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管理,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

高凤霞

关键词:调剂, 差错
摘要: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和患者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医院提供药物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其药学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加强管理、减少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质量非常重要.笔者分析了调剂差错原因,并提出防止调剂差错的管理措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恩施地区土家医蛇伤药用药特色初探

    土家族医学是祖国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擅长于蛇伤、虫伤和骨伤等特殊疗法.本文对湖北恩施地区土家医关于蛇伤治疗的方药及其特色进行了简要探讨.

    作者:冉彪;程楷;周畅;陆明军;黄秀娟;姚旭;付立成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从举证责任倒置角度来规范医疗文件的书写

    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民事案件正逐年增多,而高人民法院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又强调了医院在医疗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因此,从举证责任倒置角度来规范医疗文件的书写是医院医疗管理的崭新课题.

    作者:王昕;包春辉;柴晶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和体会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使未发生糖尿病者防止发生糖尿病,使已患糖尿病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陈丽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妊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总结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7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78例中行剖宫产术51例,阴道分娩27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共80例(双胎2例).结论:只有做好对普及孕产妇的保健知识,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及各种并发症,才能真正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作者:周金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对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用ELISA法测得HBsAg阳性125例,HBsAb阳性35例,BeAg阳性48例,HBeAb阳性56例,HBcAb阳性134例, TRFIA法测得HBsAg阳性127例, HBsAb阳性38例, HBeAg阳性49例, HBeAb阳性51例, HBcAb阳性130例,结果经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者的预防性筛查,乙肝两对半型定性检测可以满足要求,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特异性和动态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能为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并为接种乙肝疫苗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肺癌的肺外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以肺外首发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诊断.方法:综合分析40例以肺外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等关系.结果:以转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①以组织学分型: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于鳞癌.②以大体标本分型:周围型肺癌多于中央型肺癌.结论:充分认识以肺外首发症状为表现的肺癌,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杜华文;李刘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艾司唑仑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艾司唑仑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治疗方法是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镇静治疗,即: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静滴,1次/日;维生素B1 注射液100mg,肌注,1次/日;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肌注,1次/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2次/日;艾司唑仑片1mg~2mg(睡眠尚可或稍差给1mg,睡眠较差或很差者给2mg),口服,每晚睡前服.对照组50例,治疗除不用镇静药艾司唑仑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两组治疗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50%.2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镇静类药物(由于艾司唑仑有其突出的优点,建议在选用镇静类药时选用艾司唑仑)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蒙慧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药调平康片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当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对中药调平康片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进行了研究.

    作者:曲曼古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

    目的:观察中药蒲公英提取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前者用蒲公英提取液灌肠,后者用柳氮磺胺毗绽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蒲公英灌提取液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32例

    目的:回顾性总结33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取头高左倾卧位,选择右肋缘下2㎝与肋缘平行的斜切口大约4~5㎝,直视下行胆囊切除,胆囊床电凝钩分离,皮肤采用皮内缝合.结果:316例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16例延长切口完成手术,256例病人术后不用镇痛剂,平均住院时间5.2天,12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经更换敷料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减少组织损伤、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改善切口外观,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子跃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中医养生方法

    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卫生、道生等.养生可以增进机体健康,促进人的寿命的增长,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比较现代医学而言,传统医学中的中医养生方法更丰富,更具体,现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洪然;张秋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性肾脏病病因与中医治疗初探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发病率不断攀升.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探讨糖尿病性肾脏病病因与治疗.

    作者:袁培川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配美托洛尔及中药汤剂纠正高血压、肾功衰例析

    采用生化检查肾功,治疗前后对比,以达显著改善,恢复正常.

    作者:刘石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锁定钢板治疗58例股胫骨干骺端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ocked plate)治疗股骨干骺端、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骺端、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8周,平均13周.按骨科临床评价标准,优37例,良13例,中6例,差2例.5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药物配合治疗后愈合.结论:锁定钢板是治疗股、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晓川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关于南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目的:针对南溪县2005年至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了解其现状、目前取得的成绩,寻找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2005年至2008年新农合各项情况纵览及比较分析,进行农村医疗保险调查问卷后总体分析.结果及结论:根据上述方法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目前取得的成绩,寻找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王琼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风病人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风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说明正确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中风病人时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急诊30例中风病人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安全转入医院25例,2例途中死亡;3例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在院前急救中风病人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卢玭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卒中后便秘的病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讨论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原因,并对因进行综合护理与饮食指导,防治便秘的发生.方法:对62例便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原因,并给与穴位按摩,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护理与饮食指导.结果:62例便秘中,22例未用泻药,建立正常排便,28例仅用一次开塞露通便后便建立正常排便.2例需长期服润肠通便药.结论:脑卒中后便秘.通过穴位按摩,综合护理和合理饮食,可防治便秘发生,减少泻药的应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手术科室医疗事故发生常见原因的分析

    近年来,从受理及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情况看,手术科室医疗事故发生率占鉴定总数比率较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手术科室医疗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能为增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家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0例残疾儿童因癫痫导致家庭寄养安置中断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适宜在机构还是家庭寄养.方法:我院自2001年9月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以来,至今共有210名孤残儿童寄养到家庭,其中癫痫儿童20名,对其寄养效果进行追逐观察.结果:家庭寄养的效果非常显著,但癫痫儿童寄养陆续中断.结论: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适宜予癫痫儿.

    作者:刘淑珍;李良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分娩是一个准妈妈的必须的过程,虽然有着身为人母的喜悦,但是对分娩过程所带来的痛苦也心有畏惧.产前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让孕妇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有正确认识,了解剖腹产的缺点,不滥用不迷信剖腹产,进行正常分娩更有利于胎儿和母亲.

    作者:张静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