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田有军;李耀金

关键词:银杏达莫, 奥扎格雷, 脑梗死
摘要:目的: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方法:把60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组采用银杏达莫治疗,标记为对照组,30组增加奥扎格雷治疗,标记为治疗组.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7%远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治疗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显著,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回顾性分析64例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伤的处理效果

    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救治水平.方法:通过对64例口腔颌面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总结.结果:64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清除应小心慎重,对异物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有利于提高对异物治疗的救治水平.

    作者:武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馈控制管理实施前(2011年01~ 12月)和实施后(2012年01~12月)两个阶段中各700台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作为观察对象,比较两阶段的护理安全隐患检出情况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结果:前馈控制管理实施后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检出例数降至3例,较前馈控制实施前明显减少(P<0.01);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前馈控制管理对于早期防范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作者:夏玲蓉;李竞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L)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的评分为(26.74±13.1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9.81±21.4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28.51±14.3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51.25±19.69)分.由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芹;马桂芬;刘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暖宫助孕汤结合克罗米芬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暖宫助孕汤结合克罗米芬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病情好转明显好于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患者股骨间恢复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借鉴.

    作者:王琪;李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桂枝茯苓胶囊与丹鳖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桂枝茯苓胶囊与丹鳖胶囊在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自愿的原则,选取我院2009年01月~2011年01月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人,对照组患者接受丹鳖胶囊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56.10%;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87.80%.结论:与丹鳖胶囊相比,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总体有效率高,可以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因此,桂枝茯苓胶囊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贵仁伍;赵铀;赵润;谢抚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苗药皮部熏蒸疗法对骨关节炎大鼠MMP-13、TIMP-1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苗药皮部熏蒸疗法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ype-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苗药皮部熏蒸治疗OA的可能机制,为此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并为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4%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大鼠OA模型,1周后50只大鼠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熏蒸组(水熏组)、低浓度熏蒸组(低熏组)、高浓度熏蒸组(高熏组).分组后即开始治疗,通过不同浓度的苗药皮部熏蒸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关节,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进行软骨细胞MMP-13、TIMP-1免疫组化的测定.结果:造模组肉眼即可观察到关节软骨表面的改变,镜下观察到软骨基质中酸性黏多糖染色降低,小裂隙产生,负重区关节软骨表面糜烂、腐蚀,软骨细胞坏死,软骨下骨硬化,伴有滑膜炎、关节囊增厚.高熏组MMP-13平均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下降、TIMP-1平均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低熏组和水熏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苗医熏蒸疗法可以调节MMPs与TIMPs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控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阻止软骨及骨的破坏,达到防治OA的目的.

    作者:罗俊刚;贾亚玲;杨力荟;丁云;魏刚;俞非易;谢红;王兴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8%,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更理想,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作者:何玉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髌骨骨折35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髌骨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组的35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术后2周予以中药熏蒸,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对35例患者全部予以随访,随访短3个月,长1年,平均9个月;其中:优2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1.43%.结论:髌骨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及切口愈合后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芝龙;王昌兴;易向东;穆中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回顾性分析我院高龄患者脑外手术161例的康复护理措施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两年来脑外手术75岁以上患者161例临床资料,对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好转率99.4%,致残率10.5%,平均住院时间46.7±3.2d.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降低高龄脑外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6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使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尽早康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配合和坚持康复锻炼.

    作者:丁瑛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探讨与分析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的临床路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下属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转诊到我院及由我院转诊到下属社区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同期到自行到我院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次就诊率、首次就诊时间、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可影响患者的首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率以及医疗费用,对社会及患者自身来说都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开展.

    作者:何俊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LG2000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135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65例混合痔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5例应用肛肠治疗仪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分析手术过程、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同,但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不出血,操控性好.结论: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安全、有效.

    作者:刘送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脊柱损伤的X线与CT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照X线平片与CT在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优的检查办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脊柱损伤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均给予X线平片与CT检查,对照两种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X线检查显示109例(89.34%)患者有椎体骨折,CT扫描检查发现122例存在椎体骨折,其中34例显示多椎体骨折,88例椎管狭窄.损伤的部位分别有:胸椎65例,腰椎31例,颈椎8例,胸腰椎损伤18例.结论:两者均是诊断脊柱损伤的重要方法,而CT扫描在诊断鉴别脊柱损伤范围和程度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作者:刘超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作者:杨晓玲;谢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科室收治手部骨折103例患者,分为传统组50例和治疗组53例.传统组实施科氏针石膏固定,治疗组实施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传统组只有19例患者在12周内愈合,占38.00%,有31例于12周后才逐渐愈合,占62.00%;治疗组在12周内愈合,占100.00%,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只有16例患者能够进行屈90°的运动,占32.00%,17例患者能够进行伸180°运动,占34.00%;治疗组的全部患者都能够进行屈90°的运动和伸180°运动,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部骨折患者实施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可以给予骨折部位可靠的固定,具有损伤小的优势,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加快恢复.

    作者:李晓文;利春叶;杨钦泰;欧春培;喻林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33%和80.0%,组间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和对照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相比,实验组患者得分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层三查七对法”在输液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输液区工作中应用“分层三查七对法”对降低给药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三查七对,即输液各环节均进行完整的三查七对;试验组实行分层三查七对,即将三查七对内容分解并分别融入输液各环节,强调做好本岗位核对;比较两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护士平均输液时间.结果:试验组给药错误发生率0.04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0.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0.01);试验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为250.84±10.69(秒)与对照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273.17±15.62(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8,P<0.001).结论:在输液区中实行分层三查七对法可有效避免给药错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李丹卉;阳常艳;陈晖;黎小群;谭薇;王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腭咽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鼾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腭咽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腭咽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考察两组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患者打鼾、夜间憋气、白天嗜睡、口咽干燥等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咽成形术临床用于治疗鼾症的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应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作者:马玉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紧张性头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分配卡法(Rihaid Doll)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阿米替林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紧张性头痛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流程联合三级护理管理预防高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完善三级护理制度,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率.方法:2009年我科完善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流程,将管理制度纳入到三级护理质量考核.结果:自实行风险管理流程联合三级护理管理预防高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以来,2009年前后三年内跌倒/坠床数呈逐年降低趋势,后三年的发生率是前三年的31.96%,跌倒/坠床数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通过不断的完善流程管理,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发现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了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安全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徐鑫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