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eyond冷光美白术对不同着色牙的临床观察

汪育娟

关键词:冷光, 白术, 着色牙, 牙齿, 外源性, 内源性, 变色牙, 技术, 操作, 安全
摘要:Beyond冷光美白术是目前新型的一种牙齿美白技术,对不同着色牙(内源性变色牙和外源性着色牙)只需30分钟,就可使牙齿美白,它操作简便、安全、快捷,见效明显.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孕妇弓形虫感染78例分析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危害很大.主要是人食用了未被充分煮熟的被污染的肉、蛋或接触猫、狗的粪便而感染.

    作者:郑银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类脂质细胞增生症

    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类脂质细胞增生症曾有少许报道[1],我院近5年(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来发现8例不同的血液系疾病继发类脂质细胞增生症,其中伴高雪氏细胞增生5例,伴织细胞海蓝组增生症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晶;赵蓉;李艳玲;刘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围刺加隔姜灸治疗20例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症之一,其与急性带状疱疹一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尤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笔者在临床上开展围刺加隔姜灸治疗疱疹后神经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20例PHN患者的疗效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彭丽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轮状病毒腹泻并惊厥45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关于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肠道外的其它器官感染[1],多数预后良好,严重者可致残,甚至死亡.

    作者:任冬元;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贵州省抽样点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广州管圆线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其终宿主主要是啮齿类动物中的各种鼠类,人多因吃了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其幼虫可侵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脊神经根脑膜炎等[1].

    作者:唐莉娜;李安梅;徐莉娜;王世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n=8):术前给予生理盐水干预;血塞通治疗组(X,n=8):术前给予血塞通注射液600 mg/(kg·d)腹腔注射给药3天;假手术组(S,n=8):术前处理同MIR组.MIR和X组大鼠在结扎左前降支30分钟后行再灌注240分钟.S组所有操作同MIR组,大鼠仅穿线不结扎左前降支.分别于缺血再灌注240分钟采血,S组取相同时点采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结果 与X组和S组比较,MIR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01),MDA、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S组比较,X组血清SOD、MD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cTnI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塞通可能通过减少MDA的产生,增加SOD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保林;刘兴德;韦方;袁志柳;常忠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治疗16例中心型肺癌

    心包内处理血管行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明显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手术的危险性,增加生存率.

    作者:吴锡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手术后谵妄10例临床分析

    外科手术后谵妄是一种较严重并可致死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15%[1].年老、术前存在脑血管疾患或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长时间麻醉等为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2].

    作者:王海英;靳琼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产儿86例肠道喂养体会

    胎龄满28周而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因其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肠道喂养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长期禁食则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同时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并发症.

    作者:岑康群;许天兰;刘开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005~2006年贵阳市部分健康体检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检测结果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连年上升,而血脂异常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极为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不同地区,由于生活习惯、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1].

    作者:罗开俭;陈文慧;曹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利弊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憋,治疗中常给予地塞米松缓解症状,但作为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导致病毒扩散,使病情延缓或加重.

    作者:黄兴刚;蔡远芳;刘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手术治疗体会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该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的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王玉松;罗丽莉;严贤科;薛向东;彭智;赵筑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贵阳市艾滋病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探讨

    自1994年1月贵阳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逐年增多,截止2005年12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8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例,死亡10例.

    作者:周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麦氏点腹部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100例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治疗多被认为是微创的典范,但因其费用高、手术耗时长,目前尚未得到外科医生首肯[1].

    作者:李贵忠;胡玉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麻醉管理

    目的 探讨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8例行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肝癌患者,ASAⅢ~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新肝早期)及新肝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股静脉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精确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对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电解质、凝血功能、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结果 围麻醉期8例成功,康复出院6例,术后死亡2例(抢救性肝移植),出院后死亡1例(肝癌复发).无肝前期、无肝期HR与术前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再灌注期则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尤以再灌注期为显著.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以再灌注期明显.从无肝前期至再灌注期凝血功能进一步紊乱,尤其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再灌注期血钾和术前相比有明显增高,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再灌注期体温下降明显.结论 提高原位肝移植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是及时、有针对性的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

    作者:王钊;谢冕;冉启华;朱昭琼;喻田;余志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的原因与防治

    目前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手段之一.非联合行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而发生鼻中隔穿孔是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

    作者:蒋正举;刘兆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超对未破裂型宫外孕超声诊断分析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宫外孕破裂流产时可引起患者腹腔内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故在宫外孕未破裂时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行性依据,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洪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100例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的观察

    目的 根据WHO(2001年)淋巴瘤的新分类,对贵州省部分以往诊断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重新进行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研究并分类,以探讨新的WHO分类在我省淋巴瘤分类中的适应性.方法 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100例以往诊断的恶性淋巴瘤组织重新诊断分型,并根据新的WHO分类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NHL,B-NHL55例(55%),T-NHL44例(44%),有1例未明确诊断(1%).根据新的WHO分类,在B-NHL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居多,共27例(47.2%).CD20表达94.5%(52/55).未能进一步分类3例(5.5%).在T-NHL,以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居多,共17例(38.6%),其次NK/T细胞淋巴瘤(NK/TCL)13例(29.5%).CD45RO表达86.3%(38/44).单纯HE染色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达78%,结合免疫组化符合率达96%.非霍奇金淋巴瘤Ki-67增值指数平均率为73.7%.结论 在病理形态的基础上,结合免疫表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绝大多数可明确诊断.WHO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分类是较为统一而又明确的分类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者:周航;邓飞;刘华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AG方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1)是一种较常见的危及人类生命的血液系疾病,尽管过去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一部分成为难治者,而大部分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在2年内也会复发.

    作者:孙志强;何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6例治疗体会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为常见,如处理不当,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或后遗症,久治不愈.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笔者治疗Gustilo-Anderson分类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例16例,体会如下.

    作者:管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