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萍;张卫中;徐美文
目的:探讨加强消化内科风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消化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开展护理药品出错、投诉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评定。结果通过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无论是在药品出错还是投诉方面均减少明显(χ2=7.24,P<0.01;χ2=6.24,P<0.05);患者满意度上升高明显(χ2=5.05,P<0.05)。护理人员的焦虑比例降低明显(χ2=6.76,P<0.05)。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不仅有助于降低消化内科护理药品出错和投诉情况,而且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大有裨益。
作者:沈琼;朱红芹;蒋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神级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8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及肠内营养护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清蛋白,前白蛋白等及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死亡2例,发生代谢性并发症4例,感染性并发症16例,胃肠道并发症2例。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并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蛋白含量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会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和预防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方法对42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术前充分评估、营养干预、术前访视、心理干预及术后严密监测识别、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疼痛控制、管路安全护理等。结果仅2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2d后症状控制,未再发谵妄。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保障患者安全,促进高龄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护理质量。
作者:童雅萍;汪和美;姚英燕;陈伟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我科进行分娩的初产妇2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34例。对照组初产妇施行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初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并分别对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祺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出血较多的手术,出血量可多达800~1200 m l以上,需要输入大量同种异体血,异体血不仅血源紧张,价格昂贵,而且会导致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而自体血回输技术操作简单、有效,我科为5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采用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方式,为居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术后患者分阶段提供康复指导,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将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按传统方式进行家属督导,另一组在家属督导基础上,由研究者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进行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相关知识、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后患者掌握术后居家自我护理知识及康复技能,访视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经χ2检验,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应用连续照顾性家庭访视对居家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提供有计划的护理评估及康复护理,解决了出院后家庭护理支持不足的现象,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毛慧萍;张卫中;徐美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疼痛控制的认知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3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疼痛教育。调查两组产妇健康教育前后疼痛控制认知情况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对照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19.68±1.8)分,干预组为(20.12±2.13),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在健康教育和疼痛教育后,干预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27.62±1.9)分,高于对照组(20.05±2.3)分,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疼痛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满意度、所有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疼痛教育是提高产妇对疼痛控制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产妇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陈莺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老年人口中,年龄每增加5岁,痴呆(Alzheimer`sisease ,AD )的发病率可逐增1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 )的发病率也缓慢增长[1]。由于我国老年福利院还比较少,痴呆患者多在家中由亲属照顾,常年的照顾给照料者带来极大的压力,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也影响了痴呆患者的疾病康复。因此,有必要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照料者的情绪稳定。
作者:王恒飞;陈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的手术护理配合。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安全返回病房,术后8~16 d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能有效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新的手术模式。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物品及患者各方面的准备,明确职责,熟悉手术的相关步骤,密切配合手术,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晨霞;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型受试者对静脉穿刺疼痛体验的关联程度。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年龄、性别以及血型等基本信息,采用马克盖尔法分类受试者既往和当前疼痛体验。结果静脉穿刺环节,受试者既往和当前疼痛体验分别与性别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001,P<0.05),与血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P=0.446,P=0.485)。结论静脉穿刺环节中,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女性受试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疼痛体验,发挥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刘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急诊科抢救室、留观室的4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依据本院的医疗制度和急诊科实际情况,制订急诊护理量化安全评分标准,护士遵守该标准进行评分考核,评价患者护理安全情况,比较实施该制度前后急诊护理的变化,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意见。结果实施急诊护理量化管理模式后,护士的医学知识水平、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水平、护理文件书写正确率合格率、突发事件处理水平、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考核优秀率均有明显提高。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量化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中提高医护水平、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提高护理水平质量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导管室绩效考核体系,并使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导管室管理人员提供高效、可靠的绩效管理途径。方法通过专家会议,使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研发导管室绩效考核管理软件,并应用于导管室。结果绩效信息化管理1年后,护理人员对奖金分配的满意度从41.67%上升到91.67%,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0.2%上升至96.0%,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1.8%上升至96.9%, P<0.05。结论科学的绩效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满意度,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介入护理质量,加速了专科护理的发展。
作者:张峥;毛燕君;高嵩芹;江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心肺联合移植(CHLT )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围手术期处理复杂。我院2003年7月~2012年8月完成心肺联合移植3例,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江;许玮;孙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液体石蜡油在头部取皮创面凡士林油纱痂壳脱落中的应用。方法头皮取皮后创面愈合共100例,50例用生理盐水喷洒凡士林油纱痂壳作为对照组,50例用液体石蜡油喷洒凡士林油纱痂壳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凡士林油纱痂壳脱落过程中疼痛程度与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油纱痂壳脱落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46);头部创面凡士林油纱痂壳的脱落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 P=0.007)。结论液体石蜡油能够促进头部取皮愈合创面凡士林油纱痂壳的脱落,减轻患者的痛苦,为再次头部取皮手术节约时间。
作者:戴村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时抚触配合拉玛泽呼吸法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产前检查中接受过拉玛泽呼吸法训练,并在产时给予抚触的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未在门诊接受拉玛泽呼吸法训练,且产时未给予抚触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产程平均时间、分娩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分娩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产程平均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分娩时疼痛的耐受程度更好、阴道分娩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产时抚触配合拉玛泽呼吸法能有效缩短产程、降低分娩痛苦、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刘惠贤;时惠霞;殷叶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方法(N RS-2002)评估肝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院拟行肝癌术后化疗患者158例纳入本研究,采用N 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临床营养支持研究。结果158例患者有51.9%的患者具有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肝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率整体较高,并且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率较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高。结论肝癌术后化疗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临床上整体临床营养支持率高,肝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与患者年龄和肝功能相关。
作者:余艳;沈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改良后的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协同愈脐胎毒清对促进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平产出生的足月无并发症的新生儿100例,按单双数分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A组50例接产时采用无菌双气门芯平脐结扎,同时协同愈脐胎毒清敷脐和加强日常脐部护理;于母婴同室24 h、48 h、72 h内分别观察该脐带结扎方式及脐带残端管理对新生儿住院期间降低脐部并发症、促进脐部愈合残端自然脱落的效果。B组50例采用与A组同样的结扎方式,脐部覆盖无菌纱布外用一次性脐绷带,次日不再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直接暴露残端并加强日常护理。结果 A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院内脐部愈合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结扎方法协同愈脐胎毒清应用简便、安全,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对促进脐部残端高自然院内脱落效果显著。
作者:毛佳慧;徐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PDN置换术患者常见并发症,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3例采用PDN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验,对PDN置换术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3例患者经PDN置换术及相应的护理后,无一例发生假体移位与脱出、椎间隙感染,3例术后发生腰痛,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86.96%。治疗前 Oswestry 评分为(40.9±12.5)分,治疗后为(14.5±4.9)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t=25.84,P<0.05)。结论 PDN置换术后可出现椎间隙感染、腰部疼痛、假体脱出和移位等并发症,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缝线与缝皮钉缝合切口对肺癌患者术后切口早期疼痛的影响,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肺癌开胸手术患者130例,对照组(缝线缝合切口)58例,观察组(缝皮钉缝合切口)72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麻醉情况、术后一般情况、咳嗽意愿评分、手术切口状况及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简明疼痛问卷对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红肿和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咳嗽意愿评分明显提高(P<0.01),术后早期的1级、2级发生率有显著变化(P<0.05),1级疼痛患者数增加,2级疼痛患者数减少。结论不同切口缝合材料是肺癌开胸手术患者早期疼痛发生率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与缝线相比,缝皮钉具有痛苦小、切口美观及愈合快的特点。护理上要求多翻身、叩背,指导并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及早下床活动。
作者:毕丽;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早期进行护理观察干预对活体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2012年实施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术患者7例,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效果。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动脉血栓形成及栓塞等。本组患者出现1例急性排斥反应、继发出血1例、1例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所有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经治疗和早期护理干预后治愈,术后1年生存率达100%,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术后早期细致的监测与护理,有预见性地采取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高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