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前臂横纹肌瘤1例

帅剑波;周经厚

关键词:横纹肌, 肿瘤, 病例报道
摘要:患儿,男,25d,左前臂发现包块10d.查:左前臂屈侧触及-2×3×2cm包块,质中等,表面光滑,变缘清楚.行单纯包块切除.巨检:2×3×2cm肿块一块,有部分包膜,切面实性、灰白色.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G)对减少术后创面渗血及淋巴漏发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标本离体后,用FG喷涂以腋窝为中心的创面与30例未用FG的病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用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腔能有效制止创面渗血、封闭淋巴管.减少术后出血,防止淋巴漏.

    作者:周绍强;李刚;寸英丽;聂建云;沈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12例癫痫儿童的剥夺睡眠-自然睡眠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加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为进一步明确癫痫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以来4a间收治的112例疑诊为癫痫的患儿行EEG剥夺睡眠加自然睡眠诱发试验检查.结果:112例中剥夺睡眠诱发出痫性放电75例(67%);自然睡眠诱发出痫性放电91例(81.3%);结论:两种诱发试验,特别是自然睡眠中的EEG检查,再加上与剥夺睡眠的有机结合,对提高痫样波的检出率和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建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肥胖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肥胖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对1989年1998年所遇肥胖病人中32例,术中全部施行全麻气管内插管.结果:肥胖患者伴随体重的增加各脏器功能可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肥胖病人的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结论:肥胖病人的麻醉处理关键在于适当的方法及药物选择,诱导平稳,术中及术后呼吸道的妥善管理.

    作者:汤珺;尹光芬;范智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膝关节镜在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在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方法:1998年8月~2000年8月对47例50膝经膝关节镜检确诊的半月板损伤患者行镜视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次日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并逐渐下地活动.结果:41例43膝经4mo~24mo(平均13.5mo)随访,疗效优良率达83.7%.结论:关节镜直视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能大限度地保留半月板组织及其生理功能,且创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

    作者:兰玉平;殷光义;王立;赵晨阳;王川;陈力;唐湘君;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218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不孕症等方面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子宫内外病变.结果:218例检查,检出异常者157例,52例行宫腔镜电切术,24例行开腹术,10例行钳夹刮宫术,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符合率96.0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联合B超检查能较全面诊断宫内外病变.

    作者:冯云;张天柱;杨永惠;冯之良;李跃荣;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囊虫病MRI诊断-附23例分析

    目的:评价MRI对脑囊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MRI诊断为脑囊虫病及资料完整的23例MRI影像进行分析,并与其中曾行CT检查和囊虫酶联吸附试验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中MRI病灶检出率为100%,特异性为17/23(74%),诊断符合率为100%(23/23);23例中有20例曾行CT检查,其病灶检出率为90%(18/20),特异性为10%(2/20),符合率为75%(15/20);有16例做过酶联吸附试验,其中阳性率为38%(6/16).结论:MRI对脑囊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对非钙化期病灶有较强的定性诊断能力.

    作者:李松;王瑛;杨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49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外科诊治.方法:对49例手术切除的PLG的临床、影像学、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例PLG中非肿瘤性46例,2例恶变.肿瘤性息肉3例,其中1例恶变.结论:胆固醇息肉占息肉样病变的第一位,B超是较可靠的诊断方法.肿瘤性患肉和炎性息肉易恶变,应尽早手术.胆固醇性息肉应根据息肉的大注、多少,合并结合与否及有无临床症状来决定手术否.

    作者:石洪波;罗志勇;罗江兵;李正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旋毛虫肠期免疫中的IgE和抗泰威糖抗体

    目的:综述特异性IgE和泰威糖抗体在抗旋毛虫肠道虫体中的作用.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旋毛虫特异性IgE和泰威糖抗体参与肠道虫体的快排反应.结论:由特异性IgE和泰威糖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在旋毛虫肠期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申丽洁;和艳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0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46例声嘶患儿直接喉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不合作声嘶患儿的病因.方法:检查前6~8h禁食,半h前注射阿托品及鲁米那针剂.咽部用1%地卡因表面麻醉.结果:146例中慢性喉炎115人,占63%;先天性疾病11人;伴呼吸困难者22人,占15%.涉及病种11个,年龄1~4岁多,占52%.结论:在115例慢性喉炎中,有104例患儿有经常哭闹喊叫的病史,占该病的90%,说明超过自己本身音域,强度的不适当发声是造成声嘶的常见而直接的原因.同时直接喉镜检查对不合作声嘶患儿是一种简单、经济、方便、准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林建云;高映勤;张铁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中毒20例

    我们于1988年12月至2000年4月应用血液灌流(HP)技术抢救治疗急性重度毒物药物中毒患者20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昆兰;周蓉;李瑞珺;李其润;熊芳桂;刘云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输卵管通液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输卵管通液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直视下对10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输卵管通液术,收集输卵管流出液作巴氏染色进行宫内膜细胞的检查.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27.88%);检出宫内膜细胞60.67%(63/104),对月经周期中不同时间通液进行比较,发现各时间段宫内膜细胞的检出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液术将宫内膜细胞带入盆腔可能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但不同时间通水宫内膜细胞的检出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海燕;刘芳;史继芳;梁占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37例尿道狭窄和闭锁的诊治体会

    目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尿道狭窄和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尿道造影、窥镜、B超相结合了解尿道状况;以腔内冷刀切开、电切及尿道扩张相结合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112例,开放手术治疗25例;术后均留置尿管和膀胱造瘘.结果:腔内治疗成功107例,成功率82%;失败5例,均改为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有2例再发狭窄,行腔内切开后治愈.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狭窄或闭锁长度、部位、程度,恰当选择手术方案,加强术前术后患者管理,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腔内切开和电切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提倡的手术方法.

    作者:雷弋;张天德;田华;彭研嘉;曾晓明;母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楚雄州442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目的:为准确掌握围产儿死亡指标,制定降低围产儿死亡的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云南省<妇幼卫生技术工作方案>及<楚雄州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来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1.93%o,19.54%o,21.13%o,主要死因分别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其它死亡、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结论:要降低我州围产儿死亡率,重点要提高各级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培训.切实抓好孕产期保健和新生儿期保健,提高两个系统管理质量.

    作者:季永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维生素K1静脉滴注致过敏反应4例

    维生素K1主要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临床应用广泛.1995年8月~2000年4月,我院使用维生素K1静脉滴注致过敏反应4例,报告如下.

    作者:黑熙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胰腺成熟囊性畸胎瘤1例

    患者女,1 岁.因进食后呕吐二十余d,于1999年12月2日入院.无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术前检查见腹部膨隆,右上腹部触及一囊性包块,约8cm×6cm大小.

    作者:施荣杰;李正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麻病人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及预防

    目的:综述近年来全麻病人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及预防.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20余篇.结果:内容涉及全麻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机理,预防措施及用药药理.结论:预防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平稳插管是降低严重意外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茂荷;汤珺;陈春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后硬膜外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探讨妇科术后佳的硬膜外镇痛方法及药物配方.方法:选择妇科手术100例分为A、B、C、D组.A组(30例):单次注入硬膜外腔吗啡3mg.B、C、D三组持续泵入长效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和阿片类药物.B组(30例)、C组(10例):泵入0.2%布比卡因260ml,内含分太尼0.3mg,氟哌啶5mg.其中B组以5ml/h速度泵入,C组选用2ml/h速度.D组(30例):采用5ml/h速度泵入0.1%布比卡因260ml,内含分太尼0.6mg,氟哌啶10mg.比较各组间术后4、8、12、16、20、24、48h七个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1~2级镇痛时间为24.8h,并发症发生率低.B、D组的镇痛效果优于C组,且B、D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镇痛效果差,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如果手术手小,创伤小,术后疼痛不严重的病人选用次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的方法为宜.手术大,创伤重,术后疼痛严重的病人选用0.2%布比卡因260ml,内含芬太尼0.3mg,氟哌啶5mg,以5ml/h速度持续泵入的镇痛方法为宜.

    作者:范智东;张庆东;汤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宫内死胎抢救成功1例

    患者女,25岁,因停经9mo余,烦渴、多尿、多饮lmo余,胎动消失十余d于2000年4月20日由外院转入.末次月经1999年7月28日,预产期2000年5月5日,停经后早孕反应不重,无阴道流血流水,孕6月始感胎动.

    作者:袁彩;舒咸欢;何荣惠;戴青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8例乳腺癌及27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p27蛋白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良性乳腺疾病组织p27蛋白的高阳性表达率为96.30%(26/27),癌组织为60.17%(71/118),p27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差异性(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组织分化差、有腋淋巴结转移其p27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降低.结论:p27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估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潘云;戴莉萍;杨丽荣;陈海滨;沈惠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大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