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护理研究

成超;曾蕾莉;刘杰;颜幼玲;易成刚

关键词: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地预防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留置导尿后出现尿路感染的措施. 方法将120例脑外伤后昏迷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成四组,观察利用三腔Foley氏尿管代替普通的橡胶尿管、0.5%碘伏代替石蜡润滑剂、会阴消毒应用0.5%碘伏代替0.1%新洁尔灭是否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及留置导尿时间对菌尿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利用三腔Foley氏尿管、0.5%碘伏作润滑剂、0.5%碘伏会阴消毒后菌尿发生率明显下降,而且随留置尿管时间增长,菌尿发生率上升.结论利用三腔Foley氏尿管、0.5%碘伏作润滑剂、0.5%碘伏会阴消毒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为防止尿路感染发生,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前臂游离皮瓣行舌再造术的临床应用及围术期护理

    舌是一个肌性器官,参与语言、吞咽等各种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舌又处于温暖潮湿的口腔易感染环境中,当舌器官由于肿瘤或外伤缺损后,进行修复再造术的整复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我科自2003年5月首次用前臂游离皮瓣为一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扩大切除后舌再造术,取得了成功.之后又将其应用于舌体、口底缺损的修复,同样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段晓峰;宋宇峰;马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临床症状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

    睡眠相关的呼吸紊乱习惯性打鼾,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到呼吸暂停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白天过度嗜睡和乏力,同时神经、心理因素的关系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和抑郁.为此,我们对63例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分析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SAS)与该类神经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陈玉娟;郑小琴;贾利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的体外实验和临床探讨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给患者减少了多次穿刺的痛苦,但反复多次冲管、封管,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耗材,也增加了护士被针刺血源污染的机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因反复应用肝素封管,对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有潜在危险[1]. 2001年2月~2003年10月我们观察112例使用留置针与CLC2000型接头联合应用于静脉输液的患者,临床效果很好.同时亦作了体外试验,表明可来福接头内不含肝素,确定可产生瞬间持续正压.

    作者:张梅;马建新;魏爱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颈咽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椎间结构非特异性损伤刺激或压迫周围软组织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它可以部分出现特异性症状.例如:颈咽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咽堵、咽痛、吞咽有异物感.由于人们对此病不太了解,不认为是颈椎病所造成的症状,因此,求医过程走了弯路.临床实践证明:颈咽综合征属于颈源性疾病范畴.颈源性疾病是指在颈椎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引起颈椎以外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引发的特定临床症状和体征.现将我们对颈咽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病人鼻胃管对胃液返流和误吸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胃管是否增加机械通气病人胃内容物的返流和误吸.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机械通气可望>96 h的26例患者在带或不带胃管时胃食管返流和误吸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鼻胃管存在时返流次数(88.3%VS77.3%, P=0.034)和吸入次数(27.5%VS21.8%, P=0.319)比没有鼻胃管时高;口咽部分泌物(5 286±2 535 VS 3 575±2 191,P=0.022 )和支气管吸出物(536±273 VS 432±258, P= 0.169)的放射水平也较没有鼻胃管时高.结论鼻胃管的存在是胃内容物返流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张庆玲;刘明华;刘玉馥;王仙园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好的证据,来制定病人的卫生保健计划[1].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重视.我们2003年1~10月对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进行了循证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燕美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康复护理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目的是减轻或解除症状,延迟或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避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4].我科2002年12月~2003年3月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9例9髋,通过手术恢复了股骨头的髋臼覆盖,增加髋关节负重面,防止进一步损伤髋关节软骨和延迟骨性关节炎发生.术后经过系列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王春昕;王金成;高忠礼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护理研究

    护理科研中的抽样方法在临床护理研究中,抽样调查因其工作量小、费用低、速度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者通常是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用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情况.抽样(sampling)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样本)的过程.抽样是一种很复杂的技巧,一次抽样调查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抽样方法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正确地理解和使用适当的抽样方法,可以获得代表性较强的样本,从而做出较准确的统计推断.抽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在实际工作中,其方法的选择往往取决于调查的目的、经费预算、现场具体情况、人群特点等.下面对这两种抽样方法分别加以介绍:

    作者:侯淑肖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产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产后乳汁瘀积和尿潴留为产妇常见并发症,其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我科使用北京拓殖智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TZ-CH200型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80例产妇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3年6~11月,随机选择80例在我院分娩的产妇,顺产40例,剖宫产40例,年龄25~32岁,均为初产、单胎,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其中乳汁不足30例,乳汁瘀积、乳房肿胀40例,产后尿潴留10例.

    作者:方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是护理学专业课之一,实践性较强,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社区护理理论知识较好,但技能学习有欠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试用案例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李峰;李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成组与单个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前指导效果观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住院病人不再仅满足于传统的技术服务,同时还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传授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患者住院期间往往自觉的采用有利于手术、有利于术后早日康复的行为以维持和促进个体保持健康.我科通过对100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指导,不但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而且在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孙小莉;刘晓莉;朱学敏;袁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简易鼻腔冲洗器的研制和应用

    我科自2000~2003年使用自制的简易鼻腔冲洗器,对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及制作1.1 鼻腔冲洗器由喷液管、气囊、吸液管和橄榄头组成.冲洗器的喷液管和吸液管均为透明塑料软管制成,内径为5mm.气囊为棕色硅胶制成,喷液管的头端接一白色的橄榄头,大小同前鼻孔适应(附图).

    作者:李庆;李锐锋;杨翠;沈梅;徐路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体液平衡的临床意义及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治疗的每一个阶段都涉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问题.因此,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早期诊治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我院1998年7月~2002年8月收治的150例危重病人体液失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与组织管理

    2003年6月25日我院紧急收治21位因硅铁炉爆炸所致重度烧伤病人,烧伤面积均达85%以上,肢体极度肿胀,神志处于浅昏迷状态,严重休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病人病情危重.入院后我们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由于组织管理到位,措施得力,抢救及时有效,使病人顺利度过休克关,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现将抢救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赵桂莲;李爱芬;李登敏;凌敏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重症患者留置胃管的时机对防止误吸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早期留置胃管对防止误吸、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患者入院即刻留置胃管;对照组53例患者按常规时间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实际误吸、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实际误吸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留置胃管可减少误吸和上消化道出血,还可以通过胃肠给药,防止误吸和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韩静;董津平;李雪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运用循征护理指导小儿颈外静脉采血

    颈外静脉是小儿采血常用的部位,由于小儿好动,影响操作因素多,其100%的成功一直是临床追求的指标.我们以循征护理的方法将现有的证据运用于小儿颈外静脉采血的操作过程中,避免了意外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月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改良足趾皮牵引术的应用及体会

    足趾皮牵引是治疗蹠骨骨折和趾骨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2002年2月~2003年10月,采用改良式足趾皮牵引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克服了传统皮牵引方法的不足,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18~50岁.伤后至来诊时间,短1 h,长72 h.其中蹠骨颈骨折14例,蹠骨干骨折6例,趾骨骨折 13例.单根骨折28例,多根骨折5例.皮牵引4~6周,骨折解剖对位29例,功能对位4例,骨折均愈合良好,外固定解除后经两周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及功能均恢复正常.

    作者:庞景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索

    目的启动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 方法采用立意、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样本来源为全国八省、市、地区和乡镇的卫生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学校的235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 结果 (1)85%的社区护士为中专学历;(2)58%认为社区护士整体素质低,达不到社区人群服务的要求;(3)50%社区护士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4)人才培养方法:赞同全脱产占20%、半脱产占37%、函授占22%、网络教育占17%、自学占4%.结论社区护士知识层次结构的不合理,素质和水平的薄弱,将阻碍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应尽快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包家明;曹梅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个体化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突出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因此,根据不同的临床时期,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对减慢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翟梅玲;李建梅;付永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目的培养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才. 方法对护理专科层次的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实验班采取预防渗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社区实习教学模块;对照班按传统方式进行全程教学. 结果分教学阶段组织各相关学科对实验班及对照班护生进行教学改革效果测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班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结论上述教学法有利于引导护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护生人际交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黄万琪;张红菱;舒剑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