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膈疝的X线诊断

吴永彦;刘栋志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 线表现, 现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传染病史, 新生儿, 过敏史, 资料, 症状, 药物, 鉴别, 患者, 腹部, 病变
摘要:先天性膈疝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较复杂,有时与胸、腹部病变难以鉴别.现将5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X线表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本组先天性膈疝5例,男3例,女2例,发生在生后2小时~3天.1.2 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生后一直上氧.双亲体健,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

    通过对48例恶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表现观察及分析,了解临床上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监测的可行性,特征性与实用性.1 资料与方法1.1 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期间在贵阳医学院附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4~81岁,原发性肝癌28例,胰腺癌6例,结直肠癌4例,胃癌9例,乳腺癌1例.

    作者:修斌;邱秉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3例原发不育(孕)夫妇解脲支原体检测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或女性不孕症有密切关系.为了解UU对生殖双方影响,现对35例原发不育(孕)夫妇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不育症组33例,平均年龄302岁(27~40岁);女性不孕症(对应各男性之妻)组33例,平均年龄28.5岁(26~39岁).双方均为原发性不育(孕).33例男性不育组中,有28例有冶游史,女性既往均未孕育.

    作者:杨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伴白质疏松

    目的 探讨白质疏松与各类型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50例正常对照组及11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颅MRI或CT检查.结果 脑血管病伴L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腔隙性梗死和脑出血伴LA的发生率高.结论 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是LA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焦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疗效观察

    纳洛酮作为β-EP拮抗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在乙醇及安眠药中毒中应用较多.在心肺复苏中应用临床报道较少,我们设对照组观察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8~2001年我科急诊抢救留观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17~75岁,平均58岁,其心跳停止时间为1~9分钟,呼吸停止时间为1~5分钟.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常规复苏组,各43例.见表1.

    作者:刘秀娟;余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腮腺Warthin瘤35例临床分析

    腮腺Warthin瘤是仅次于混合瘤而居第二位的良性肿瘤.本文收集我科20余年间诊治的35例Warthin瘤,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腮腺Warthin瘤共3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男性31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7.75:1.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9.1岁,高峰年龄50~70岁者27例,占65.7%.

    作者:段晓峰;桑修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误服鼠药急性中毒20例报告

    对我院1996~1999年收治的20例小儿鼠药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治小儿鼠药急性中毒20例,门诊5例、住院15例.其中男16例、女4例.1~3岁12例、4~5岁6例、6~7岁2例.城市儿童4例,占20%,农村儿童16例,占80%.鼠药来源:家中17例,室外3例.1.2临床表现本组20例均有呕吐、腹痛、腹泻及惊厥.14例出现全身抽搐,抽搐发作均为阵发性四肢抽动,伴意识丧失.其中5例还伴有呼吸困难、紫绀及昏迷等.2例次日出现皮下、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等出血症状.5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围产期117例急危重症的临床分析

    围产期急危重症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威胁着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本文对我院1998年1 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17例急危重病例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间,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8 927例,收治急危重孕产妇117例,发病率1.3%.1.2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2~38岁,平均30.5岁,初产妇94例,经产妇23例.急危重抢救病人:产后出血30例,占25.64%;前置胎盘28例,占23.93%.其中5例合并胎盘植入,占前置胎盘中的17.85%;重度妊高征21例,占17.95%;妊娠合并心脏病18例,占15.38%;子宫破裂11例,占9.4%;胎盘早剥5例,占4.27%,羊水栓塞3例,占2.56%;子宫内翻1例,占0.85%.

    作者:马元华;蒋小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且合并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地威胁着老年病人的生命.心理因素对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以佳的心态接受治疗,对于疾病康复将起到很大作用.1 临床资料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岁;男性55例,女性2例.57例患者中56例经治疗和护理治愈,1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作者:姚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滑脱

    脊柱骨折中以胸腰段多见,并常伤及脊髓.早期正确的手术治疗可防止脊髓的继发性损害并有助于残存脊髓功能的恢复.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0年9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伴或不伴滑脱36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并植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6例均为男性,年龄18~56岁.受伤原因均为砸压伤.伤后至住院时间:1~6小时30例,1~2天4例,3~4天2例.屈曲压缩型28例,其中1例为T8及T12~L1二处压缩骨折.爆裂型4例.骨折伴滑脱4例.骨折部位:T81例,T113例,T12~L13例,L126例,L22例,L41例.合并不全瘫22例,全瘫8例.植骨28例.

    作者:胡安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对门诊20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同时设对照组检测.结果 20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68例(33.17%)感染支原体,43例(20.98%)感染沙眼衣原体,对照组中45例中2例(4.44%)感染支原体(χ2=15.0,P<0.01),1例(2.22%)感染沙眼衣原体(χ2=8.0.P<0.01).结论 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作者:罗绍淼;李宝花;谢红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胶凝集试验与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在小儿伤寒诊断中的比较

    2001年本地区流行副伤寒,我们采用乳胶凝集试验(LAT)和LPS-PHA对今年4月至8月112份发热待查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血清标本:采集112例热程2~7天患儿的血清,同时做LAT及LPS-PHA检测.其中76例做了血液细菌培养,伤寒杆菌培养阳性2例,甲型副伤寒杆菌培养阳性11例.检测试剂:伤寒、副伤寒胶乳试剂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伤寒杆菌LPS-PHA试剂及对照血清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

    作者:蔡勇;张义;何应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的基因影像学研究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基因诊断与影像诊断为探讨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现就肺癌的基因影像学研究作一综述.1 基因影像学的相关概念基因诊断是探测基因的存在,分析基因的类型和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即鉴定致病突变,找出基因突变与疾病相关联的基因,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它是利用DNA重组技术,通过分析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行有关疾病(包括肿瘤)发病机制研究和诊断的一种方法[1].

    作者:吴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诊科519例死亡病例回顾分析

    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通常罹患多个器官系统疾病,病情变化迅速、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全科医师的知识,并精通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如何提高急诊科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仍是当前从事急诊专业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抢救死亡病例的临床经过,以探讨病人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谢兴宇;俞小松;刘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

    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溢血均可发生颅内血肿,其病性凶险、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28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2例,年龄7~68岁,平均59岁.外伤性颅内血肿18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3例,合并颅骨折5例,合并严重脑挫裂伤3例.高血压脑溢血颅内血肿10例,均为内囊部出血,其中3例血肿破入脑室.

    作者:田建洪;杨平;谯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我科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外接闭式引流袋,持续引流胸腔积液,经50例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已确诊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5岁.(2)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腺癌16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

    作者:孙立;黄逢敏;桂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观察

    心室晚电位(LP)对预测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VT)有重要价值.目前主要对冠心病研究较多,肺心病患者的LP报告较少.为了解肺心病患者LP变化特点,我们观察了低氧血症、低钾血症及合并有冠脉供血不足等因素对肺心病LP的影响,探讨肺心病LP变化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岁.其中PaO2<8kPa(60mmHg)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3例,肺心病患者伴低钾血症者11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10例,同时具有PaO2<8kPa、低钾血症、冠心病的肺心病患者10例,无上述表现的缓解期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2例.经统计学分析各组的年龄无差异性.

    作者:葛正行;陈治英;陈清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伤性膈疝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32岁,因右胸疼痛、气促、反复性咳嗽3年,于2001年3月20日入本院求治.患者述近3年来不明原因感右侧胸痛,呈阵发性胀痛,上楼费力,反复单声咳嗽,痰多,痰中偶带血丝,无潮热、盗汗、纳差.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胸膜腔包裹性积液,并经抗炎治疗后上述症状曾缓解.后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伴胸闷、气促,反复多次外院诊治无效.追问病史,10年前被人用剪刀刺伤右胸,当时行缝合,抗炎处理.胸片报告:右侧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右上肺块影,性质待定,右侧膈疝不排除.3月21日我院胸片:发现右侧第二前肋以下大片密度增高影,上缘清楚,其中部分密度稍低,右心缘及右膈面不清,左肺清晰,纵隔稍向左移位,心脏形态大小正常(图1),即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吞钡后观察食道通畅,中下段受压并向左侧移位,继续观察后发现部分空肠显影,很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内,而钡头继续在右侧胸腔内流动,提示为右侧膈疝(图2),结合10年前外伤病史,及放射诊断,临床确诊为右侧后天性膈疝,进行胸腹联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右侧胸腔无粘连,右胸腔内其大部分空肠及部分结肠、阑尾,探查膈肌裂口不满意,肠管还纳困难,肠管占据右胸腔约为2/3,无粘连肠管,蠕动好,经腹还纳脏器,剪断肋弓,取肋缘下直切口逐层进腹,术中发现,胃内大量积气,肠管无扩张,腹腔无粘连,经腹还纳右胸内肠管后发现,右侧膈肌缺损约10cm×11cm大小,右肝、胆囊、阑尾(部分结肠)全部疝入右胸内,右肝与侧胸壁、肋膈角粘连,网膜与心膈角、膈肌有粘连,右肝压迫右下肺叶,并与之粘连紧密,右下肺不张,右中叶部分不张,右上叶未见明显受累(复张好),因右肝叶与侧胸后壁粘连紧密,不能返回腹腔,用8cm×10cm大小绦纶布行右膈肌修补,取侧胸壁上部分增厚胸膜为着力点,心膈角、肋膈角两处膈肌及其他残留膈肌行完整修补,有一定张力的空肠、回肠、结肠完全还纳,而肝脏、胆囊残留胸内,剥离右肺中叶表面包膜,中叶复张较前改善,下叶复张差,右胸置闭式引流管,将腹腔各肠管按生理解剖位置重新摆置,手术顺利关腹.

    作者:李安敏;李晓文;黄永祥;杜松林;唐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同种类肌松药对肌震颤及插管条件的影响

    观察60例不同种类肌松药对肌震颤及插管条件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神经外科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ASAⅠ~Ⅱ级,年龄24~60岁,体重48~74 kg.1.2麻醉方法麻醉前用药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m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80μ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Ⅱ组静脉注射万可松8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mg/kg;Ⅲ组静脉注射万可松120μg/kg后5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各组均在用药结束后2分钟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采用泵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间断用万可松维持肌松.

    作者:苏金华;余乾斌;潘进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 方法 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 结果 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 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 <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作者:向道康;阎兴治;杨世虞;张大国;李正伦;苏友华;陈瑾;蔡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脊髓内病变显微手术治疗的探讨

    我院近两年来开展了脊髓内病变手术治疗,共做了6例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例,男3例、女3例,年龄28~72岁.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4例在上位颈髓,2例位于胸髓.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痛觉、触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其中3例颈髓病人并有呼吸困难.

    作者:田军;陈忠;王凡;彭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