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粉善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膀胱有尿而不能自主的排出者,多为初产妇,可发生于正常分娩后.我们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分析,了解产后尿潴留的诱因,以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魏朝明;张云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自从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有明显提高,但近年调查表明,母乳喂养率有所下降.以往健康教育都只针对孕妇个人,Arora等[1]研究认为,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的态度和行为对母亲是否采用母乳喂养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丈夫的态度对产妇的影响大.为此,我院在2006年4月成立了准父母俱乐部,对孕期的准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在产褥期护理课程中重点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教育和训练,让夫妻双方树立信念、改变态度、掌握技能,提高了产后纯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琼;应红华;吕淑芳;倪亦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医疗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如何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重视的问题,更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发生的护理缺陷分析如下.
作者:秦英;王关芬 刊期: 2007年第16期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已逐渐进入医院的管理系统,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未来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信息化是强调护理人性化管理现代化手段,是护士增加直接护理时间的捷径,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障[1].
作者:蔡鹏;张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静脉推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常用的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护理人员经常采用传统操作方法:用注射器抽好药液直接通过血管推注一些毒性很大、对血管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安、长春新碱等.这些药物在静脉推注的过程中因为对局部组织刺激较大,极易发生外漏.
作者:肖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社区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历史不长,各国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说社区护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目前我国开展的社区护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在大城市、沿海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1].本文通过参考国外某些已有的社区护理经验,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在西部地区开展社区护理的方法.
作者:申良荣;车文芳;郑水利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毛细支气管炎为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频繁咳嗽、发作性喘憋、气促等症状.30%患儿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我科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普米克令舒与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雪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心瓣膜病是其主要原因,不但增加中风的发生率,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发作时病人感心慌、焦虑、难以忍受.而迷宫术是外科治疗房颤的金标准,其原理是手术通过多条线性切割损伤心房组织,隔离肺静脉和心房组织,并使连接的心房组织被减小,打断房颤维持所必须的多个子波折返,从而使房颤不再持续复发,使电冲动由窦房结到达房室结,维持窦性心律,保持心房正常收缩[1].
作者:王建华;郑昕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从2006年5月开始,我院在肺结核一病区开展了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92%上升到99%,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彩芳;许日波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我们采用保护膜防水纸用于手术器械台的铺置,防止手术中无菌布单潮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各种规格的保护膜,如:45 cm×45 cm或45 cm×60 cm的保护膜,上面为粘性的透明膜面,下面为防水润滑纸质面.这二种规格的保护膜粘性的透明面常常粘贴于腹部或胸部手术切口,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作者:宣文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患者在实施阴式手术前存在的焦虑水平,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109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对预施阴式手术前围绝经期和一般人群所产生的焦虑心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阴式手术患者SAS得分较国内的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围绝经期患者SAS得分又较一般人群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患者在接受阴式手术前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需为其提供更加耐心、细致并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作者:舒军萍;李洪杰;张瑾;冯慧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1992年,比利时的Palermo等[1]报道了世界首例应用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获得活产.随后各国相继有成功的报告,从而使该技术成为治疗男性不育的重要里程碑.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经皮附睾穿刺(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及睾丸穿刺(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是近几年来发展的新技术[2],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对患者影响小、可重复多次取精等优点,结合ICSI技术,可以有效治疗男性无精子症.因此,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就20例患者进行附睾、睾丸穿刺活检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罗锦;陈淼鑫;刘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医源性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笔者结合相关调查和文献资料,讨论与压力性神经损伤的相关原因及防范措施.1 临床资料
作者:谷巧月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指标、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感染率、死亡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并发症.结果 EN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感染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TPN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营养指标、死亡率、胃肠道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能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作者:张霁;任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作者:钮美娥;钱红英;王美德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口服甘露醇加番陈汤在静脉肾盂造影(IVP)前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IVP检查的门诊、住院患者486例,随机分为A组:清洁灌肠组,148例;B组:口服甘露醇组,159例;C组:口服甘露醇加番陈汤组,179例,将三组患者的腹部X片评定分级后再进行比较,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口服甘露性醇加番陈汤方法肠道清洁总有效率、Ⅰ级片率分别为98.9%、81%,均占三组之首,经秩和、x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经x2检验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加番陈汤清洁肠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性强,可作为临床IVP肠道准备的一种常规方法.
作者:何玮;张长英;史菀萍;蒋贤菊;薛萧;周晶虹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血管通路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6例以直接动静脉穿刺和55例以深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血肌酐、血尿素氮清除率、血液透析血流量、建立血管通路需要费用、建立血管通路时间,以及出血、血肿、疼痛明显、感染、恐惧感、穿刺失败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血液透析中直穿组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清除率明显高于静脉置管组(P<0.001);透析血流量两种血管通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深静脉置管所需费用远高于直穿(P<0.001);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所需时间远多于直穿(P<0.001).在两种血管通路并发症的比较中,深静脉胃管组患者有明显恐惧感,而动静脉直接穿刺组患者疼痛感明显增多.出血、血肿、感染及穿刺失败率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直接动静脉穿刺方便、快捷、经济,是过渡性血透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临时血管通路的较好选择.
作者:郎学聪;张亮;杜一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营养筛查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指摄入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在临床实践中,营养不良问题较为普遍.有研究表明,对已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的病人给予恰当的临床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其临床转归,如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等.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对护理对象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nutrition screening),发现病人存在的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以便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作者:路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气管恶性肿瘤小儿发病极低,但多为良性,恶性肿瘤只占10%[1].我院收治一例小儿气管恶性肿瘤患者,并对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及手术过程,对手术配合进行了周密安排,手术顺利完成,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枢椎齿突骨折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尤其是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其发生率约占脊椎损伤患者的10%.因其解剖结构特殊,此类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常可导致急性或延迟性颈部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1].2002年1月以来,我科采用椎板夹内固定系统(APOFIX)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40例,在为齿状突骨折患者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的基础上配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术后效果好,恢复快,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熊晓曦;杨世香;彭江 刊期: 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