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仪;刘茂芳;曾俞霖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和进口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PCI术后急性、亚急性和晚期血栓发生率、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术后再狭窄率、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术后再狭窄和各种出血并发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中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银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开滦总医院及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73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NDR组192例和DR组181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NDR组胆红素较DR组高,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相对较低,可能与DR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于晓忠;李金涛;刘志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并择期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围术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手术耐受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手术耐受性,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有效确保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利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经颅入路显微视神经减压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作冠状切口骨瓣开颅(或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切开颅底硬脑膜,暴露及开放视神经管上壁和外侧壁,显露视神经不少于1/2周径,剪开视神经鞘膜和总腱环.结果:实施减压手术32例,术后25例视力明显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颅入路显微视神经减压手术,减压充分,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作者:王铁军;王文杰;吴瑞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我院接收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A、B、C3组,A组49例为大三阳患者,B组42例为小三阳患者,C组29例为HBsAg、抗-HBc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HBV-DNA的含量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两种方法进行同步检测.结果:经过HBV-DNA测定后,A组的阳性率为97.96%,B组的阳性率为61.90,C组的阳性率为34.48%.A组与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均有一定的联系,采用HBV-DNA含量测定有利于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在临床诊断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芸燕;徐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火针疗法是调脾通络疗法经典治疗之一,通过火针灼伤人体腧穴、腠理,开其经络之外门,给外邪以出路,使得瘀血、水肿等致病性病理产物得以排除体外.火针携高温直达病所,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组织被灼至碳化,使粘连板滞的组织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环随之改变.同时起到”通阳“即振奋人体阳气的作用.本文采用火针治疗面肌痉挛47例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卫强;冀来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三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探讨更为合理、高效的宫颈癌检测方法.方法:对59例患者同时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DNA倍体分析及阴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A倍体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符合率高.结论:DNA倍体可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常规应用于临床.
作者:韦玮;莫可良;曾定元;谭广萍;唐移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目前在门诊处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医保门诊处方管理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研究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09年-2011年间门诊大方记录,从不同系统、不同年份、药品的类别以及药品是否与本次治疗有关等角度对门诊大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处方逐年减少.各系统之中,外科系统门诊处方管理相对不规范.药品中以心脑血管类多,占33.73%;14.12%的药品与本次治疗无关.结论:首先要给门诊大方一个合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医院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遏制大处方.政府要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使民众建立起对疾病和健康的正确认识.
作者:赵磊;王红宇;张玉琴;王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预防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效果及并发症,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25例,脱落11例,实际入组患者114例,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7)和干预组(n=57),从入院第1d起,对照组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和活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和耳穴贴压,两组患者如入院4d未大便者,第5d给予通便药口服或开塞露灌肠,共干预两周.统计两组在效果及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并进行相关在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排便性状较对照组改善,干预组发生并发症共计9例,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后能好转.结论:中药敷脐结合耳穴贴压能更有效地调理胃肠蠕动功能、预防便秘,促进排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麦爱欢;雷志荣;范少玲;钟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以哲学的角度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合理性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路,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学习以便更好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作者:李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气体联合黏弹剂在复杂性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84只眼)复杂性眼外伤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回纳脱出的虹膜,术毕后前房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虹膜复位、前房气泡消失时间,角膜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前房形成良好.前房内C3F8于术后1~30d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16.10±7.01)d.术后角膜均水肿,2周后明显减轻.16例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经治疗1周后眼压正常.结论:全氟丙烷气体联合黏弹剂应用,是复杂性眼外伤前房重建的有效方法.
作者:伊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分组采取不同的胸外科手术方式,探讨性分析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下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664例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在不同手术方式下,其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患者单系统及心肺双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照不同的两种胸外科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患者150例,传统开胸手术组患者514例.结果: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机率、肺部并发症机率、心肺并发症机率均低于传统开胸手术患者,且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单系统并发症中,发生肺部并发症机率高于心脏并发症(P<0.05).结论:对于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单系统及心肺并发症发生,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成本低、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应用.
作者:徐国伟;黄河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展中医药情报信息研究的调研,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方法:本次研究以问卷调研为主,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目前,中医药情报信息研究主要包括有战略研究、行业动态监测、行业数据管理、竞争情报研究、情报方法学研究、查新检索、中医信息研究及其它研究.结论:中医药情报信息研究存在着不平衡性,其中的战略情报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缓,与当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作者:徐燎宇;肖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运用温水泡手配合黄金膏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化疗并符合标准的女性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化疗前滴注5%葡萄糖溶液500~ 1000ML进行水化,对照组化疗后用生理盐水100ml进行冲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化疗前用温水泡手,化疗时和化疗后及时用金黄膏外敷上肢静脉行走部位.观察两组患者化疗5个疗程内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例数,护理干预效果及一次性静脉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在化疗5个疗程内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疗前用温水泡手配合金黄膏外敷上肢静脉行走部位可预防静脉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
作者:陈继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NICU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为该病的预防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治疗的NICU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各63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寿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在没有超声的支持下,运用塞丁格技术(MST)将穿刺点由肘下移至肘上,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肘上可触及到的血管的32名患者,用“盲塞法”穿刺置入PICC导管,将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ICC置管相比较.结果:运用“盲塞法”在肘上置入PICC导管比传统PICC肘上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在没有超声支持下,运用“盲塞法”可使PICC穿刺点从肘上移至肘上,一方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方面增进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梁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结果.方法:将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抽取入选对象的末梢血并检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对比检测结果与正常取值之间的差异,总结当前大部分儿童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末梢血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均存在明显的缺铁、锌、钙现象,而缺铜和镁的现象则比较少,不同微量元素在性别上的比例差不明显(P>0.05),但在不同年龄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儿童均存在明显的微量元素摄入量严重失衡现象,及时补充缺乏微量元素,实现微量元素水平均衡,是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的有效保障.
作者:张桂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肺癌细胞H-5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梯度浓度的重组人内皮抑素(0.1、0.5、1.0,5.0、10.0、20.0mg/L)分别作用24、48、72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黏附性,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内皮抑素对H-5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作用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13.46%、15.38%、20.82%、24.71% 、30.12%和37.44%,呈剂量依赖关系.给药后24 h和48 h,内皮抑素组细胞G/G期比例增高,而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和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1.430±0.145)%和(1.760±0.054)%,均高于对照组(0.670±0.181)%和(1.260±0.138)% (P <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内皮抑素组细胞微绒毛减少,染色质厚薄不均,位于核膜下.结论:重组内皮抑素可以在体外直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影响细胞骨架等结构.
作者:陈东;张风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3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有12例治愈,2例好转,1例终为植物人;对照组有7例治愈,1例好转,2例终为植物人,5名患者死亡.结论: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具有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林艳玲;张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B超诊断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超检查,对7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声像图分型.结果:72例肝血管瘤,经B超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4.5% (68/72);漏误诊4例,占5.6% (4/72),分别为3例肝癌液化,占4.16% (3/72),肝囊肿1例,占1.38%(1/72).结论:通过B超多切面探查及声像图特征表现,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准确率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