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术与无痛人流术的对比研究

周青红

关键词:药物流产, 无痛人流, 丙泊酚, 芬太尼
摘要:人工终止妊娠作为计划生育的补救措施,为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方法,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人工终止妊娠术包括药物流产术和人工流产术.数十年来,人工流产术成为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方法,并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但因其增加患者痛苦近年来被药物流产所代替.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丙泊酚这一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无痛人流术以其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痛苦小等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近三年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近3年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对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2005-2007年度286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3年来以社会因素、巨大儿、疤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明显升高,是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2)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围生儿死亡率.(3)要求手术的孕妇中,以担心产程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担心难产而急诊剖宫产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金梅;杨梅;朱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儿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儿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期扩张器埋置术,二期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98例儿童,92.47%均能达到治疗效果,7.53%因并发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儿童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安全有效的,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但应注重适应症的选择、注水方式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芸;王燕秋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黄芪、生脉注射液与红花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99例

    近年来,我们分别运用黄芪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肌梗塞(AMI)175例,观察其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及30天死亡率的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留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超声在泌尿系结石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泌尿系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8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不论是腔镜(输尿管镜、膀胱镜、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还是体外震波碎石(ESWL),前后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以明确结石部位、大小、形态、数量、易碎性、肾积水情况以及了解碎石(取石)后尿路梗阻解除情况,肾积水恢复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超声在泌尿系结石的诊疗方面是一种安全、无创、无辐射、经济实用、简便,且可反复多次应用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沈冬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内经》针刺补泻手法探析——《针灸医籍选读》学习点滴体会

    本文对<内经>的针刺补泻手法进行探析,主要论述了以下五种补泻手法①徐疾补泻②深浅补泻③开阖补泻④呼吸补泻⑤方员补泻

    作者:钱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及护理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汇总,100例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口腔颌面部海绵血管瘤病人,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正常,无功能障碍.结论: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血管瘤,注意局部护理,防止破溃感染,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周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马鞭草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马鞭草的镇痛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马鞭草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可明显延长热板引起小鼠疼痛反应的痈阈值.结论:马鞭草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作者:王振富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17例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常见多发病.若有机会早期手术根治,其5年生存率在90%左右.大多中晚期病人采用积极扩大根治手术,配合术后放化疗,亦能提高疗效.然而,仍有不少中晚期患者由于诸多原因,至发现时常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后不佳.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此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中应用中药抗癌剂康赛迪胶囊为主,佐以自拟扶正消癥汤中药方剂,治疗1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黑秀明;黄志华;高立超;李新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探讨

    会阴侧切是产科助产常用的一种辅助分娩方法,适应症较多[1].会阴侧切在会阴过紧,胎儿过大,早产时缩短第二产程,难产处理,减少会阴裂伤,降低母婴病理情况出现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有多种方法,所用缝合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产后20-40d 常见有会阴侧切缝合后的缝线反应.我院从2007年3月-2008年3月开始应用4号或7号丝线对会阴侧切口行全层间断缝合术,并与传统缝合方法[2]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潘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9例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对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住院12-44天,术后3-5天肛门排气后给予糖尿病流质饮食,术后6-10天给予糖尿病半流质饮食,术后10天左右给予糖尿病普食.术后继续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出院后停用且空腹血糖为4.5-9mmol/L.6例空腹血糖为11-13mmol/L,出院后继续口服降糖药.在此提出:对行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黄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5例临床观察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血)是南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所致的月经的调节功能失常,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或诱导闭经及改善全身状况.常用刮宫、性激素和手术治疗.米非司酮已普遍应用于抗早孕药物流产,还被用来治疗宫外孕及妇科肿瘤.为了解其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我们观察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妇科门诊确诊为更年期功血患者45例,使用米非司酮6个月,随访12个月后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腰痛地黄汤辅体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

    1 临床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其中男68例,女4例,年龄小17岁,大49岁;发病部位:L4-5 42例,L5S127例,L3-4 3例;病变程度:膨出38例,突出31例,脱出3例;病程:短40天,长2年.均经过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

    作者:周邦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药物疗法在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取环术前口服用药对绝经期妇女的宫颈软化扩张作用.方法:对200例绝经期带环妇女随机分为四组,A组术前12小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B组术前一周口服倍美力0.625g,每日一次,阴道涂抹倍美力软膏0.5mg,每日一次,用药一周后取环;C组术前一周一次性口服尼尔雌醇片5mg,一周后取环;D组术前不服任何药物.分别观察四组宫颈软化及扩张情况,取环所用时间,失血量及成功率.结果:A、B、C三组宫颈软化及扩张明显优于D组,取环成功率也明显高于D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综合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术前应用药物有利于宫颈软化及扩张,取环成功率高,痛苦小,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晋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剖宫术后晚期产子宫切口裂开的防治

    剖宫产术是解决许多病理产科,特别是处理梗阻性或功能性难产的终及有效的手段.近年由于抗感染、输血、麻醉方法的进展,外科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因素剖官产指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剖宫产率明显增加,据统计我院2000年-2008年剖宫产率为75%左右,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病发症也相应增加,其中术后晚期子宫切口裂开较常见.常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产后性生命,这时因产妇多已出院,尤其农村患者距离医疗单位较远交通不便,就医不及时,危险性更大,现就剖宫产术后晚期子宫切口裂开的防治讨论如下:

    作者:刘艳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床点滴体会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中的主要治疗法则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有着现实的贡献.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方之一),自创新方33首,大部分是活血化瘀法.(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经逐瘀汤,身痛逐瘀汤,会厌逐瘀汤.以及痛窍活血汤).清末唐容川所著之<血证论>是发挥了王氏学说和方药,他主张治疗血证应注意化瘀生新之法,及几个逐瘀汤的选用,我在前人的启示下,运用血府逐瘀汤,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是南于时间短,仅限个人知识,不能概括全面,尚待同道去发挥整理,对这方的宝贵经验介绍出来,使逐瘀汤在临床运用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发挥.

    作者:魏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医院药师在中药鉴定上存在的问题

    中药鉴定(此处特指通过眼观,上尝、鼻嗅、手提、水试、火试)来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我们药师在临床用药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黄文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浅谈基层医务人员对脑挫裂伤的急救与护理

    脑挫裂伤是头部外伤后,脑组织发生了器质性损伤,临床上较多见.脑挫裂伤可发生在头部外伤直接着力处,也可发生在着力点的对侧,称为对冲性损伤;亦可由旋转暴力引起颅内结构转动,发生脑表面血管破裂或脑干扭曲等损伤,一般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危及生命,护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急性重度脑挫裂伤15例,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除2例有严重合并症者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库尔加孜拉·毕达合买提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58例空腹血糖正常者餐后血糖与血脂的相关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营养物质摄入量增加,由此引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发现糖尿病患者增多,餐后血糖(postchallenge plasma glucose, PPG)水平虽能反映其疗效与预后,但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完全正常者,PPG水平对血脂代谢影响很少有报道.本文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张淑娟;陈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近况

    目的:依据临床相关研究资料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优缺点.方法: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资料作综合论述.结论:在非手术疗法中,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后的研究要严格科研设计,统一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疗效标准,随机盲法试验,加强研究的深度,总结出公认的佳治疗方法或方法组合,大限度地发挥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

    作者:胡芳;毛宗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注射液配伍不溶性微粒的分析

    目的:配伍引起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用光阻法测定微粒数.结果配伍使微粒大大增加.

    作者:孙玲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