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选择性脾栓塞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附1例报告)

庞尊中;顾福嘉;何强

关键词:经皮, 选择性, 脾栓塞治疗, 胰源性区域性, 门脉高压症, portal hypertension, 脾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孤立性, 脾功能亢进,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 胰腺疾病, 压力增高, 临床表现, 脾大, 梗阻
摘要: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又名左侧门脉高压症,主要由于胰腺疾病所致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或脾静脉梗阻而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慢性胰腺炎引起占60%~65%,胰腺肿瘤引起占9%~18%[1].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及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的检测

    目的 为探讨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及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SCC中p53基因突变率约为10.81%(4/37),2例位于外显子5,2例位于外显子7;AUC中p53基因突变率约为18.75%(3/16),其中2例位于外显子5,1例位于外显子7;CIN组中p53基因突变率约为4.44%(2/45),1例位于外显子5,1例位于外显子7;三者间p53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0.05、P>0.05).结论 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可能不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p53基因突变仅与少数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杨炳;孙丽君;明祖谦;周艳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 056例胃病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应用内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各类病变,并可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还可将之摄影、录像留存备分析[1],故电子胃镜已成为胃病诊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检查手段.2006年元月1日至8月31日,我院利用电子胃镜对1 056例胃病患者进行诊断,通过对检查结果及疾病谱、职业、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欠发达地区主要胃病预防的相应措施.

    作者:付善云;王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irizzi综合征18例报告

    Mirizzi综合征是指因胆囊颈管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引起胆绞痛、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处理不慎可致胆管损伤.我院自1989年至2004年11月共收治18例,为提高术前诊断率及选择合理术式,现就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作一探讨.

    作者:唐钟灵;陈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ras干扰性RNA对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CD44V6表达的影响

    目的 应用重组质粒pshRNA/H-ras转染卵巢癌SKOV3荷瘤裸鼠,观察Ras信号传导通路中信号分子的变化.方法 选用裸鼠20只建立卵巢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陡脉冲电转重组质粒pshRNA/H-ras于瘤体中,于治疗后21天处死裸鼠并取瘤体组织固定,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细胞膜、浆中见变异型细胞黏附分子44(CD44V6)的阳性表达,而转染pshRNA/H-ras实验组CD44V6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as的小干扰性RNA可下调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对阻止肿瘤侵袭转移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作者:王萍玲;孙袁;梁雪雯;胡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肝草茶中栀子苷的含量

    益肝草茶是苗族验方,是由窝灰秋(土大黄)、窝巩料(虎杖)、真绿(栀子)、税缪嫩(地耳草)、窝里八降(车前草)、窝灰窝非(蒲公英)、窝内溜(鱼鳅串)、加洛根(马鞭草)等七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益肝健脾,用于治疗各型急、慢性肝炎.

    作者:童红;徐洪;申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8月收治大型室间隔缺损32例,随访6月至3年,疗效满意.

    作者:吴锡龙;陈勇;王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氟他胺诱导尿道下裂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用氟他胺诱导建立尿道下裂大鼠模型并在分子水平研究其导致尿道下裂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孕鼠在第12~17天用氟他胺(6 054.6μg/kg)连续每天皮下注射染毒建立子代雄鼠尿道下裂模型,另在第20天行破宫产取子代雄鼠的睾丸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睾酮合成过程中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细胞色素P450 17α-羟化酶(P450c17)等关键酶基因的活性表达水平.结果 氟他胺诱导的尿道下裂胚胎鼠睾丸组织中P450scc、3β-HSD和P450c17等的基因活性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氟他胺通过在性发育期干扰子代雄鼠睾丸组织中睾酮的生物合成途径,降低了睾酮水平,导致子代雄性大鼠尿道下裂的发生.

    作者:李岩;张浩;吴德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3例艾滋病症候群及误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的不断上升,到各级综合医院就诊的HIV/AIDS病人也越来越多,且其临床表现各异.为了进一步把握我国艾滋病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我们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3例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何勤;李家锋;季福玲;余德厚;肖玉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氯诺昔康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清醒期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附48例报告)

    氯诺昔康(Lormoxicam)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治疗报道较多.我们尝试应用于急性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苏金华;王晓峰;张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三维正脊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6例报告

    我科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三维正脊、骶管封闭、水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6例,收到了良好疗效.

    作者:刘文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左-卡尼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L-CN)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2.左-卡尼汀治疗组(L-CN):术前给予L-CN 200 mg·kg-1·d-1腹腔注射给药5天;缺血-再灌注组(IR):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天;假手术组(P):术前处理同IR组.L-CN和IR两组大鼠在心电监护下结扎左前降支(LAD)30 min后松开结扎线,恢复心肌血流灌注3 h后处死动物,P组除LAD仅穿线不结扎外,所有操作同前两组.(1)三组均于术前和处死动物前从颈动脉抽血观察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前留取心肌标本,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1)动物处死前,IR组MDA、CK-MB高于L-CN组(P<0.01),而SOD低于L-CN组(P<0.01).(2)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L-CN组(P<0.05).(3)组织形态学观察(HE):IR组心肌纤维水肿、大部分断裂;L-CN组心肌纤维扭曲,但结构基本完整.结论 L-CN预处理对大鼠MIR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向道康;孙宗全;刘小斌;陈新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量瓜蒌仁中五种主要脂肪酸含量

    瓜蒌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ll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mii Hamls.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的功效.栝楼种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类、甾醇、氨基酸和油脂类化合物,其中含有脂肪酸约26%~30%,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等.

    作者:尹航;鲁文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诊条件下气管插管238例失败原因分析

    急诊抢救室是危重患者初期获得生命再生的重要场所.为达到早期有效的氧供应,气管插管无疑是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保持气道通畅的可靠方法[1].但由于在急诊条件下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影响了气管插管成功率.我们特此对急诊条件下紧急气管插管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周满红;王瑞烈;单立婧;段梦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贵州四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成分分析

    贵州野生多汁乳菇、牛肝菌、松乳菇、密丛枝瑚菌,在贵州是较受人们喜爱且产量较高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们对蘑菇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蘑菇类物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各种矿物元素[1,2].它的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抗辐射等功能[3-7].本研究对贵州省四种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成份进行了分析比较.

    作者:刘佳;高敏;殷忠;黄俊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椎枕颌带坐位牵引的护理措施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症状复杂多变,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椎、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相应临床症状.牵引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已被肯定,临床运用较多,其主要机理是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椎内外平衡,从而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作者:周小萍;李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ELISA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大鼠的血清抗体反应及其间接ELISA检查与诊断方法.方法 将肺炎支原体疫苗分别以滴鼻、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方式免疫大鼠,收集动物血清,以方阵滴定法和间接法确立ELISA检测实验的适条件,用间接法检测不同方法与时间免疫动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ELISA系统的适工作条件包括抗原包被浓度10×10-4g/ml、血清稀释度1:40、酶结合物1:5000.以该系统检测滴鼻免疫大鼠共21只,免疫6次2只大鼠血清抗体阳性(66.67%),免疫7次后阳性率达100%;腹腔免疫和静脉免疫大鼠各18只,免疫2次后2只大鼠可检出特异性抗体(66.67%),免疫5次后全部动物均为血清抗体阳性(100%).结论 肺炎支原体0.0016g/只以滴鼻、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均能够使大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以间接ELISA检测法检查腹腔免疫组和静脉免疫组大鼠血清免疫2次后即有部分大鼠血清抗体检测即呈阳性,5次后阳性率达100%,而滴鼻免疫组大鼠直至免疫6次后部分血清抗体检测才可呈阳性其阳性率与腹腔免疫和静脉免疫2次阳性率相当.间接ELISA法可有效检测支原体感染动物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快速简便方法.

    作者:吴晓娟;王和;陈峥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J管在开放性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

    双J管具有良好的内引流和支架作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129例开放性上尿路手术中使用双J管作支架及内引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培;王征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0例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食管平滑肌瘤是食管良性肿瘤疾病中常见的一种.1978~2006年间我们共收治10例,均采用摘除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22年,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庆斌;梅宏;陈志昌;孙勇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并发严重乳腺脓肿3例报告

    我科2004~2006年收治3例因使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简称水凝胶)作双侧注射式隆乳术后,于哺乳期并发乳腺炎,早期处理不当并发乳腺脓肿严重感染共5侧乳房,经外科切开引流、病灶清除、回奶等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吴培新;刘蜀;邹佳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

    肺炎是小儿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有些类型的病死率很高,且其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T细胞和NK细胞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研究表明,肺炎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均与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相关[1].因此,对肺炎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T细胞和NK细胞的检测,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作者:渠巍;马莉;李虹;张健;常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