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衰的预防及护理

唐万秋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患者, 心衰, 心力衰竭, 死因, 抢救护理, 护理方法, 死亡, 国内
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重要死因,国内报道占HD死因的46.6%.在我院维持性HD8例患者中,发生心衰2人次,经积极抢救护理后,2例心衰迅速得到纠正,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所谓血管内超声溶栓术,是将高新超声材料、灵敏的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集为一体,通过超声导管把高能量、低频率超声波送到血栓部位,通过超声探头直接振荡血栓裂解,加上超声波产生的局部负压作用裂解血管内的血栓,使血栓溶解成血液成分.我科于1999年1月~1999年5月开展这一新技术,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华;王莉;曲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实用症状护理学

    腹痛2护理2.2制定护理计划2.2.1护理目标(1)减轻、消除腹痛及其伴随症状.(2)去除诱发及加重腹痛的因素.(3)避免和减少发生并发症.

    作者:徐敏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电子耳蜗(Cochlear implant)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声一电转换电子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机械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传入病人耳蜗,刺激病耳残存的听神经而使病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

    作者:周丽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社区服务护士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医疗型为主向保健型为主的历史性跨越,顺应该发展潮流,护理工作范围及工作职能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护士将成为21世纪社区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一支骨干力量,工作职能日益社会化、市场化.

    作者:刘丛秀;毕丽华;尹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危姓娠的母儿动态监测与护理

    目的:通过对210例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NST监护同时动态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S/D比值)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胎儿预后作出评价.方法:孕妇入院后常规行NST和脐血流速度测定,图像异常者根据异常程度结合临床制订治疗、护理方案.结果:S/D≥3组在NST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组明显增于S/D<3组,有显著差异(P<0.005);在S/D≥3组中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D<3组(P<0.05).结论:经NST监护筛选后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大大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为临床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宫内缺氧状态提供可靠依据,也为孕产妇的围产期整体化护理增添了新的内容,使高危妊娠的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红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护理程序在ICU病人疼痛护理中的运用

    ICU病房的住院环境,易使患者产生极度的紧张与焦虑,此时,躯体的疼痛更增加了他们的痛苦和不幸.

    作者:朱亚丽;韩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其死亡率高达50%.近年来,国外使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现其能有效地控制出血,疗效与静脉滴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1997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4例,并对其进行用药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衰的预防及护理

    心力衰竭(心衰)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重要死因,国内报道占HD死因的46.6%.在我院维持性HD8例患者中,发生心衰2人次,经积极抢救护理后,2例心衰迅速得到纠正,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唐万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大出血或渗血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病人危害极大.术后严密监护,及时治疗,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

    作者:符邑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从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发展为以病人护理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士的职责已扩展为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在护理教学和护理人才培养中,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对于适应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少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长心理应激反应效度比较

    目的:为了探讨护士长的心理应激反应的整体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统一指导语,以不记名方式由护士长独立完成.结果:被测查的164名护士长,SCL-90各因子分绝大多数低于中国成人常模.精神科护士长除偏执因子分外,余8个因子分与从事护理年限长短之间有差异.结论:护士长心理应激反应整体效度指标较好,精神科护士长心理应激反应的应对水平优于综合科护士长.年轻护士长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应注重心理应激控制原则的学习,提高应对水平.

    作者:姜杨;申屠敏姣;金丽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小儿手术室科学管理探讨

    手术室护理的中心任务是积极配合医生为患儿实施各种平诊、急诊手术.要使此项工作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我们必须在手术室的管理上下工夫.它包括加强管理力度;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做好患儿的健康教育;做好科研等.现将我们实施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傅晓玲;陶静;秦尚够;杨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

    半月板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膝关节疾患.半月板损伤常发生在膝关节屈曲,胫骨固定,股骨突然内旋或外旋.传统手术创伤大,关节功能恢复慢.关节镜是近年来应用于关节疾患和损伤的一种新型诊疗器械.我院骨外科自1998年12月开始采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42例,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手术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蒲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应用工序重组方法探讨整体护理实效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应用持续品质改善--工序重组方法,使群众参与质量管理,利于上下级间的沟通,发挥了基层人员的潜能,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不拘泥形式、求真务实.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监测分析及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室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性心律,频率≥100次/min,自发的至少连续3个以上,心电程序刺激至少连续6个室性搏动.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亦可见于健康人,可能无害,亦可导致严重的室颤,甚至导致心脏性猝死.现对在心电监测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73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总结.

    作者:施玉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谈护士长参与全院护理质量控制

    护士长是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建立由护士长参与的全院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以护理质量环为核心,对全院护理质量监控,强化了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意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发挥了其职能作用;以护理质量环为核心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可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同时也让护士长学到了更多解决护理质量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减少了以往单纯由护理部进行全院质量控制所存在的矛盾,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雅明;邓明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正畸治疗中影响活动矫治器配戴的因素调查

    长期以来,在牙颌畸形的矫治方法中,活动矫治器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活动矫治器病人可以自行取戴,所以如果病人不配合,则很难得到理想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延长,造成病人大量积压,给牙颌畸形的矫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提高矫治效果,我们对影响活动矫治器配戴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海雪;左亚新;周慧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法约尔”管理技巧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在担任一家采矿冶金公司经理时,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冶金企业挽救成活.他的成功就在于,一是注重并发挥好了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二是规定并实施了基本的管理原则;三是明确了管理范围的职责分工.

    作者:夏俊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护理差错原因剖析与防范对策

    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1].差错分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不管属于哪一类差错,首先,直接损害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同时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也影响医院的声誉.

    作者:朱秋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0.1%硫酸铜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临床应用蒸馏水和0.1%硫酸铜作为氧气湿化液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由药剂科统一配制0.1%硫酸铜溶液,临床科室领取后装入湿化瓶吸氧用,每周更换2次;结果:使用0.1%硫酸铜溶液代替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可减少带菌率和带菌量,临床无副作用,对病人安全无害、无异味、无刺激.其抑菌谱广,配制简单,价廉易保存,易于推广,具有实用价值,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英;刘云珍;刘梅瑶;封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