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cl-6、P53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关系

揭伟;郭瑞珍;唐文台;肖庆邦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P53 bcl-6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bcl-6和P53异常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7例NHL中bcl-6、P53的表达;对53例死于NHL的患者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P53的表达在NHL高恶组与低恶组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cl-6在BCL与TCL组间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但高恶组与低恶组间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总体上,P53与bcl-6双表达在NHL高恶组与低恶组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53例随访病例,其中P53/bcl-6双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18.9月,非双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32.1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bcl-6单独作为判断淋巴瘤预后的一个指标意义有限,联合bcl-6和P53,可作为判断恶性淋巴瘤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时心室节律的昼夜分布

    窦性心律时心室节律具有一定的昼夜分布特征,即一般凌晨5:00时左右平均心率为缓慢,而中午12:00时左右快[1].

    作者:张瑞萍;朱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Z-PLATE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多见,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行急诊手术,我院急诊科与骨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急诊采用椎管侧前方减压Z-plateⅡ钢板(钛合金制)内固定治疗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邓进;徐学友;赵伟;郭辉;郑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成人型多囊肾16例CT诊断分析

    成人型多囊肾为遗传性疾病,中年时出现症状,本组16例CT表现典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富猛;刘先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133例临床护理监测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以胰腺的弥漫性出血和坏死为特征的外科急腹症,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7月按全国诊断标准收治SAP133例,均给及时重症监护,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持续优质的护理,现将SAP护理监测总结如下.

    作者:白冰;张静萍;李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ADM在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慢性肺心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与慢性肺心病及其基础疾病发展程度的关系,探讨ADM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26例为T1组;慢性支气管炎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26例为T2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26例为T3组;健康人26例为正常对照组(C1组);肺炎病人14例为疾病对照组(C2组).各组均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ADM、上皮生长因子(EGF)及用硝酸盐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血浆ADM与NO水平T3高于T2,T2高于T1(P<0.05);T1血浆ADM浓度与C1、C2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NO水平C1高于C2、T1、T2、T3,而且C2高于T1(P均<0.05);血浆EGF浓度T3高于T2,而C1、T1、T1、T2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从T1到T2再到T3,ADM与EGF、NO均呈正相关(分别为0.302与0.365,P<0.01).结论ADM血浆水平可以反映从慢性支气管炎到慢性肺心病病变的发展程度;推测ADM可能会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作者:杨渝浩;程永玮;董德琼;王留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开放性胸腹联合伤12例分析

    胸腹联合伤是指暴力导致的胸部及腹部脏器损伤,同时伴有膈肌损伤致胸腹腔相通.开放性胸腹联合伤多为锐器损伤,多合并有腹内脏器损伤,需急诊剖腹探查.现将我院1995年9月至2002年3月收治开放性胸腹联合伤12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兴斌;黄琴;孙素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拇指是手部重要的手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拇指软组织缺损和/或骨外露者在临床上很常见.迄今修复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恰当的方法能大限度地修复外观和功能,特别是缺损部分的感觉功能,同时继发损伤又小.1996年以来,我们在临床收治的拇指外伤软组织缺损和/或骨外露患者中有9例采用第一掌背动脉(FDKA)皮瓣修复,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王波;陈世玖;曾雪琴;聂开瑜;王达利;程代薇;王玉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老年性超高度近视34例临床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年青近视眼患者可施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而对50岁以上尤其是近视度数超过-12.00DS的老年近视患者不是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适应症.

    作者:陈凤华;李海祥;祁艳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不全27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体内重要调节系统,在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春梅;刘永;徐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BPAC技术用于人流镇痛的疗效观察

    人流过程的镇痛在医学上有许多尝试,它要求病人清醒、管理简便、药物机体内存留时间短、无脏器功能损害,因此选择一种理想的安全有效的人流镇痛方法,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自2001年2月开展人流镇痛,先后使用2%利多卡因宫旁注射及BPAC技术镇痛用于人流,探讨两种镇痛效果及人流综合征的控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达丽;付俊生;吴晓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脑出血与医院肺部感染的关系

    医院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主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脑出血与医院肺部感染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加强控制和预防,提高救治水平,改善预后,现将我们近6年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报导如下.

    作者:冯莲英;桂芗湘;王传森;陈阳;代宏;田锦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小儿腹部手术后小肠套叠9例诊治体会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发生非常少见,其发生的病例中以小肠套叠为多见,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也很不典型,及时诊断困难.本科1980~2000年所遇到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共9例,且均为小肠套叠,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云涛;王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腹部穿透伤180例手术治疗体会

    腹部穿透伤临床并非罕见,现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腹部穿透伤200例,手术治疗180例,总结探讨如下.

    作者:王瑞华;潘文;郑立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一体化急救模式救治82例成批车祸伤

    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通过96999急救中心收治4次大批车祸伤患者82例,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伟;邓进;庄景义;熊健斌;徐学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M-CAT寡核苷酸重组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重组体获取大量含多个M-CAT元件的寡核苷酸.方法利用Eco.RI酶切点及BamHI和BglⅡ互补粘端的特点,将人工合成的M-CAT寡核苷酸插入质粒pUC18构成含4个M-CAT元件的pUC-AB重组体.结果通过α互补筛选阳性菌株,通过DNA测序鉴定插入的M-CAT寡核苷酸.结论成功构建含多个M-CAT元件的寡核苷酸重组体.

    作者:雷霆雯;党喜同;贾弘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结核病的发病和转归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后,可以诱导T细胞活化,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从而杀灭结核分支杆菌,使机体免于发病或使病灶局限.若免疫功能异常则可导致发病或病灶恶化.

    作者:马莉;任婷婷;李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1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从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笔者对6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治疗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晓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95例使用诺和灵随访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摄人过剩,食物成分过精,体力劳动强度减轻,人均寿命延长,糖尿病(DM)患病率不断升高,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威胁.诺和灵是将人胰岛素基因重组到酵母菌、由酵母菌生产人胰岛素[1].下面就DM控制情况及其身体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李显文;王小英;李明泽;何毅;赵庭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我国是其高发区,患病率约为2 770/10万,HBsAg检出率约10%,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可能超过1.2亿.

    作者:彭亮;丁静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31例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指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或脏器破裂,也无直接污染途径而发生的急性、亚急性细菌性腹腔感染,是肝硬化腹水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王海琴;刘士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