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虹;李丽萍;吴菁;汪际
目的 探讨垂直移位技术应用于重症患者更换病床操作中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入住我科的(体质量> 80 kg)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垂直移位技术为患者更换病床;对照组应用传统多人徒手操作法更换病床,应用患者舒适度评分量表对比分析两种搬运法的临床效果;对护理操作人员搬运后自身损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操作人员搬运后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即刻痛及损伤.结论 使用垂直移位技术为患者更换病床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临床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对医护人员的自身损害.
作者:吕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和对比皮肤表面缝合器与传统针线缝合方式在闭合胆道手术切口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肝胆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采用皮肤表面缝合器闭合切口,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的针线缝合闭合切口,对比两种缝合方法的切口表层缝合时间、术后7~14 d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缝合表层时间1.5 min,对照组8.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缝线反应为0,对照组为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8 d切口的缝线压痕发生为0,而对照组为全部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闭合肝胆手术切口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易行,且可减少切口愈合后的瘢痕形成,可用于皮肤切口的一期闭合.
作者:许瑞华;冯碧;高敏;叶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是长期困扰护理教育的一个难题[1].情境模拟教学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通过创设接近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习者参与其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职业技能、增进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2].近年来,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国内外护理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于2015年1月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护理学院进行一年的访问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随堂听课深入地了解了情境模拟教学在弗吉尼亚大学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将情境模拟教学在弗吉尼亚大学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作一介绍.
作者:李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指采用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1],传统CRRT技术每天持续治疗24 h,目前临床常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适当的治疗时间[2].随着CRRT技术的日趋成熟,其治疗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肾脏的替代治疗,还扩展到常见的危重患者的急救中.我科也将此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儿童的肾脏功能替代治疗及危急重症患儿的治疗中,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和观察全由护士负责,所以在CRRT的治疗中护士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儿科的治疗中对护士的要求更高,其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收治的年龄仅9个月,体质量9 kg的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芹;陈秀英;马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优化不耐湿器械手工擦洗流程,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将200件手工擦洗器械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由一个人完成,流程:自来水擦洗→含酶清洗液擦洗→纯水擦洗→酸化水擦洗→纯水擦洗;B组由2人完成,流程:第一人自来水擦洗→含酶清洗液擦洗,第二人纯水擦洗→酸化水擦洗→纯水擦洗,两种方法擦拭后,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清洗质量.结果 A组RLU均值44,B组均值21,两组均低于生产厂家提供的发光单位(RLU)≤45的推荐值,两种手工擦洗方法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擦洗流程器械的清洗质量明显优于A组擦洗流程器械清洗质量.结论 对于不耐湿手工擦拭器械2人擦拭可实现洁污分开,有利于提高清洗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杨晶晶;周晓丽;黄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评估护理干预对减轻疼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科60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五指疼痛评估法对其进行详细疼痛评估并及时准确给予疼痛治疗,总结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60例癌症患者根据疼痛评估后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效果显著,患者入院时、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有癌痛的患者,应引起足够的护理重视,早期进行动态疼痛评估,适时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和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严婷婷;袁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跨肺压监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1-10月收治我院重症医学科经CT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在急诊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rol加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例,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入室后,每日均给予肺复张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食道压监测设定呼气末正压(PEEP)值,维持跨肺压为正值;对照组患者则通过PEEP递增法设定PEEP值,观察两组患者0h、24 h、48 h、72h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及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0h及入室时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观察组患者通过食道压监测维持呼气末跨肺压为正值后24 h、48h、72 h监测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食道压监测设定PEEP值在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手术后患者跨肺压维持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且在维持跨肺压的过程中更需要护士精心护理,规范护理操作,连续监测、自动调整气囊压力,保持呼吸机管路的密闭性.
作者:唐燕;冯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评估一直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题,围术期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来自多个方面,而现有的国际公认的压疮评估工具并不完全适用于手术室,笔者为寻找适合术中压疮评估的工具提供文献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对国内文献进行回顾式分析,综述大量有关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评估工具的文献,系统归纳手术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与专用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压疮危险因素与评估工具对减少压疮发生的影响关系,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可概括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大类.针对其危险因素,研究者自制的各类压疮评估量表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均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关注和警惕意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实效性不高,缺乏持续、动态的评估性和围术期护理的系统性、完整性.结论 一个完整、标准、规范的专用评估工具能够及时指导护士对手术患者采取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措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并提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晨;张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小儿慢性肉芽肿病(CGD)是致死性遗传性白细胞功能缺陷,临床主要特征为由于某种原因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缺乏,导致宿主吞噬细胞系统产生的活性氧、H2O2产生减少,杀菌功能缺陷[1].患儿对各种过氧化氢酶阳性菌属,如葡萄球菌、沙雷菌、曲酶属等高度敏感,反复发生慢性细菌感染,感染局部形成慢性肉芽肿.以皮肤、肺及淋巴结广泛肉芽肿性损害为特点.发病多在2岁以内,少数可晚至10岁以后.初是耳和鼻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逐渐进展为化脓性皮炎,形成瘢痕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是CGD的重要表现,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常见于肝脏、脾脏、肺及骨骼.[2]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CGD报告如下.
作者:李庆;曹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集体食物中毒的应急护理预案的制订和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2013年5-11月我市发生的4起(69例患者)食用青川鱼集体食物中毒的突发事件,我们制订了一套应急护理预案并加以实施.评估抢救护理效果、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69例患者均得到及时、高效、有序的生理救护和心理护理,平均抢救时间为(39.7±10.8)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3±1.3)d.4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19例患者经急诊留观室治疗12~24 h后症状康复出院,4例患者住院治疗2~3 d后好转出院.抢救护理显效率93.3%,有效率9.7%,总有效率10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集体食物中毒应急护理预案的制订和实施,有利于急救现场的组织管理,促进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抢救效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负压抽吸式灌肠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2例,在传统清洁灌肠的基础上,吸引管接负压吸引器,维持一定的负压,以提高灌洗效果.并回顾性收集既往采用传统清洁灌肠的相同病例20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患儿腹胀的缓解率、术中粪便的残留情况、术后吻合口感染以及肠瘘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采用负压抽吸式灌肠对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具有缓解症状明显,术前肠道准备良好以及减少术后吻合口感染以及肠瘘的发生等多项优点.结论 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负压抽吸式灌肠具有可行性,且较传统清洁灌肠有更多的优点.
作者:王乐;段建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术后患者的理想卧位,促进产妇舒适.方法 选择产科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取垫枕卧位2h更替侧卧位,6h后取半卧位.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h,6h后指导翻身活动.比较两组产妇呼吸、血压、头痛、头晕、呕吐、舒适程度.结果 观察组呼吸、血压、头痛、头晕、呕吐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患者,在麻醉顺利的情况下,无需采取传统体位护理模式,可术后垫枕、取自由卧位、翻身改变体位可减轻疲劳,增加产妇舒适度.
作者:沈洁;邓六六;李忠芳;陈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显微手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体会.方法 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显微手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和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8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再植断指发生栓塞坏死,其余均成功,治疗成功率达97.5%.结论 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显微手外科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乐荣荣;胡晶晶;魏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制订一种科学、合理并适用于妇科、产科住院患者的首次护理评估单,提高妇产科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的质量,体现专科性,全面筛查患者的安全隐患,同时缩短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方法 针对妇产科住院患者的疾病种类及患病特点,通过临床调研并全面征求医院妇产科专家及护士长的意见及建议,在原有住院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的基础上,设计适用于妇科、产科的表格式首次护理评估单.结果 护士书写首次护理评估单的时间由应用前的10~15 min缩减到时5~8 min,对妇产科首次护理评估单的满意率由原来的82%提高到98%,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减少了工作量.结论 缩短了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确护理问题并对患者的潜在住院风险进行初步筛查和管理,方便护士快速识别并掌握患者的专科疾病资料及危及患者安全的风险因素,为护士制订护理目标、落实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耿秀娟;丁晶晶;张海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病人加温系统与液体加温输入法对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及麻醉后寒战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加温系统组(F组),液体加温输入加温组(W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记录产妇的体温,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和强度,及热舒适度模拟评分.结果 麻醉后20 min上肢体温增加明显,且F组明显高于W组和C组(P<0.01);麻醉后40 min机体核心温度下降明显,且F组、W组明显低于C组(P<0.05);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F组、W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且F组高于W组(P<0.05);热舒适度模拟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人加热系统与液体加温输入法对防止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低体温及降低麻醉后寒战有明显作用.
作者:曹海洋;李赫;罗超;曹梦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不同水化方式对肾功能正常人群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的240例患者分为A、B、C、D四个组,实施不同水化方式.A组采用常规口服方式,B组采用标准化口服方式,C组采用静脉水化方式,D组采用静脉加口服方式.将患者水化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与基础血清肌酐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水化方式对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结果 (1)四组患者基础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化后第3天各组间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水化后第3天血清肌酐均值较基础血清肌酐均值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18.3%(11/60),B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C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D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3.3%(2/60).水化后四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间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标准化口服方式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标准化口服方式、静脉水化方式、静脉加口服方式都可以有效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
作者:刘立艳;李艳;万业达;张越;李宝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职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其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1].同理,护理职业价值观(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是指个人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对于护理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体现在其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观点上,是决定护理人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行为导向性.多项研究提示,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与护士职业满意度[2]、护士离职意愿[3]、职业倦怠[4]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吴隽彦;王惠芬;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开展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并为这类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实战经验.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临床痊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仅给予每月1次的电话追踪随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并解答家属护理过程中的疑惑;另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临床痊愈出院的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开展家庭康复护理,每周1次,持续6个月.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脑卒中残损量表(SIAS)及日常活动能力(ADL)测评,并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脑卒中残损量表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肌张力恢复情况及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活动能力,强化患者自我护理的的信心,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
作者:强荧艳;陈维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层流病房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漱口水漱口,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再增加透明质酸涂抹口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时间、溃疡分级及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时间、溃疡分级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透明质酸可以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并减轻患者口腔溃疡的严重程度和口腔黏膜疼痛的程度,是一种很好的用于预防口腔溃疡的局部药物,值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艳蓉;史苏霞;汪洪;范超帅;李建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耸肩法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置管体位操作,观察组在耸肩下进行置管操作.置管成功后拍胸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比较两种方法的异位率.结果 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1.43%),观察组1例(3.57%).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4.08,P=0.043 4).结论 耸肩法能有效地降低在置管过程中PICC导管穿刺的异位率.
作者:孙玉梅;张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