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级学科集中连续排班模式对眼科护士情绪及职业倦怠感等影响的研究

何颖蕾;范一丹

关键词:护理排班, 眼科, 护士情绪, 焦虑, 抑郁, 职业倦怠感
摘要:目的 调查三级学科集中连续排班模式对眼科护士情绪及职业倦怠感等多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泽我院眼科在职在岗独立担任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1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排班模式和针对科室特点进行修改的按眼科三级学科集中连续的新排班模式进行比较.通过自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新的排班模式较传统排班模式,各个量表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排班是各医院各科室需要实行的管理工作,合理的护理排班不仅能充分合理的利用现存人力资源,也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不仅能优化优质护理服务,也能增加护理人员的归属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病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液病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管理方法.方法 建立受试者管理小组,从各个角度进行受试者管理,并通过PDCA持续改进.结果 我科室受试者管理处于有序状态,在试验期间能够配合试验顺利进行.结论 我科室对于血液病受试者管理方法科学,有效保证了受试者的依从性,保证了试验数据的科学可靠,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作者:金京京;张桂敏;宋珊珊;赵晶;田丽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呼气阀在AECOPD患者中的排痰效果观察

    目的 评估AECOPD患者使用呼气阀的排痰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行CAT、6min步行距离、排痰前后VAS评分;对照组指导有效咳嗽排痰,观察组1使用振动排痰机排痰,观察组2使用呼气阀震荡效果排痰;观察入院后1h排痰的量、重以及连续7d的痰量.结果 三组患者1h痰液重、量、24h痰量、前5d痰量、出院CAT、VAS评分、6min步行距离改变幅度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7d痰量对照组与两组观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气阀用于AECOPD患者排痰效果好,痰量增多且易于排出,排痰后舒适度明显增加,有利于改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

    作者:谌登红;朱颖霞;康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参照医疗及护理路径、查阅文献、专家审定等方法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未应用计划单的868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应用计划单的88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应用计划单前后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血栓发生率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考核得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满意度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的护理计划单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提升了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专业水平.

    作者:梁莉娟;醋爱英;杨欣萍;袁少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前期肠外营养支持加后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总结针对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并发症.

    作者:彭信贤;李春华;钱佳栋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改良卧位对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影响与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卧位对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实行埋藏式起搏器术后患者12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在术后8h后观察组患者抬高床头15°~25°、下肢10°~20°与平卧位交替,根据体质量指数个性化灵活调整,对照组采用抬高床头15°~25°与平卧位交替.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切口疼痛、排尿、排便及卧位维持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维持侧卧位时间(P <0.05);排尿时间和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改良后半卧位提高起搏器术后患者舒适度、卧位的维持时间,减轻切口疼痛、减少排尿及排便时间.

    作者:杨晓敏;赵晓倩;过庆华;邵英;郭春芳;周玫玫;王汝兴;许正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经Dolenc入路治疗颅内复杂部位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采用Dolenc入路开颅治疗颅内复杂部位动脉瘤的术后护理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1月采用Dolenc入路治疗17例颅内复杂部位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olenc入路开颅夹闭动脉瘤,分析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结果 17例患者均采用Dolenc入路夹闭动脉瘤,所有患者动脉瘤均完整夹闭,其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患者出现同侧额叶梗死灶,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8例出现眼周淤青,其他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经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综合治疗,患者均恢复满意,康复出院.结论 经Dolenc入路夹闭动脉瘤术后可合并相关并发症,早期针对患者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恢复.

    作者:赵东红;胡晓瑾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院75例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包括心理干预、病情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以及从住院期间一直延伸至院外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训练及指导)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结果 75例患者手术及护理均获成功,术后无肠道并发症,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平均7d拔除尿管.术后住院时间为7~8d,术后随访持续12个月,50例患者拔除尿管后即恢复正常尿控,22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尿控,3例术后3~12个月内恢复尿控.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有助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江静霞;梁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效果评价

    交流老师:护理效果评价是将病人目前的健康状况与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是护理程序的后阶段.但评价并非仅仅在病人出院时进行,而是需要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学生:老师,你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来评价人的护理效果吗?

    作者:童淑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一例癌症晚期姑息性治疗患者并发压疮的循证护理实践

    目的 对1例晚期癌症姑息性治疗并发压疮的患者制定循证护理方案.方法 按PICO原则,针对患者临床表现提出问题,计算机检索National Guideline(1998~2011)、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4~2015)、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危重患者眼部护理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评价后,将适证据应用于该患者并观察患者的皮肤疗效.结果 实施该方案7d后疮面长出粉红色的肉芽组织,疮面缩小,分泌物明显减少,第9天伤口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结论 晚期癌症姑息性治疗患者因为长期受到癌性疼痛的制约而活动受限,科学地选择疮面清洗溶液和新型敷料的保护,可有效缩短压疮伤口的清洗时间与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詹爱容;谭佳丽;雷雨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措施的实施

    交流学生:好的.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为病人实施护理措施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吗?老师:可以.护理措施的实施非常重要,一般需要注意5个方面:第一,对年龄、疾病状态和信仰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第二,要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护理实施过程;第三,实施护理过程中要仔细、准确;第四,做任何护理操作都要规范、轻柔;第五,为病人实施的护理内容及病人对措施的反应情况应该完整正确地记录下来,并适时进行效果评价.

    作者:童淑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全麻下经硬质气管镜硅酮支架置入治疗大气道狭窄的护理

    目的 探讨全麻下经硬质气管镜硅酮支架置入治疗大气道狭窄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5年6月一2016年12月入住我院的5例气管良性气道狭窄的患者进行硬质镜下硅酮支架治疗,治疗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协助麻醉及硬质气管镜的插入,对低氧血症、CO2潴留等并发症予以及时观察及处理,通过雾化治疗、定期随访等对放置硅酮支架患者进行后期护理.结果 5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共置入硅酮支架5个,其中直形(TD)3个,沙漏形(ST)2个,无麻醉意外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正确的护理评估、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全面严密的治疗中观察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全麻下经硬质气管镜硅酮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并发症,缓解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

    作者:程秋泓;田松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社区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社区乙肝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下属社康中心接种乙肝疫苗的10000例作为样本,其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接种者情况,统计患儿发生异常反应的类型、发病时间以及发生异常反应的可能原因,以便制定相应处理对策;结果 总发生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5次;(由于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休克样本中未见发生情况,本研究不计入统计)观察组患儿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为主、硬结为主;发热患儿主要以男性及低于6个月的婴幼儿为主(P<0.05);发热患儿主要以3~6个月为主,占总比例的76.27%;局部红肿以1~3个月婴幼儿发生率较高占81.25%;局部硬结以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且3个月内的婴幼儿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发热患儿主要以夏季(5~8月)为主要发生季节,春秋两季较少,冬季未见;局部红肿及硬结主要以秋冬季节更为常见;结论 发生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患儿特点为月龄低于6个月,男性高于女性,发生异常反应类型主要以发热、局部红肿及硬结为主,患儿一般能够自然缓解,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可靠.

    作者:刘彩灵;廖婷;薛畅欢;彭亮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探讨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即在常规护理上加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兰;吴翔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多发下肢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症的护理管理

    目的 总结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多发下肢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症的主导的护理管理及经验.方法 采用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多发下肢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症的管理模式,即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教育、脂肪栓塞症的风险评估、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及监护.对于并发脂肪栓塞症者立即配合临床医师开展抢救并转入ICU进行全面治疗.结果 高度可疑脂肪栓塞的21例患者中,2例终诊断为胸腔积液,1例为外伤性颅脑损伤,其余患者终确诊为脂肪栓塞症.结论 对于多发下肢骨折采用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脂肪栓塞症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对该疾病早期诊断及预防.

    作者:陈伟伟;裴宝瑞;张雪;李翠花;刘伟;郝春艳;赵国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健康管理对旅游客车司机糖尿病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旅游客车司机糖尿病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客运公司组织司机年度健康体检中的67例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史者作为对象进行调查,并在随后的12个月里从人文关怀、宣教内容、宣教方式、高危人员干预、家庭参与、分层监管等方面实施管理.2016年4月对符合研究条件的65例对象进行评估.结果 客车司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4.79%.实施健康管理前、后,院外遵医行为优良率分别为43.28%、72.3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遵医行为良好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平均水平好于遵医行为不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管理能够帮助司机提高糖尿病院治疗依从性,投入经费少、实施方便、见效快.但需要动态评估、科学指导、客观评价、常抓不懈.

    作者:王洪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优化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优化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优化管理模式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分诊、实施CT、实验室检查及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1周后的神经功能状态(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分诊、实施CT、实验室检查及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管理模式可以优化诊疗流程,使患者尽快接受溶栓治疗,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及预后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魏红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早产儿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建立微信群在新生儿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140例早产儿家属分为对照组(A组)70例和研究组(B组)70例,宣教前为A1和B1,宣教后为A2和B2.研究组以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宣教方式进行指导,对照组按常规宣教方式指导.结果 经过不同宣教方式后发现微信平台组(B2)MSSNS得分为(50.31±10.10)分显著低于传统方式宣教组(A2)(71.01±10.81)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对照组及研究组满意度总评分变化比较,经过不同宣教方式后发现微信平台组(B2)得分为(30.7±5.11)分低于传统方式宣教组(A2)(39.43±8.05)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使用微信行早产儿家属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焦虑.

    作者:乔筠;李亚玲;朱清碧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配合方法和要点.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3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术中配合过程.结果 3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影响手术事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讨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要求护士操作技术熟练,理论基础扎实,提前备齐特殊用具,熟悉手术步骤,配合娴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庄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智能化成组管理对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用智能化成组管理对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9月在本中心就诊的20~40岁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进行体质量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与臻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相结合建立的PCOS患者成组管理系统进行体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体质量、BMI、腰围变化及其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体质量管理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管理后体质量、BMI、腰围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56%),与对照组患者妊娠率(26%),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化成组体质量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教育体质量管理,其不仅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且控制了体质量、提高了妊娠率.

    作者:吴嘉齐;吴日然;骆翠媚;柯玩娜;林秀峰;黄美玲;吕燕君;杜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放射性药物输送盒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上护士在使用放射性注射剂药物时,通常将分装好的放射性药物吸入注射器或储药瓶内,再放到治疗盘内,用治疗巾盖好,通过输送平台移至专门的注射台对患者进行注射.

    作者:练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