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熊英
现将我科1995年~1998年住院药疹患者32例总结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32例药疹中,男性21例,占62.62%,女性11例占37.37%,汉族29例占87.5%,维吾尔族3例占9.37%,年龄小2月,大的76岁.15岁以下者8例占25%,16~50岁18例占56.75%,51~76岁5例占15.62%.潜伏期短2小时,长2周,一般潜伏期3~5天.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10例,首次引起药物过敏者22例.
作者:王国旗;王爱新;刘隆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于1999年3月~2000年2月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甲癣37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门诊选择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的甲癣患者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19岁~59岁,平均36.8岁.病程短2个月,长22年.病甲191个(指甲55个、趾甲136个),其中浅表性白色甲癣11例、远端侧位甲下甲癣21例、近端甲下甲癣4例、全营养不良甲癣1例.用药前询问病人或经实验室检查证实肝、肾功能正常,并在1个月内未用过抗真菌药物,患者志愿合作者,选择临床症状典型的拇指、趾甲真菌病病甲为靶甲,按事先设定的表格逐项填写.
作者:杨宝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发生和复发与外源性接触性致敏原有密切的关系.斑贴试验是公认的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对1997年~1999年在我科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177例所做斑贴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徐延华;李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居性传播性疾病(STD)的首位,40%~50%的NGU由沙眼衣原体(CT)引起[1].积极有效地治疗CT感染是控制NGU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采用阿奇霉素(克罗地亚普利瓦大药厂生产)、血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制药厂生产)联合治疗男性沙眼衣原体尿道炎4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小平;沈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8年6月至2000年3月采用痤康王外用治疗痤疮并与过氧苯甲酰乳膏进行比较,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8年1月~1999年10月我们应用液氧冷冻治疗文身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例均为门诊病人,而且全部为青年男性(为准备参军体检而要求去除文身)年龄18~22岁之间,病程短1年,长6年,图案各异.
作者:乔丽华;熊庆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1998年,我们采用激光和激光联合5-Fu软膏治疗女阴尖锐湿疣568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520例疗效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李志清;罗晓;赵蓉萍;吴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采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与H1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①随机选择确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用H1受体拮抗剂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45例.年龄18~64岁,以20~50岁居多,占70%左右,男21例,女24例.病期2月~6年,平均2.1年.②无其它重要脏器疾患,也非妊娠、哺乳期妇女.
作者:王爱华;张恒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23岁.因右下腹部发生集簇状水疱伴轻微疼痛三天,于1998年10月6日就诊.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下腹部可见1处簇集性丘疱疹、水疱,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带状分布,疱与疱之间有正常皮肤.实验室检查:血Hb 9.0g/L,WBC 8.9×109/L,N 0.68,L 0.32,诊断:带状疱疹,给予口服阿昔洛韦、西咪替丁3天无明显效果,后改用双黄连、利巴韦林静滴及外擦京万红烫伤膏治疗5天,痊愈,右下腹留色素斑.
作者:叶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16例,41~50岁23例,51~60岁18例,61~70岁16例,71~81岁3例,以中老年为多数;发病部位:额部1例,颈部18例,胸背腹部37例,腰臀大腿4例.
作者:谢卫;成蓓;谢晶辉;张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首选碘化钾,伊曲康唑也有效[1].但作者曾遇1例,经碘化钾和伊曲康唑正规治疗5个月无效,来我院用特比萘芬治疗3个月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新;王正文;杨景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35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环状红斑,伴痒、舌两侧溃疡5月余就诊.患者就诊前5月时胸部曾起水疱,一周左右消退.后全身反复起环状红斑伴痒,舌两侧反复起溃疡.无发热、关节痛、脱发、眼部疾患、外生殖器溃疡史.
作者:孙彩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例1患者女,32岁.1995年5月孕第一胎,2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流产.1997年3月再次妊娠,孕3月时手背、足背、踝出现绿豆大丘疹,渐向上蔓及四肢伸侧.皮疹呈淡红色或肤色,剧痒,搔抓后破溃、渗出.患者孕期产科定期检查无其他异常发现.孕34周时,自觉胎动消失,查肝功能、苷胆酸正常,彩色B超无脐带绕颈.行剖宫产一女婴,体重2A00g,体检无畸形.1分钟Apgar评分1分、5分钟评2分,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范文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抗疟药治疗皮肤病的历史可回朔到Pavne于1894年用奎宁和Page于1951年用阿的平治疗红斑狼疮(LE),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LE、多形性日光疹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CT)等[1~5].皮肤科目前应用的主要为氯喹(chloroquine,Aralen)、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Plaquenil)和阿的平(quinacrine,Atabrine),其中羟氯喹用于90%病例,阿的平已基本淘汰[1~3].
作者:樊翌明;吴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人类乳头瘤病毒1.1 5氟脲嘧啶/肾上腺素凝胶5Fu/肾上腺素凝胶是一种含5Fu和肾上腺素的注射用凝胶剂,5Fu是治疗成分,肾上腺素起血管收缩作用,使5Fu保留在损害部位.有作者在401例尖锐湿疣中,分为5Fu/肾上腺素凝胶,5Fu凝胶及安慰剂损害内注射治疗三组,每周一次,共6周,接受5Fu/肾上腺素混合组获得61%的完全消退率,单独用5Fu组为43%,安慰剂组仅5%.在5Fu/肾上腺素完全消退的病人中3月复发率为39%.治疗副作用包括注射时疼痛和局部皮肤反应.大多数为水肿性糜烂和溃疡,无全身副作用发现.
作者:唐鸿珊;朱一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例1女,4岁,因小便时疼痛,小便次数每小时达4~5次一周就诊.查:阴道流脓,量多,外阴红肿.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查到大量的多形核白细胞,白细胞内有成对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诊断为淋病.治疗一星期后痊愈.
作者:赵菊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文山是全国麻风病高流行区中的重灾区,地方财政收入少,卫生资源贫乏,诸多因素制约了我州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进展,全州至2000年底累计发现9976例,累计治愈7503例,除去累计死亡及其它减少数,有现症病人261例,每年平均新发现在150例左右,年平均治愈110例左右.虽取得可喜成绩,但儿童患病率、畸残率仍较高,流行态势依然严峻,要在限期内消灭麻风病,防治工作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锋;冉顺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26岁,以大阴唇外侧长数个菜花样,软嫩红肿物,二天前曾就诊于城关门诊,拟为尖锐湿疣(CA),给予强力复方足叶草脂涂剂(亚美德药厂出品),用药后,次日全身出现皮疹,发痒,下午皮疹加大,增多,头晕,乏力,突然晕倒,由家人抬入住院.既往无类似病史可查.入院体检,急性重病容,神志稍清醒,体检欠合作.T:37℃,P:68次/分,R:17次/分,BP:7/4 Kap(52/30mmHg),颈软,双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低钝,心率68次/分,律不齐,腹软,平坦,肠鸣音存在,NS(-)
作者:吕声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神经受累为麻风病的重要特征,少数病人可仅有神经受累和神经粗大而缺乏皮肤损害,此类病人即为纯神经炎麻风.[1]由于纯神经炎麻风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及其诊断的复杂性,对于纯神经炎麻风的防治一直是个难点,也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纯神经炎麻风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纯神经炎麻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从而对纯神经炎麻风的诊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作者:杜杏萍;王景权;吴桂良;张壤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4岁.因全身红斑、鳞屑4年而于1999年4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时全身即有轻度弥漫性红斑,随后皮肤逐渐干燥,出现厚而大的棕褐色鳞屑,鳞屑除去几天后又出现,持久存在,面、颈、躯干、四肢均被累及.病程中未见水疱和大疱发生.该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父母均健在,为非近亲婚配,母孕期健康,否认孕期服药史.双亲家族中均未见有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常征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