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xcel表格在介入导管室绩效管理工作量统计中的应用

贾俊格;阴晓婷;杨兰萍;蒋艳艳;秦延平;王娜;路培

关键词:绩效, 系数, 自动填充, 折合分, 工作量
摘要:目的 把复杂的护理工作转化成可用统一标准衡量的数据,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方法 确定量化项目及系数,建立护理人员信息库和个人工作量统计表,利用表格的智能功能,把护理工作转化成数据进行量化考核.结果 详实的量化管理,为绩效考核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使薪酬分配落到实处,为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奠定了基础.结论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护理队伍.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式吸痰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早产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应用循证护理对早产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NICU收治行呼吸机通气的早产儿5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在机械通气期间均进行开放式吸痰.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吸痰操作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以及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律变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5±2.5)d,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4.5±3.8)d,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行开放式吸痰操作的患儿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维持患儿SpO2以及HR的水平,降低患儿呼吸机肺炎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张国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晚期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咽腔巨大溃疡的护理

    目的 总结35例晚期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腔巨大溃疡患者的护理,提高临床对晚期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质量.方法 对35例晚期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腔巨大溃疡患者行鼻咽镜下清创术,术后配合严格的药物鼻咽冲洗、局部上药护理等方法,促进溃疡愈合.结果 35例患者中18例基本愈合,8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2例颅底骨坏死,2例在头颈外科行鼻内镜下清创术,1例颅内感染,无1例鼻大出血.结论 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鼻咽镜下清除坏死物术后护理,药物鼻咽冲洗,鼻大出血护理、症状护理及出院指导.

    作者:项冬仙;张美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皮骶骨螺钉固定治疗Tile C1.3型骨盆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Tile C1.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术前大重量牵引复位,部分残留旋转移位者术中斯氏针或外固定架辅助复位,C型臂透视机引导下经皮微创骶1、2椎体植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专科护理方法.结果 24例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7个月,平均27.1个月,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及盆腔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患肢短缩,短缩小于2 cm;根据Majeed[1]评分标准,术后评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通过透视引导下行Tile C1.3型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术前做好大重量骨牵引治疗复位骨折的护理,使垂直移位在牵引下得到复位,以及利用其他相应的临床护理,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牛志霞;孟庆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根管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器械取出根管内断针中四手操作护理运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根管显微镜结合超声根管器械下采用四手操作的护理方法,在根管内断针取出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根管内断针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显微镜下根管内断针取出术,其中观察组实施四手操作的护理方法,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管内取出断针的操作极其精细,耗时长,采用成熟的四手操作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包年香;于莹;周利文;张志娟;黄丽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巧用1ml注射器

    临床在转运危重患者时,常常会用到氧气袋,而氧气袋导管与一次性鼻导管之间一般采用玻璃接头将其连接.但在临床使用中,玻璃接头存在着安全隐患,它易摔碎且伤及患者和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常为此而烦恼.鉴此,我科2012年以来,采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代替玻璃接头将其连接,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将1 ml一次性注射器的活塞抽出,去掉针头,剪掉注射器针筒尾端,将注射器空筒连接在一次性鼻导管与氧气袋导管之间即可.

    作者:宋月媛;程东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心理学

    个性倾向性2.2 动机的分类 人类的动机相当复杂,种类十分繁多.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长远、概括的动机,以及暂时、具体的动机;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根据动机的意识性,可分为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等.但大多数学者依据动机的起源,将动机区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作者:郭瑛;李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眼内窥镜辅助下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重症眼外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眼内窥镜辅助下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重症眼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1例眼内窥镜辅助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重症眼外伤围手术期患者,针对性进行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手术中与术者紧密协作,手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体位护理干预.结果 手术后随访1~3个月,19例视力较手术前高,2例与手术前相同,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进行中与术者严密地相互配合,手术后加强患者有效俯卧位时间干预和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对保证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程璐敏;马剑晴;黄娟;郑雪;张萌;蒋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ICU设置兼职护理质控小组长的做法与成效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ICU按管理内容设置质控小组长的做法与成效.方法 在原有层级模式护士长—护理组长—带班护士—责任护士的基础上,按管理内容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采用护理部季度质量检查分数和问卷调查法,对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职业承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前后,患者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5,P<0.01);医生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23.13,P<0.01);护士职业承诺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566,P<0.01),护理质量分数提高.结论 设置护理质控小组长后,医护患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

    作者:张晓梅;邓逃生;肖瑞;陈琼;赖琳艳;谭庙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方法 在消化科病区内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全面改善护理服务的环境及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并对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后,消化科护士的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消化科病区内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显著降低,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实施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并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钱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的对比分析及护理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9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例.两组患者分别记录心包及纵隔引流量,两组间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凝血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术后FB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引流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较多,密切注意两种手术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给予针对性监护,可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

    作者:杨瑞冬;于亚群;冯亚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医疗护理工具包的设计与应用

    剪刀、胶布、笔、尺、棉签袋、静脉敷贴、警示标签卡等医疗护理工具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为方便床边操作,避免遗漏工作项目,我们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设计并制作一款医疗护理工具包,可将各种医疗护理用具和物品分类放置,随时携带,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1 设计医疗护理工具包(图1)包括包体和固定连接在包体的腰带.包体包括主袋、第一附袋、第二附袋和侧方胶带固定环.其中主袋为上部开口的矩形包结构,其外侧正面并排固定设置3个第一附袋和第二附袋,第一附袋和第二附袋之间错层排列,且均为上部敞口.包体侧方胶带固定环为带状物,其中一端可暗扣拆卸,方便套上胶布圆孔.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术前指导

    交流护士:小倪,您好!明天就要做手术,现在我要为你做术前准备,并告诉你手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病人:哦,好的,谢谢你.今天早晨查房时医生已告诉我手术的方法,而且说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所以我很担心手术后的效果.护士:医生和你讲清楚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是对的.这种手术比较复杂,手术时间也较长,开展这种手术的医院也不是很多.但是你放心,我们科开展这种手术已有一段时间,手术做得较多,效果也不错.只是手术的成败与您密切相关.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睡眠干预对风湿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眠于预对风湿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风湿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睡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睡眠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干预有利于改善风湿内科患者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田春萍;王建玲;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一次性水杯在小儿气雾剂中的巧用

    婴幼儿哮喘是儿科病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常选择辅舒酮或爱全乐等药物辅助治疗.但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患儿的不配合往往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本科室利用一次性水杯制成一种既简单美观又容易被患儿接受的简易面罩,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市售绘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纸杯或者一次性塑料透明水杯一个、剪刀一把.

    作者:焦艳艳;陈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住院患者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的效果评价.方法 2011年5月开始,对住院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导管滑脱评估,对应危险度的分值,采取针对性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并进行每周评分和督查.结果 住院留置导管的患者280例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减少,与2010年同期相比,高危导管拔管减少到2例,住院时间缩短到8.7d,病人满意度提高到1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导管滑脱危险度评估表的临床应用,使我科的导管护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护士对留置导管的危险评估和预测能力,加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大限度地降低了导管脱落的发生率.

    作者:李谆;朱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目的 开展综合ICU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教育并评价成效.方法 对我院综合ICU 32名护士进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对培训前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系统护理培训后,护士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培训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教育,促使他们不断了解和认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性,从而加入到自主进行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的队伍中来,降低病区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张慧;吉凤华;刘卫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8例置管患者中,用于增强剂团注98次,持续化疗泵注射190次,中心静脉压监测3人次,静脉高营养输注4例.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能满足肿瘤患者反复多次团注增强剂、双通道联合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输注等需求.在患者治疗初期,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早期为患者留置导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吴婉英;杨方英;高利琴;邵秋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例高龄A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5例好转出院,1例院内死亡.结论 采用IABP及PCI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高龄AMI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周莲;江敏;文玲;朱建芳;李丽华;易坪;彭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4例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症状多、感染细菌种类多、死亡率高.结论 加强对老年肺部感染ICU患者的护理与管理,实施无菌操作,创造无菌的环境,科学用药,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患者体温变化及护理对策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体温变化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将60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在相同室温下进行,观察组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保温,冲洗液用水浴箱加温到37℃,循环水变温毯保持体表温度,吸入气体加热湿化等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体温变化.结果 与术前基础值和保温组相比: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后90、120、150 min及术毕各时间点体温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保温组术中及术毕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患者体温会显著降低,采用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体温正常.

    作者:许敏;方茜;陈幼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