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

王美芬;戚勤;李海林;文革生;周丽芳;黄永坤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感染, 细胞因子, IL-6, IL-8
摘要: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IL-6、几-8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32例H.pylori感染患儿和34例无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IL-8在H.pylori感染组和无H.pylori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292.40±252.14)和(155.55±144.40)pg/mL,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IL-6在H.pylori感染组和无H.pylori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10.62±3.54)和(10.59±3.89)pg/mL,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患儿的血清IL-8水平会升高,而血清IL-6的水平不升高,IL-8可能参与了H.pylori感染的致病过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青蒿素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提取物青蒿素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response,DTH)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DTH模型,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青蒿素、FK506及青蒿素与FK506联合用药,观测其对小鼠DTH的影响.结果:青蒿素各剂量组[除50 mg/(kg·d)组]、FK506组及FK506与青蒿素联合用药组与溶媒组比较,溶媒组小鼠的耳片肿胀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Ⅰ-CAM-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当剂量在150 mg/(kg·d)以上时,青蒿素对小鼠DTH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加大而增强,同时,青蒿素与FK506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IFN-γ的产生和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反应程度.

    作者:莫正魁;李立;王建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EPT2 mRNA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表达的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PEPT2(Peptide transporter 2)mRNA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表达.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随机将健康SD大鼠60只[200±20)g,雌雄各半]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12),不作任何处理;②生理盐水组(n=12),气管内滴入0.2mL生理盐水,2h后放血处死,检测各项指标;③LPS组(n=36),气管内滴入0.5 mg/kg LPS(E.coli O111:B4,Sigma公司),溶于0.2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给药后2、4、8 h放血处死,观测各项指标.

    作者:张旋;李莉;薛凤麟;王殿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LE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血清IFN-γ、IL-10水平的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狼疮疾活动程度、狼疮性肾炎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根据细胞因子谱的偏移程度,分析SLE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血清IFN-γ、IL-10水平的检测,从而对其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杜鹏;李学平;周晓鸿;冒长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集中注意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押韵汉字的分听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相对于健康被试的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特点,以及共病和非共病焦虑障碍抑郁症患者、不同文化水平的抑郁症患者、服药前后的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是否有差别.方法:用集中注意法及两种押韵词,对58名健康被试、115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耳优势测试,同时对34名抑郁症患者在服药6周后再测1次.

    作者:王继才;赵旭东;许秀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蛋白酶活性中心Asp-102、His-57和Ser-195残基的构象

    目的:分析胰蛋白酶活性中心Asp-102、His-57和Ser-195残基的构象与催化之关系.方法:用半经验的构象分析法计算胰蛋白酶的约含800个原子的活性中心场中Asp-102、His-57和Ser-195催化三联体侧链的低能量状态.结果:在胰蛋白酶的结构中,孤立残基构成优势构象,侧链的柔性与酶的催化功能相符.结论:半经验的构象分析法计算结果与用X-线结构分析胰蛋白酶复合物所得资料相一致.

    作者:付继军;李映苓;邱开雄;简虹;黄大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汗管瘤1例报道

    汗管瘤是一种向小汗腺未端汗管分化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发病,多数对称发生于下眼睑或眼眶周围,其他部位偶见如手背、手指、会阴部或胸腹部.

    作者:李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床旁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快速床旁定量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S患者,其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做cTnI定量及CK-MB测定,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TnI、CK-MB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01).UAP组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K-MB无显著差异(P>0.05);UAPⅢ级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结论:cTnI床旁快速定量测定方便、省时,对AC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晓霞;刘燕;郝应禄;李燕萍;潘云席;梁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IL-6、几-8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32例H.pylori感染患儿和34例无H.pylori感染患儿血清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IL-8在H.pylori感染组和无H.pylori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292.40±252.14)和(155.55±144.40)pg/mL,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IL-6在H.pylori感染组和无H.pylori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10.62±3.54)和(10.59±3.89)pg/mL,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患儿的血清IL-8水平会升高,而血清IL-6的水平不升高,IL-8可能参与了H.pylori感染的致病过程.

    作者:王美芬;戚勤;李海林;文革生;周丽芳;黄永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玻璃体手术治疗白化病视网膜脱离1例

    患者男性,54岁,白化病病人,右眼视网膜脱离多年.2003年3月无明显诱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伴畏光并逐渐加重,在外院检查发现12点及3点视网膜各一约2PD大小马蹄形裂孔.当时即在外院行视网膜冷凝、硅胶外垫压和环扎手术,术后视力0.02,三面镜检查裂孔在嵴上方,但未紧贴嵴,视网膜脱离未复位.

    作者:唐志萍;茶雪平;袁援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清香桂提取物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清香桂提取成分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和对急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大鼠离体胃底条和十二指肠实验,活性碳法观察对小鼠的肠推进作用,应用盐酸-乙醇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对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和对急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结果: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强烈收缩无明显抑制作用,而药物本身可引起回肠平滑肌收缩,并呈浓度依赖性,EC50分别为9.9×10-6和7.3×10-6g/L;对离体大鼠胃肌条亦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其ECs0分别为1.65×10-5和4.3×10-6g/L;此外,清香桂总碱尚能增加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幅度,对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而正丁醇提取物对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影响.清香桂正丁醇部分和总碱均明显促进小鼠肠蠕动,而对盐酸-乙醇致小鼠实验性胃溃疡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提示清香桂提取成分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促进胃肠蠕动,所含甾体生物碱可能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作者:马加;陈鹏;杨建华;吴婉玲;李玲;陈植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LE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血清IFN-γ、IL-10水平的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狼疮性肾炎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根据细胞因子谱的偏移程度,分析SLE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血清IFN-、IL-10水平的检测,从而对其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杜鹏;李学平;周晓鸿;冒长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的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2002年9月~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集秋冬季腹泻患儿便样标本,利用ELISA和PAGE(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作者:赵亚玲;黄永坤;魏群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脏动静脉瘘的螺旋CT增强扫描与DSA对照研究(摘要)

    目的:分析肝脏动静脉瘘(AVF)的CT表现,并与DSA作对照,评价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1)和非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2)诊断AVF的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89例临床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55例行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4例只行平扫和门脉期扫描.DSA诊断AVF采用的标准是: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

    作者:彭万军;闫东;袁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鼠脑震荡后8天不同损伤程度空间认知行为的变化

    目的:探讨伤后8 d内认知障碍改变与不同程度脑震荡(BC)损害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应用自制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B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型脑震荡(SBC)组和复杂型脑震荡(CBC)组(n=12).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SBC组大鼠1~3 d找到平台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CBC组大鼠伤后1~5d找到平台的时间与对照组SBC组相比显著延长.SBC和CBC大鼠在Morris水迷宫无平台探测试验中,在原有平台象限(Ⅲ象限)的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脑震荡损伤程度有关.

    作者:于建云;林海英;吴春云;郭泽云;许冰莹;赵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线粒体DNA 3243、3316点突变与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的关系(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人群中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 3243A/G突变和ND-1基因nt3316G/A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寻求准确、快速、简易的临床糖尿病基因诊断技术.

    作者:唐璟;李家林;田兴亚;张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化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在双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就双语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目的、课堂设计、评估和教师培训等)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促进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作者:邱开雄;宋一林;付继军;简虹;章小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阶段病变中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从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增殖角度探讨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肝组织(8例)、慢性肝炎(22例)、肝硬化(24例)、癌周肝硬化(22例)和肝癌(30例)共107例存档石蜡标本中cyclinD1、CDK4、PCNA、p16、p27、蛋白的表达情况.

    作者:邹琼;章宗籍;金克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VRML虚拟现实在医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VR)技术兴起10余年以来,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就虚拟人体、虚拟医疗系统、虚拟实验室和药物研究几个方面介绍了虚拟现实在医学上的应用,并从计算机软硬件、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及3D浏览器方面介绍了医学虚拟现实背后图形学的支持.

    作者:王媛;雷宇靖;邵建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人血脂变化与心率变异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血脂变化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126例无明显临床疾病的成人(男35例,女91例)检测心率变异性(HRV)、空腹血糖、TC、TG、HDL-C、LDL-C、血尿酸等指标.进行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比较血脂正常及异常两组间HRV的差异.结果:(1)血脂异常组RMSDD、PNN50%、HF低于正常组,LF/HF、WHR、吸烟量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校正年龄、性别、吸烟、WHR、SBP、DBP后RMSDD、PNN50%、HF差异仍存在;(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TG与SDNN、RMSDD、PNN50%、hF、VLF负相关;HDL-C与LF正相关;LDL-C与LF/HF正相关(P均<0.05).结论:脂代谢紊乱可影响HRV,主要表现为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减低;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参与致病因素.

    作者:杨秋萍;张溪;李力;王兆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0种常用染发剂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检测常用染发剂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为指导消费、保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对国内外的10种知名品牌染发剂进行致突变性检验.结果:所检测的10种国内外知名品牌染发剂均具有阳性致突变作用,其中8种染发剂具有移码突变致突变作用,2种染发剂同时具有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致突变作用.结论:所检测的染发剂具有致突变作用,可对健康产生危害.

    作者:贺小琼;陈彦红;吴双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