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式吸痰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早产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张国英

关键词:开放式吸痰, 循证护理, 心率, 血氧饱和度
摘要: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应用循证护理对早产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NICU收治行呼吸机通气的早产儿5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在机械通气期间均进行开放式吸痰.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吸痰操作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以及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律变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8.5±2.5)d,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4.5±3.8)d,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行开放式吸痰操作的患儿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维持患儿SpO2以及HR的水平,降低患儿呼吸机肺炎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利于患儿预后.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咽腔巨大溃疡的护理

    目的 总结35例晚期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腔巨大溃疡患者的护理,提高临床对晚期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质量.方法 对35例晚期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腔巨大溃疡患者行鼻咽镜下清创术,术后配合严格的药物鼻咽冲洗、局部上药护理等方法,促进溃疡愈合.结果 35例患者中18例基本愈合,8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2例颅底骨坏死,2例在头颈外科行鼻内镜下清创术,1例颅内感染,无1例鼻大出血.结论 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鼻咽镜下清除坏死物术后护理,药物鼻咽冲洗,鼻大出血护理、症状护理及出院指导.

    作者:项冬仙;张美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形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加强手术室科学管理,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观察指标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作者:邱红;张金凤;刘兰莲;蔡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低位骶骨肿瘤En-bloc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低位骶骨肿瘤En-bloc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21例中低位骶骨肿瘤患者,均采用En-bloc切除术,术前重视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括约肌收缩训练;术后加强对手术切口、引流管的护理以及指导功能锻炼,尤其加强对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尿潴留、大便失禁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4~6周下床活动;随访时间为6个月~7年,其中2例S3-5脊索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8和24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 采用En-bloc切除治疗中低位骶骨肿瘤能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晓林;万昌丽;杨兴海;肖建如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Excel表格在介入导管室绩效管理工作量统计中的应用

    目的 把复杂的护理工作转化成可用统一标准衡量的数据,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方法 确定量化项目及系数,建立护理人员信息库和个人工作量统计表,利用表格的智能功能,把护理工作转化成数据进行量化考核.结果 详实的量化管理,为绩效考核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使薪酬分配落到实处,为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奠定了基础.结论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护理队伍.

    作者:贾俊格;阴晓婷;杨兰萍;蒋艳艳;秦延平;王娜;路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术前指导

    交流护士:小倪,您好!明天就要做手术,现在我要为你做术前准备,并告诉你手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病人:哦,好的,谢谢你.今天早晨查房时医生已告诉我手术的方法,而且说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所以我很担心手术后的效果.护士:医生和你讲清楚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是对的.这种手术比较复杂,手术时间也较长,开展这种手术的医院也不是很多.但是你放心,我们科开展这种手术已有一段时间,手术做得较多,效果也不错.只是手术的成败与您密切相关.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强脉冲光联合维拉帕米治疗颜面外伤早期瘢痕的护理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维拉帕米治疗颜面外伤早期瘢痕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颜面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强脉冲光联合维拉帕米治疗颜面外伤早期瘢痕,并同时进行对应护理.观察强脉冲光联合维拉帕米治疗颜面外伤早期瘢痕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结果 强脉冲光子治疗仪联合维拉帕米治疗组总有效率91.4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FACT评分(159.43±23.44)分,高于治疗前(104.65士21.65)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维拉帕米治疗颜面外伤,早期瘢痕治疗效果良好,在治疗过程中对症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卓桐;张灵;周继涛;张艳红;王荔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医疗护理工具包的设计与应用

    剪刀、胶布、笔、尺、棉签袋、静脉敷贴、警示标签卡等医疗护理工具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为方便床边操作,避免遗漏工作项目,我们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设计并制作一款医疗护理工具包,可将各种医疗护理用具和物品分类放置,随时携带,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1 设计医疗护理工具包(图1)包括包体和固定连接在包体的腰带.包体包括主袋、第一附袋、第二附袋和侧方胶带固定环.其中主袋为上部开口的矩形包结构,其外侧正面并排固定设置3个第一附袋和第二附袋,第一附袋和第二附袋之间错层排列,且均为上部敞口.包体侧方胶带固定环为带状物,其中一端可暗扣拆卸,方便套上胶布圆孔.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患者体温变化及护理对策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体温变化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将60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在相同室温下进行,观察组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保温,冲洗液用水浴箱加温到37℃,循环水变温毯保持体表温度,吸入气体加热湿化等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体温变化.结果 与术前基础值和保温组相比: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后90、120、150 min及术毕各时间点体温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保温组术中及术毕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患者体温会显著降低,采用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体温正常.

    作者:许敏;方茜;陈幼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和舒适护理组40例,常规护理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增加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1)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比20%,x2=6.135(P<0.05);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满意率分别97.5%比75%,x2=8.618(P<0.05);(2)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 =22.969(P<0.01);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3.4)h比(16.2±3.2)h,(4.2±1.8)d比(6.9±2.4)d,(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能使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作者:鱼莉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眼内窥镜辅助下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重症眼外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眼内窥镜辅助下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重症眼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1例眼内窥镜辅助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重症眼外伤围手术期患者,针对性进行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手术中与术者紧密协作,手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体位护理干预.结果 手术后随访1~3个月,19例视力较手术前高,2例与手术前相同,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进行中与术者严密地相互配合,手术后加强患者有效俯卧位时间干预和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对保证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程璐敏;马剑晴;黄娟;郑雪;张萌;蒋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8例置管患者中,用于增强剂团注98次,持续化疗泵注射190次,中心静脉压监测3人次,静脉高营养输注4例.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能满足肿瘤患者反复多次团注增强剂、双通道联合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输注等需求.在患者治疗初期,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早期为患者留置导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吴婉英;杨方英;高利琴;邵秋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种制订标准的临床路径流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接受护理服务.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规范了护理行为.结论 通过临床路径应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实惠,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陈淑玲;钟小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后48h的血压监测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在超早期内(发病后6~7 h内)及时手术是成功抢救、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高血压脑出血一般以基底节区出血为主,约占60%~70%.我院自2006年2月开展超早期内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手术虽然较传统微创,然而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后,仍往往会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本身.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我们通过有效的血压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珊珊;陈东亮;黄子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国内外ICU专科护士发展概况

    重症医学是20世纪中期在欧洲出现,随后在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2009年被卫生部规定为新增一级诊疗科目,收治对象为各种危重症患者.随着重症医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各个医院相继设置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ICU专科护士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由于ICU工作的复杂性,刚毕业的护士很难胜任该项工作,于是国内各大医疗机构先后开始组织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ICU专科护士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我国护理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云琳;李焕;王银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一次性水杯在小儿气雾剂中的巧用

    婴幼儿哮喘是儿科病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常选择辅舒酮或爱全乐等药物辅助治疗.但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患儿的不配合往往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本科室利用一次性水杯制成一种既简单美观又容易被患儿接受的简易面罩,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市售绘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纸杯或者一次性塑料透明水杯一个、剪刀一把.

    作者:焦艳艳;陈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睡眠干预对风湿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眠于预对风湿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风湿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睡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睡眠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干预有利于改善风湿内科患者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田春萍;王建玲;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2 630例,回顾性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应用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行CT增强扫描的2 630例患者中,共有7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其中轻度不良反应60例,占76.0%;中度不良反应17例,占21.5%;重度不良反应2例,占2.5%;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采取一定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降低甚至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耿旭;刘海霞;孙静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职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索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的体验.方法 通过对8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索其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体验,为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经验及借鉴.结果 受访护生在实习期间均发生过职业暴露,暴露发生后护生经历了恐惧、担忧、无奈和无助感、后怕,且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结论 学校应重视对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医院应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减少职业暴露对护生的危害.

    作者:陈燕;程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PICU患儿转出交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SBAR)在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转出交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2例PICU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转出交接中对照组采用基本沟通方式,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沟通方式,即通过制订PICU患儿转出交接表格、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PICU患儿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 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观察组转出交接平均耗时为(14.89±3.10)min,对照组为(26.57±3.88) min,观察组转出交接时问题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33.93%,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技术满意度73.2%,对服务态度满意度7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投诉2例,纠纷1例,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SBAR沟通方式,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患纠纷.

    作者:李莉;张彩霞;龙柳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住院患者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的效果评价.方法 2011年5月开始,对住院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导管滑脱评估,对应危险度的分值,采取针对性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并进行每周评分和督查.结果 住院留置导管的患者280例应用导管滑脱评估表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减少,与2010年同期相比,高危导管拔管减少到2例,住院时间缩短到8.7d,病人满意度提高到1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导管滑脱危险度评估表的临床应用,使我科的导管护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护士对留置导管的危险评估和预测能力,加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大限度地降低了导管脱落的发生率.

    作者:李谆;朱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