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18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10例。两组筛查者首先都进行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进行阳性筛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结合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阳性筛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筛查检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同时阳性共61例,经病理检查为阳性者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3.61%,对照组患者经筛查检出阳性者共116例,经病理检查为阳性者共6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8.62%,两组患者的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两种方式互为补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涂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的优化选择。方法:将45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视觉类比量表观察三种方法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总有效率均达100%;从治愈率来看,艾灸组优于针刺组和耳豆组(P<0.05)。结论: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均有效;根据优化原则,艾灸法佳。
作者:董甜甜;曹敏;冯园园;胡心月;郑渝凡;王园;唐懿;于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针灸和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针灸组(36例)和推拿组(36例),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善情况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恢复,与治疗前对比(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针灸和推拿手法,均可取得较为明显的应用效果,两种方法疼痛和僵硬缓解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涂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从我站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选取76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均为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疾病,伊曲康唑具有良好疗效,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盛祝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清代名医徐大椿,一生著作丰富,精通内、外、妇、儿、杂病诊治。通过对其医学全书的分析和整理,对其部分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指导。
作者:方雅靖;李知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持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临床积极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患者临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有助于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恢复,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亦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体检人员4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每组各210名,对比两组体检用时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体检人员体检效果、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满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哮喘焦虑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焦虑情绪,并观察对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情况、治疗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哮喘焦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铜仁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梵净山资源为主。针对梵净山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做了概括,并就今后的民族药物资源进一步的发展进行阐述,为铜仁地区的民族药物产业经济发展提出理论指导。将铜仁地区的优质珍贵的药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作者:杨詹詹;陈仕学;唐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灯盏花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发现不良反映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8例灯盏花素粉针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注射用灯盏花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症状。结果:18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显示,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率(66.67%)明显高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不良反应时间一般在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心血管以及变态反应等方面。结论:临床应用灯盏花素时必须加强相关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用药标准和适应症,用药前后需观察、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和慧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宫血宁胶囊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上环术后月经过多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行上环术后即开始给予宫血宁胶囊口服,而对照组行上环术后不给予任何处理,观察两组的月经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下腹隐痛等,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宫血宁胶囊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产后胎盘胎膜残留应用生化汤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我科行B超检查证实为胎盘胎膜残留的产妇12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产后给予催产素肌肉注射和口服产妇康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产后第2天给予生化汤口服,7天后复查子宫B超,检查胎盘胎膜残留情况,恶露排出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5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5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汤治疗产后胎盘胎膜残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残留组织及胎膜蜕膜的排出。
作者:曾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行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肝素帽封管,试验组43例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封管,观察两组的导管堵塞发生率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透患者中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封管可减少导管堵塞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季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衣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2例患者单用衣那普利治疗,治疗组24例患者用衣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均治疗20周。于治疗第4周、第10周和第20周末检测动脉血压、24h尿蛋白(24hUPE)、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结果:治疗20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动脉血压,24hUPE和SCr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和衣那普利均可有效降低动脉血压,减少尿蛋白,减轻氮质潴留,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而两药联用时起效更快,疗效更佳。
作者:李素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113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75例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A组),38例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单纯植骨治疗(B组)。结果:A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椎间隙高度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月相比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而言,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志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不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统计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与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吕岚;兰礼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采用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胃力康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补肾益脑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 HPLC法以 DikmaC18(4.6×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45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测定补肾益脑片中补肾脂数和异补肾脂数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的含量在0.0744~0.46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在0.075~0.4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补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9.668%,RSD%=0.94%;异补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85%。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王亚辉;李洪泽;韩风雨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后伴有不同程度抑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指导、心理疏导、膳食干预等,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比护理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怀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的康复疗效。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患者各30例。A组进行有氧运动,B组实施抗阻训练,C组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D组不进行运动干预,对四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B、C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优于D组。结论:复合型运动对于促进2型糖尿病康复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菂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