性护理措施执行情况.结果 共诊断VAP 19例,匹配的同期非VAP患者38例,VAP感染率8.68%;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使用比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ICU住院时间长;口腔清洁、气囊及肠内营养管理护理措施执行率低.结论 对高风险患者应加强预防VAP护理措施执行监管.
作者:张序心;卢美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气管切开已成为ICU抢救患者重要手段之一,气切系带的使用不合理或者选择不合适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如颈部皮肤潮湿性皮炎、水泡、溃疡的发生.笔者科室之前用棉布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据统计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我科气管切开套管气囊意外剪断率达3.2 %.气囊的意外剪断会造成患者的误吸,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为此科室对现有棉布系带的不足进行改良,研制了新型的气切绷带.
作者:姜淑庆;来文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社区常见症状护理症状是个体主观感到的异常或不适,是提醒个体就诊的起因,也是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了解社区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因和处理方法,有助于社区护士对疾病的危急程度作出判断,识别潜在的疾病危险,尽快作出对症处理和适时转诊,以确保病人得到及时诊治. 1 发热 发热(Fever)是社区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即称为发热.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其中包括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因此,快速筛查发热的病因,并作出正确的处理,对促进病人舒适、及时得到诊治、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作者:王志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鱼腥草联合盐包对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伴逼尿肌乏力(Acontractile detrusor,ACD)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下尿路症状(Low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到我院泌尿外科首次施行TURP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对照组(I组),鱼腥草组(II组),盐包组(III组),联合组(IV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鱼腥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两次用研磨好的鱼腥草外敷脐部20~30min;盐包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用加热的盐包外敷患者下腹部20~30min;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鱼腥草外敷脐部联合盐包热敷下腹部进行护理.对各组患者的可视前列腺症状评分(Visu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VPSS)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进行比较.结果 (1)3个月后四组患者IPSS评分、VPSS评分和QOL比较, IV组的平均数低于其它三组(P<0.05);四组患者的VPSS评分、IPSS评分、Q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鱼腥草外敷脐部与盐包热敷腹部是影响术后IPSS评分和VPSS评分的独立因素,鱼腥草与盐包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鱼腥草外敷脐部联合盐包热敷腹部有助于改善BPH伴ACD患者术后LUTS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孟露;周谊霞;李海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1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超过8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对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异常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总体缓解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74.4%;同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较低.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副作用较少;靶向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服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慧琳;韩红;朱慧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无缝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舒适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但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小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谢青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叙事教育法对护生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知识-信念-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2-11月在我院实习的79名高职实习护生按实习病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名,对照组39名.观察组采用叙事教育法对护生进行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法对护生进行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培训.运用自行设计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知识-信念-行为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培训后的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生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知识维度、信念维度和行为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教育法有利于护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跌倒的相关知识,树立预防跌倒的信念,从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良好的相关护理行为.
作者:张铮;郎黎薇;任琳;殷志雯;张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本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无因隐性失血而引起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面评估、加强管理、严密观察、耐心细致、抗凝止血、措施到位是预防和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沈方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评估ABCDE集束化镇痛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图书馆、MEDLINE、Web of SCIENCE 、EMbase中关于ABCDE集束化镇痛镇静策略的RCT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纳入3篇中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缩短ICU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Z=7.13,P<0.01)、ICU治疗时间(Z=6.85,P<0.01),降低谵妄的发生率(Z=4.40,P<0.01).结论 ABCDE集束化镇痛镇静策略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建议应用于每日的治疗护理中.
作者:姜文静;张玲;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