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bB-2/HER-2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田彬;陈永立;查昭宇;王柳环;刘隆平

关键词:肺, 癌, ERBB-2基因, HER-2/neu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erbB-2/HER-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0例肺癌和20例正常肺组织HER-2(人体第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 HER-2/neu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过表达,肺癌组织中存在HER-2/neu的过表达,过表达率为66%,肺癌HER-2/neu的过表达更多见于中晚期肺癌,特别是肺腺癌,且与患者术后无瘤三年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HER-2/neu可作为评价肺癌(特别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组织间放疗护理体会

    乳腺组织间放疗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国外使用已非常普遍,据有关文献报道,该法与传统的乳癌根治术比较在生存率,局控率方面没有差别,而在现代美容精神与心理健康等高质量生存方面却占有明显的优势.我科自1997年以来对6例施行了保留乳房式手术患者进行高剂量率192lr插植放疗加外照射,现将有关资料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徐莹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维生素E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心肌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 方法用DCFH-DA荧光探针标记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荧光强度(反映ROS水平),观察不同浓度维生素E对去甲肾上腺素(NE,20μmol/L)刺激心肌细胞ROS生成的干预效果.结果 NE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心肌细胞内荧光强度,中、高浓度维生素E可明显减弱心肌细胞荧光强度.结论 NE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心肌细胞内ROS的产生,维生素E抑制ROS产生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吉;郭小平;韩烨;陈敏;吴强;蔡运昌;杨天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电切化疗联合治疗腺性膀胱炎30例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1992年2月至2002年10月,我院收治腺性膀胱炎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柏林;贾本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更好控制血糖,对我院内分泌科经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 分别加用盐酸吡格列酮(艾汀Actins,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巧;庄惠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硬膜外腔全自动微量泵给药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我院2001~2002年,对60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采用全自动微量泵进行术后镇痛,观察加用或不用负荷剂量对术后镇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36例

    1998年以来,我们用张锡纯老先生的寿胎丸加减治疗肾虚型的先兆流产36例,取得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黄晓君;赵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电离透热凝固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89例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或弥漫性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电离透热凝固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共189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43例临床分析

    风湿热(ARF)及风湿性心脏病(RHD)是常见的危害学龄期儿童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对1990年4月至2003年4月我科住院的43例ARF/RHD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7例进行随访调查.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氯胺酮具有镇痛完全,效果确切,使用方便等优点,是小儿麻醉中使用广泛的麻醉药之一.但随着临床上使用氯胺酮的病例增加,人们已经认识到小儿麻醉中单独使用氯胺酮不仅发生呼吸循环抑制的机会较多,而且苏醒较迟.因此,近年来人们作了不少关于改变传统小儿麻醉方案的尝试.异丙酚具有镇静作用迅速、平稳、半衰期短、苏醒快的优点.我们从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实施小儿手术40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秦榜勇;陈慧;芶大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睾丸细针抽吸取精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

    目的了解睾丸细针抽吸取精(Fine needle aspiration , FNA)结合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的技术成效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实施FNA结合ICSI技术治疗20例21个周期严重男性因素不育的夫妇,采用长方案超排卵,对处于细胞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MⅡ)的成熟卵母细胞行单精子显微注射.结果共注射了239个 MⅡ卵母细胞,其中149个正常受精,正常受精率为 62.30%,临床妊娠9例,已分娩9个婴儿.结论 FNA结合ICSI技术给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无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绘;郭敬芝;潘世春;施晓鋆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84例临床分析

    艾迪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中药中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提取而成的静脉注射液,具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1].我科从1998年12月至2002年10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8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姜应东;秦扬;杨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sP-选择素和sICAM-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分别检测1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及18例健康人血清中sP-选择素和sICAM-1水平.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sP-选择素和sICAM-1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清中sP-选择素、s-ICAM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病毒性脑患者sP-选择素、sICAM-1与病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P-选择素和sICAM-1对病情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冉文亮;张忆雄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阿扎司琼防止顺铂化疗引起呕吐的临床观察

    肿瘤患者化疗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是严重副反应之一.阿扎司琼系继恩丹西酮后出现的一种对5-HT3受体选择性更好,亲和力更强的高效、安全的止吐药.我科于2000年9月至2003年2月对恶性肿瘤患者183例化疗(含顺铂的方案)前应用阿扎司琼或恩丹西酮预防消化道反应,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常建英;吴莉;朱霞;石剑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31例分析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除引起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外,还可以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即中间综合征 (IMS),IMS已成为AOPP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AOPP 531例,其中IMS 31例,发生率5.84%.现将抢救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微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61例死亡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简称HFRS)在我区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探讨其死亡原因及其对应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1980~2001年我院共收治HFRS患者869例,治疗无效死亡61例,22年内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5年);第二阶段(1986~1991年);第三阶段(1992~2001年).

    作者:宁家辉;何炯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54例诊治体会

    我院于1994~2000年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54例,结合有关文献,就其诊断和治疗措施讨论如下.

    作者:包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22例诊治分析

    随着CT检查的普及,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已逐渐引起重视.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3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54例患者,其中22例为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占4.8%.

    作者:尚显文;张皓;王刚;邢维平;杨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比塔派克斯糊剂在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复诊次数多.根管治疗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其中的根充材料起着关键和重要作用.本文收集2000~2002年临床采用新型根充材料--比塔派克斯(Vitapex)糊剂与传统根充材料结合完成根管治疗术的疗效进行观察,并以单独使用传统根充材料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郁;尹仕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先天性巨结肠10例X线表现及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s disease,简称HD)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使病变肠段不能松弛,呈痉挛状态,粪便通过受阻,近端肠管逐渐代偿性肥厚扩张引起的肠道发育畸形,是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居小儿外科消化道常见病的第二位,结肠病变的首位.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是X线检查.现将近期收集10例HD分析如下:

    作者:吴永彦;刘栋志;毕朝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视网膜变性近视眼行LASIK术前作预防性光凝对防止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有视网膜变性的近视眼,于LASIK术前采用预防性激光光凝处理,观察并评价其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有视网膜变性的近视眼46例52眼,在LASIK术前先作预防性激光光凝.结果所有作了预防性光凝的近视眼,在施行LASIK术后随访3~12个月,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结论近视眼有视网膜变性者,在施行LASIK治疗前作预防性光凝处理能有效地防止并发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东;李明;潘涵英;汪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