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铜仁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杨詹詹;陈仕学;唐红

关键词:梵净山, 植物资源, 产业经济
摘要:铜仁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梵净山资源为主。针对梵净山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做了概括,并就今后的民族药物资源进一步的发展进行阐述,为铜仁地区的民族药物产业经济发展提出理论指导。将铜仁地区的优质珍贵的药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卡维地洛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改善心肌功能,可以进一步临床验证及推广。

    作者:巴特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人性化护理在68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样本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护理总满意率为98.5%,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香玉;车梅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爱宝疗治疗轻、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方法:使用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并设冷冻治疗100例为对照组。对治疗效果作出总结分析。结果: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别,但治疗组治疗后无不适感觉,而对照组经常出现阴道大量流液,持续一周左右,也会出现腹痛、尿频易合并感染。结论: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不留疤痕,无不良反应,尤其适合未生育妇女。

    作者:李书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配合电针、艾灸治疗裕固族地区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电针、艾灸治疗裕固族地区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给予中药配合电针、艾灸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发作期,用中药配合电针以祛除外邪、缓解症状为主,待病情缓解后给予中药配合艾灸以温经散寒、补肝肾治疗,后达到缓解加重、预防复发之目的;对照组53例,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等对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6%,对照组为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电针、艾灸治疗骨性关节炎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杨晓;孙殿统;李荣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的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说明了公民有权了解现行各种避孕节育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应范围,在专业服务人员帮助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自主、自愿而且负责任地作出决定,选择一项适宜、安全、有效、可靠的避孕措施。要更好的开展避孕节育知情先择工作,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让育龄群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情;然后要通过健全的服务网络,方便育龄群众的咨询并保证避孕药具的充足供应;同时还要帮助不同时期的服务对象选择更适合的措施。总之,做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就需要计生、医务人员和育龄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作者:刘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保暖风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其紫丁香苷HPLC法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保暖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紫丁香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薄层色谱以保暖风对照药材和7-羟基香豆素、紫丁香苷对照品作对照;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紫丁香苷含量,色谱柱:SPOLAR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乙腈-水(9∶91);检测波长:264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斑点圆整、清晰,重复性好。紫丁香苷进样量在0.04132~2.06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1.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保暖风的质量,可作为保暖风的质量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

    作者:唐秀玲;唐秀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反向交班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反向交班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现有护理人员和心内科病房分别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和创新组,传统组护理人员以传统交班模式对传统组病房进行护理,创新组护理人员以反向交班模式开展创新组病房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种交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传统交接班模式中,交接班效率低下,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缺乏有效、深入的了解;实行反向交班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知晓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均得到有效提高;两种交班模式下的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反向交班模式后,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可在心内科的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良华;郭君强;曾军红;刘为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DCA循环在医院中药饮片调配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PDCA循环理论和方法对医院中药饮片的调配工作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相等时间段的中药饮片调配量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调配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处方的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和复核出的差错率均较原来的管理方法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的中药饮片调配,能有效控制差错率,提高发药质量,从而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杨巨华;戴雅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湘西北土家药“龙胆”基源植物调查

    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北石门县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湘西北土家药“龙胆”的基源植物有四种,即龙胆科獐牙菜属獐牙菜、西南獐牙菜、显脉獐牙菜和紫红獐牙菜四种植物。

    作者:熊鹏辉;沈美英;董淼珍;刘学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对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要比健康教育前要高(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孕妇的参加健康行为的人数要明显比健康教育前要多(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使得GDM孕妇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认知以及健康行为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可以有效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郝美美;张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铜仁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铜仁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梵净山资源为主。针对梵净山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做了概括,并就今后的民族药物资源进一步的发展进行阐述,为铜仁地区的民族药物产业经济发展提出理论指导。将铜仁地区的优质珍贵的药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作者:杨詹詹;陈仕学;唐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1772名城镇退休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城镇退休职工的健康状况,探讨提高退休职工生活质量的对策。方法:对兴化市戴窑镇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退休职工患病率74.23%,血脂升高、高血压、肥胖症、高血糖、心电图异常位居前5名。结论:退休职工的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应予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加强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治疗现发病,降低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曹党年;范日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对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24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交锁髓内钉组患者60例,进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微创组患者64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出血总量、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对比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因手术操作不当或重症并发症,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危机生命等情况。结论:对于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操作难度、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交锁髓内钉治疗,无差异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不适宜进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患者,可应用微创钢板植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饶光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在减少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异常流血39例中的应用

    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异常流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人工流产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进行人工流产后采用综合性的优质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控制阴道的异常流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011~2012年我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减少或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分析我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检测数据,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以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2011年共分离G+病原菌1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构成比为35.57%;分离G-病原菌452株,大肠埃希菌分布构成比为27.43%;2012年共分离G+病原菌76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构成比为23.2%;分离G-病原菌2130株,大肠埃希菌分布构成比为27.4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50.0%,大肠埃希菌对于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COSMZ、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50.0%。结论: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陈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针灸和推拿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针灸和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针灸组(36例)和推拿组(36例),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善情况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恢复,与治疗前对比(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针灸和推拿手法,均可取得较为明显的应用效果,两种方法疼痛和僵硬缓解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涂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在66例剖宫产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49例(74.2%),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30例(45.5%),总有效率80.3%。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健康教育方法,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黎族通瘀去炎汤的药效学初步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通瘀去炎汤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抗炎、止血及化瘀的作用。方法:采用大给药量测定方法评价通瘀去炎汤的毒性,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测定方法和玻片法分别测定通瘀去炎汤的抗炎作用及凝血时间,采用鸡红细胞吞噬法对化瘀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通瘀去炎汤达到大给药量160g/kg时未见毒性反应;通瘀去炎汤高、中、低剂量组(16g/kg、8g/kg、4g/kg)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能加速小鼠凝血的时间(P<0.05)、显著提升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吞噬率与吞噬指数(P<0.05)。结论:通瘀去炎方具有良好的抗炎、止血、化瘀作用,且安全阈值较高。

    作者:张一云;唐菲;高雨;侯世封;杨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加穴位艾灸对慢性盆腔炎影响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穴位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艺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乌头碱的含量

    目的:测定血浆中的乌头碱,为其是否中毒提出示警。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乌头碱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经检测,口服药酒的血浆中乌头碱可达0.196mg/mL,服用含有附子的中药汤剂血浆中乌头碱可达0.216mg/m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乌头碱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服用乌头类中药易引发乌头碱中毒。

    作者:曹海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