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PO治疗老年MDS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冲

关键词:老年, 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 疗效持续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MDS患者79例,均使用EPO进行治疗,分析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并探讨各项临床特征对患者使用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作用.结果 7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1例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骨痛难以忍受同时伴有血压升高)而放弃治疗,另1例患者要求出院放弃治疗.77例患者达到治疗有效标准的有40例,治疗有效率为51.94%.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法分析:患者的治疗前EPO低水平、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间隔<6个月、治疗前无输血依赖会显著的延长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RAEB-1分型会缩短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结论 老年MDS患者应早期使用EPO治疗,治疗前EPO低水平及无输血依赖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与不良结局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面情绪与不良结局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者出院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R-SF)对其情绪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患者存活情况,分析患者不良结局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TDM得分和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等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高水平;≥50岁、非在婚、学历较低、居住地为农村、家庭人均收入较低的慢性心衰患者TMD得分较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慢性心衰患者的TMD得分无明显差别;死亡组患者POSM总分(TMD得分)和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乏-迟钝、愤怒-敌意、迷惑-混乱维度得分较存活组患者高,而精力-活力得分较存活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负性情绪,且负性情绪越高的患者易产生不良结局.

    作者:葛维媛;王晓娟;梁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应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应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χ2=4.197,P<0.05).结论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对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米广平;雷小朋;范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异位ACTH综合征2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肿瘤及胸腺类癌是异位ACTH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以低血钾、糖尿病、高血压为主;实验室检查可提示血压、血糖水平上升,血钾水平降低,血ACTH、皮质醇、UFC水平明显上升;大剂量地塞米松、岩下窦静脉静脉血试验对于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垂体MRI、肾上腺CT、胸部X线平片、胸部CT等能够发现一定的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原本病灶是首选治疗方式.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上应结合多种方式明确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静;郭丽君;谷伟军;窦京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EPO治疗老年MDS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MDS患者79例,均使用EPO进行治疗,分析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并探讨各项临床特征对患者使用EPO治疗疗效持续时间的影响作用.结果 7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1例患者因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骨痛难以忍受同时伴有血压升高)而放弃治疗,另1例患者要求出院放弃治疗.77例患者达到治疗有效标准的有40例,治疗有效率为51.94%.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法分析:患者的治疗前EPO低水平、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间隔<6个月、治疗前无输血依赖会显著的延长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RAEB-1分型会缩短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P<0.05).结论 老年MDS患者应早期使用EPO治疗,治疗前EPO低水平及无输血依赖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作者:陈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LNG-IUS联合优思明治疗顽固性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围绝经期是指从40岁开始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失调,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不断减退,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泡发育受阻而不能排卵,导致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对抗,引起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1].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出血量多或时间长时常继发贫血,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将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宫内放置左旋炔诺缓释系统(LNG-IUS)治疗,针对治疗初期出现的阴道不规则流血,对照组给予口服止血药对症治疗,观察组于前3个月内加服优思明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4例手部烧伤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和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状况,手部功能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部功能ADL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使患者的治愈康复效果及手部功能的恢复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利娟;刘义娟;高巧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再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丙泊酚使用剂量及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记录麻醉各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的用药剂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在各阶段麻醉诱导前、麻醉后30 min、麻醉后1 h及麻醉后2 h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妇产科手术中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效果稳定,麻醉药物剂量少,安全性好.

    作者:符定家;许铿;李建;林凤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DHS和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对术后恢复影响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固定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股骨粗隆间骨折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予以PFNA内固定,对照组予以DHS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术中和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开始负重时间少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中应用疗效更明显、伤口小、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且术后固定更牢固、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张运杰;吴乃中;张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颈动脉支架术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及化验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及化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术前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共服用1年.观察两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及安全性,并对比分析两组血脂、hs-CRP水平、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6,12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均未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少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且较安全.

    作者:韩雪娟;任志学;贾云朋;马超;付红;靳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感染根管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感染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132颗乳牙)患儿采用随机分为表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颗乳牙,研究组采用Vitapex糊剂作为根管填充材料,对照组采用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填充材料,分别观察两组116颗牙治疗后3、12个月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感染根管内内毒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根管内内毒素含量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个月研究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适充与超充+欠充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适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超充+欠充治疗(P<0.05).结论 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感染根管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根管填充情况对其疗效影响较小.

    作者:陈一怀;张一莹;冀堃;常翔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状况,抑郁改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HAMD抑郁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AD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带教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孙彩萍;宣锦花;秦凌云;徐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加味肝豆汤治疗Wilson病湿热内蕴证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加味肝豆汤治疗Wilson病湿热内蕴证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0例早期肾损伤的Wilson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二巯基丙磺酸、谷胱甘肽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用药同时给予清热解毒、通腑利尿之中药加味肝豆汤口服;对照组使用谷胱甘肽、二巯丙磺酸钠保肝驱铜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疗后4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Cr)、尿五蛋白(UIgG、UTRF、UALB、Uα1M、Uβ2M),分析及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ys-C、RBP、尿五蛋白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cys-C、RBP、尿微量白蛋白、Uα1M、Uβ2M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并发早期肾损伤Wilson病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汪美霞;陶庄;李祥;董文文;杨文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鼻腔冲洗配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配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 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4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Ⅰ组70例及Ⅱ组78例,Ⅰ组患儿采取常规抗生素及鼻腔冲洗治疗,Ⅱ组在Ⅰ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患儿纯音听阈测定气导听力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Ⅱ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0.5 kHz、1 kHz、2 kHz水平纯音听阈测定气导听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0.5 kHz、1 kHz、2 kHz水平纯音听阈测定气导听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Ⅱ组患儿较Ⅰ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冲洗配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应用于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疗效显著,患儿术后听力恢复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郑虹;陈秋如;付佳;丁凤;刘世祺;高志娟;陈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NS评分降低及NIHSS、CSS评分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肿水肿体积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a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患者的Bathel指数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该法具有较小手术创伤、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曙辉;张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肠道微生物调节剂和锌制剂对54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肠道微生物调节剂和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正常补液、纠正电解质等支持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肠道微生物调节剂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患儿治疗前后的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锌含量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能明显提高患儿血锌含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马静岩;杨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腔镜对8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18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成两组,95例采用腔镜改良根治术治疗(手术组),85例采取新辅助化疗后再行腔镜手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组和联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前哨淋巴结活检率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乳头坏死发生率、上肢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随访,发现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死亡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影响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

    作者:庞涛;庞博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分为初发组(初发性脑梗死,n=12)和复发组(复发性脑梗死,n=12).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ASR组,n=5)和阿司匹林不抵抗组(AS组,n=7).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疾病史、实验室检查数据等并进行分析比较,并检测患者GP IIbHPA-3的基因型特点.结果 复发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AR+ASR组患者的高血脂、糖尿病、过量饮酒史发生率及hs-CRP和LDL的水平均较AS组高(P<0.05);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bb基因型、糖尿病与阿司匹林的抵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且其因素多与高血脂、糖尿病、GP IIbHPA-3基因bb基因型及hs-CRP的水平相关.

    作者:吴新莹;许冬梅;王心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女性盆腔结核52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初步确诊为女性盆腔结核,初步诊断准确率为 19%,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及盆腔炎性包块疾病.结论 临床医生对女性盆腔结核警惕性不高,且该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各异,缺乏敏感性高并具有特异性的辅助检查,因而临床工作中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作者:宋子璇;周洋;韩雪;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蛋白(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手术后经病理学证实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0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种组织标本中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68.00%,其中阴性表达32例、弱阳性38例、阳性表达20例、强阳性表达10例,癌旁组织中的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36.00%,其中阴性表达率64例、弱阳性3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RRM1蛋白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RRM1蛋白阴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2年生存率55.88%高于阳性表达患者的34.38%(P<0.05).结论 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作者:朱伟;叶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精准肝切除与传统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住院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0例,并与前期来我院行传统肝切除治疗的患者(对照组,n=40)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AST、ALT、TBIL)水平均降至正常,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胆瘘、胸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均已清除,术后随访,对照组有2例复发,观察组有1例复发.结论 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安全、可靠,创伤小,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早,有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究和推广.

    作者:田宇剑;李伟;吴胜;沈玮博;唐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