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栓塞经肺动脉导管溶栓并再灌注损伤1例

穆琼;陈永红;喻桂琴;梁显泉

关键词:肺栓塞, 肺动脉, 导管溶栓, 急诊入院, 吸烟史, 胸痛, 胸闷, 男性, 咳痰, 咳嗽, 戒烟, 患者
摘要: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半年,加重10天于2002年6月16日急诊入院.既往有40年吸烟史,已戒烟3年.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我国是其高发区,患病率约为2 770/10万,HBsAg检出率约10%,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可能超过1.2亿.

    作者:彭亮;丁静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心室肥厚提示预后不良,如何防治高血压患者的心室肥厚对高血压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血脂代谢异常[1],血脂水平增加,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速高血压病靶器官的损伤.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TG/HDL-C的相关性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袁志柳;黄达枚;刘兴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微生态制剂联合粘膜屏障剂治疗小儿腹泻118例临床观察

    非细菌感染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不少病例经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院门诊应用妈咪爱加思密达或丽珠肠乐加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Fas、FasL、bcl-2与NHL组织坏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Fas、FasL、bcl-2与NHL组织坏死的相关性.方法124例NHL分成坏死组与无坏死组;分成NK/T、TCL、BCL 3种类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as、FasL、bcl-2.结果(1)坏死组27例,无坏死组97例,NK/T 23例、TCL 50例、BCL 51例.NK/T坏死率高于TCL和BCL(P分别<0.05,0.005),TCL高于BCL(P<0.05).(2)Fas、FasL阳性率分别为71.0%(88/124)、62.9%(78/124),阳性率在NK/T和TCL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但表达水平坏死组高于无坏死组(P<0.005).(3)bcl-2阳性率59.7%(74/124),阳性率和表达水平BCL明显高于TCL和NK/T(P<0.005),而坏死组却低于无坏死组(P<0.005).结论Fas、FasL的高表达与NHL的坏死有关;bcl-2可拮抗Fas、FasL所导致的NHL坏死.

    作者:李德昌;郭瑞珍;唐文台;肖庆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心房颤动时心室节律的昼夜分布

    窦性心律时心室节律具有一定的昼夜分布特征,即一般凌晨5:00时左右平均心率为缓慢,而中午12:00时左右快[1].

    作者:张瑞萍;朱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直接进入急诊手术室抢救的严重创伤32例

    1999年10月至2002年6月共施行急诊手术2 628例(不包括清创手术),其中直接进入手术室抢救的严重创伤32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75%,报告如下.

    作者:李昆;王义平;张磊冰;赵伟;徐学友;王治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静脉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时效短、苏醒迅速完全的静脉麻醉药,但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弱,单独应用因需要量大对呼吸和循环有抑制作用.

    作者:章放香;殷锐香;徐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一体化急救模式救治82例成批车祸伤

    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通过96999急救中心收治4次大批车祸伤患者82例,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伟;邓进;庄景义;熊健斌;徐学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透明质酸钠预防椎管内手术后硬膜外粘连87例临床观察

    硬膜外粘连是椎管内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硬膜外粘连方法较多,然而它们都有不同的缺点.1997~2000年我科收治椎管内手术病人87例,采用玻璃酸钠病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化;贺元茂;梁晖;张继荣;赵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14例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期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之一,临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特征,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易复发.本科2000~2002年收治37例,经常规治疗后复发32例,其中14例采用小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制剂中甲醇和二氯甲烷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制备工艺将原料药中的有效成份提取出来.醇和烷类常用来作为中草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剂,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常使提取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甲醇、二氯甲烷等有机杂质,甲醇具有显著的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危害严重,可致人失明,二氯甲烷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进一步氯化生成氯仿和四氯化碳,影响药物的质量.

    作者:刘利亚;李雪春;张卫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成人型多囊肾16例CT诊断分析

    成人型多囊肾为遗传性疾病,中年时出现症状,本组16例CT表现典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富猛;刘先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 tukeratomileusis,LASIK),于1990年由Pallikaris等提出[2]它保留了角膜的前弹力层,是当今有前景的角膜屈光手术,现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运用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艾;王珊珊;黄璐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术的术中护理体会

    目前CT已广泛应用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一些影像学难以明确性质的病变,通过活检取得细胞学、组织学资料可作出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丽梅;周松;杨建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牢固度和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的牢固性、生物相容性.方法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钡为材料,采用气体吹喷制囊法制成微囊,将其置于生理盐水中37℃孵育2个月或置于生理盐水中37℃、150次/分水浴振荡1小时,观察微囊的破损率及形态改变.将5000个空微囊分别注射于12只大鼠腹腔内,于2、6、10周各取4只大鼠处死后用生理盐水灌洗腹腔,将灌洗液离心后计算其中空微囊数并观察微囊的形态改变.结果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在37℃培养箱孵育2个月,微囊破损率为10%;空微囊于37℃150次/分水浴振荡1小时,微囊破损率为18%;植入空微囊后第2周时腹腔灌洗,每只大鼠可洗出空微囊约3 000个,微囊形状均呈圆形,完整,无纤维化;6~10周时每只大鼠可洗出空微囊约1000~1 500个,其中50%~60%微囊形态完整,仍呈圆形,未见明显纤维化;20%~25%仍呈圆形,但纤维化明显;10%~15%微囊变形或有裂口,部分微囊有明显纤维化.结论用海藻酸钠-氯化钡制成的微囊具有较好的牢固度及生物相容性.

    作者:左石;孙诚谊;胡韵;刘兴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31例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指腹腔内无明确感染灶或脏器破裂,也无直接污染途径而发生的急性、亚急性细菌性腹腔感染,是肝硬化腹水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王海琴;刘士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改良鼻咽食道导管法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临床分析

    我们自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对36例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经药物、针灸、按摩、穴位注射、膈肌起搏治疗无效者进行改良鼻咽食道导管法进行治疗,取得较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谦;周厚荣;刘丹;刘佰仁;王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原发脑干伤34例BAEP的动态监测

    本文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原发脑干伤患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BAEP)动态监测分析,旨在观察脑干伤患者脑干功能变化,评估预后及疗效.

    作者:隋建美;王忠安;陈益民;董明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M-CAT寡核苷酸重组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重组体获取大量含多个M-CAT元件的寡核苷酸.方法利用Eco.RI酶切点及BamHI和BglⅡ互补粘端的特点,将人工合成的M-CAT寡核苷酸插入质粒pUC18构成含4个M-CAT元件的pUC-AB重组体.结果通过α互补筛选阳性菌株,通过DNA测序鉴定插入的M-CAT寡核苷酸.结论成功构建含多个M-CAT元件的寡核苷酸重组体.

    作者:雷霆雯;党喜同;贾弘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血糖症4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轻者可无特殊临床表现,极易漏诊,重者可造成智能落后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现将1996~2002年收入我院新生儿病房45例新生儿低血糖症分析如下.

    作者:刘开宇;许天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